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菌霜行业需要一场彻底的整顿

热点热议

近日,某网络测评博主曝光一起婴儿使用抑菌霜后出现“大头娃娃”事件。爆料视频称,5个月大的女婴使用“嗳婴树”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后出现了脸部肿大,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该抑菌霜激素超标。福建省漳州市卫健委已责令该企业召回涉事产品。目前,涉事企业已停产。

抑菌霜行业需要一场彻底的整顿

涉事抑菌霜号称“零激素、无添加”,但经由第三方检测,该产品激素量严重超标,高于30mg/kg,还含有超强效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孩子父母痛心疾首地说,自己每天都在给孩子擦“毒药”。言语中的伤心和悔恨,令人十分不忍。

事件曝光后,涉事厂家强势回应,自家产品没问题,怀疑家长炒作。在媒体披露的厂家检测报告中,虽然未检出氯倍他索丙酸酯,但那只是因为该产品为“消字号”,该项目不在规定检测范围内。

产品究竟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在当地卫健委介入并进一步检测之后,相信会水落石出。但从媒体调查、网友反馈来看,背后是存在已久的婴儿霜激素超标的乱象。由于小儿湿疹非常高发,很多厂家都盯上这一“商机”,生产了各种“湿疹神器”,其中不少就是“消字号”面霜。“消字号”是消毒产品,不是日常化妆品,按规定不能添加任何激素,但与药品相比,审查程序简单太多。于是,很多抑菌霜、儿童霜,顶着“消字号”的名头,添加激素药物,打擦边球逃避审查,大肆宣传治疗功效,推荐给婴幼儿日常使用。

《中国消费者报》曾选购部分热销的宝宝湿疹霜送检,8款产品中有6款含有激素。这会给多少孩子带来健康风险,光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消字号”是否已成为无良商家钻漏洞的“后门”,值得从监管源头反思。

另一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母婴店。据爆料视频显示,涉事面霜在很多母婴店都是热销推荐款,即便这款产品被下架了,其他品牌的抑菌霜仍会占据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并且均为“消字号”产品。

所以,对于这起极具代表性的事件,下架某款产品,处罚某个厂家,绝非调查处理的重点,整个产业都亟待清理整顿,每个为了谋取利益、罔顾儿童健康安全的人都应付出代价。

声 音

《广州日报》:针对抑菌霜“零添加”的种种坑人套路,必须举一反三、加强监管。

光明网:违规的儿童护肤品令人防不胜防,涉及婴幼儿生命健康,质量不能任由企业自说自话。

2021-01-11 09:41:20浏览1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