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在对进口非冷链货物外表面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一批衬衫和西装的布料、纽扣货物的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3日复核确认为阳性。
该批货物由阿姆斯特丹始发、途经韩国抵达大连市。大连机场立即对阳性货物进行了封存,并对阳性货物和相关环境规范进行了消毒和处理。

非冷链货物也开始携带病毒,日常请做好消毒!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国内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
随着冬季来临,气温降低,非冷链运输的产品也处于低温状态,也开始会传播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期公开表示,在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情况下,病毒在普通运输环境中也能存活。
因此,冬季防疫不仅要防外面的“人”把病毒带进来,还要防外面的“物”把病毒带进来。
吴尊友指出,非冷链运输的产品,如果要减少风险,购物的外包装,包括物品,必须用含酒精的湿布湿纸擦拭外包装,处理完包裹以后要洗手,不能用接触过包裹的手抠鼻子或揉眼睛。
吴尊友还指出,从事进口货物装卸和运输的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多次、反复接触境外的包裹,感染风险比普通消费者高,因此不但要坚持货品采样检测,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