39健康

研究指出:孕妇太过紧张或影响孩子身高

  “小于胎龄儿”发育值得家长高度重视,治疗不能等到青春期

  补、锻炼、食疗、采用偏方……眼见自家孩子比同龄人矮小,很多家长十分着急,用尽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身高“蹿一蹿”。然而,临床调查发现,还是有很多青少年儿童由于骨龄趋近成熟,结果贻误最佳长高时间,影响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很多孩子在出生时就有身材矮小现象,被称为‘小于胎龄儿’,如果没有早发现早介入,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家长应从孩子两岁开始关注其身高发育。”专家表示,家长们应摒弃“孩子发育晚,等到青春期还能长”的侥幸心态,而应从襁褓中甚至母亲怀孕时就开始重视孩子的身高。

  案例

  “小于胎龄儿”比同龄孩子矮一截

  王女士的女儿笑笑今年8岁,据其介绍,笑笑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比其他新生儿个头小,虽是足月出生,但她只有42厘米长,小于规定标准的50厘米。原本以为孩子稍大一点会“见风长”,谁知其个头始终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我跟她爸爸都身高不算矮,她怎么个头这么小呢?”王女士为此非常着急。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认定,笑笑不长个是因为她在母亲子宫内时期就发育不好,生下来就是个“小于胎龄儿”。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梁立阳教授告诉记者,笑笑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小于胎龄儿”,即明明足月诞生,可是一出生身长和体重就比标准低。据介绍,我国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达到6.39%。“这些孩子会像笑笑一样,一生中两次身体发育高峰阶段的身高生长水平都无法赶上其他同龄儿。在其他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上,这部分孩子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她表示。

  由于发生几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已成为导致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身材矮小的一个重要病因。

  原因

  或与孕妇怀孕时情绪低落有关

  梁立阳表示,孩子一出生就个子小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孕妇吸烟或饮食差、胎盘功能不正常(一般母体伴有全身性疾病)等相关。而在以往的统计中,孕妇营养吸收不够是一大主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营养差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越来越少,许多孕妇反而是孕期营养过剩,生下的巨大儿非常多。”她说。

  那么,为什么还是源源不断有母亲诞下“小于胎龄儿”呢?临床调查发现,这些妈妈在孕期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紧张等情况,其中部分孕妇为产前忧郁症患者。

  “我们接待过一位妈妈就是这种情况,由于患有产前忧郁症,虽然她身体健康,营养充足,孩子也足月,但孩子的身高远远不达标。”梁立阳介绍,临床问诊发现,现在很多孕妇在怀孕后由于感受到来自工作、家庭以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往往情绪十分紧张和焦虑。另外,还有一些孕妇则是对怀孕过度谨慎紧张,导致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长此以往,虽然营养充足,但孩子生下来却身高不达标。

  名词解释:

  “小于胎龄儿”是指一个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和(或)体重低于其胎龄所预期达到的身长体重,对于足月儿(胎龄近40周)来说,出生时体重如果低于2.5公斤即为“小于胎龄儿”。

  提醒

  两岁身高不“及格”应就医

  专家介绍,由于“小于胎龄儿”中有近两成在一生中都会存在生长偏慢、身高偏矮的问题,所以如何实现及早发现,并进行积极干预就成为家长们最应关注的重点。

  梁立阳指出,对于孩子特别是“小于胎龄儿”儿童来说,从出生到两岁期间的身高增长就像是一场短跑比赛,两岁时的标准身高就是道“及格线”。“能追上这条线就说明孩子生长能力没问题,反之就说明孩子可能已无法达到正常的生长标准,存在生长障碍。”梁立阳指出,如果“小于胎龄儿”在两岁时没有追上,以后与同龄人身高的差距将有可能越拉越大。

  “这是因为孩子的身高受遗传、营养、自身的生长速率等很多因素左右,而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在婴儿期至3岁,以1岁以内最快,另一个高峰则出现在青春期。所以对于‘小于胎龄儿’来说,有效抓住此阶段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梁立阳介绍,参照目前我国两岁儿童的身高标准,男孩平均身高为89.1厘米,女孩为88.1厘米。如果孩子足月出生时体重低于2.5公斤,两岁时男孩身高低于82.3厘米,女孩身高低于81.3厘米,则可以判定为生长障碍。

  “一旦低于标准水平,在专科确诊后就应从这个年龄段开始治疗,效果会比进入青春期后再治疗要强很多。建议每位家长都认真参照标准,审视自己宝宝是否已达标。”梁立阳表示。

(实习编辑:张辛)

2009-04-28 02:15:00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肠胃吸收不好人很瘦挂什么科
肠胃吸收不好人很瘦一般可以挂消化内科、普外科、急诊等科室进行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对应的治疗。 1、消化内科 如果肠胃吸收不好的人群是由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的,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到消化内科进行就诊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助消化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同时,此类患者也可以适当吃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瘦肉粥等,从而改善上述症状。 2、普外科 如果肠胃吸收不好的人群是因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引起的,出现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普外科进行就诊治疗。此类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或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3、急诊 如果肠胃吸收不好的人群是因为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等疾病引起的,此时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此时患者可以及时到医院的急诊科进行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出血比较多,可以通过电凝、冷冻或者缝合的方式进行止血治疗。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上述症状是由于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还可以挂肿瘤科就诊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