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食管癌(ESCC)首个免疫治疗!百时美Opdivo(欧狄沃)获欧盟批准:二线治疗显著延长生存期!

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抗PD-1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治疗先前接受以氟嘧啶和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后病情进展的不可切除性、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成人患者。

Opdivo是欧盟批准用于治疗胃食管癌症的第一个免疫疗法。除了欧盟之外,Opdivo已经在美国和日本等5个国家获批,用于不可切除性、晚期、复发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二线治疗。

食管癌首个免疫治疗!百时美欧狄沃获欧盟批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Opdivo是被批准用于上述ESCC患者群体、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的第一个肿瘤免疫疗法。临床数据显示,与化疗相比,Opdivo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且该益处不依赖于PD-L1表达状态。晚期ESCC患者预后很差,治疗选择非常有限。Opdivo将为ESCC患者提供一个重要的二线治疗选择,延长生存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此次批准,基于III期ATTRACTION-3(ONO-4538-24/CA209-473;NCT02569242)研究的结果。数据显示,Opdivo与紫杉烷化疗(研究员选择的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相比显示出更优的总生存期(OS)结果(HR=0.77;95%CI:0.62-0.96;p=0.0189)。紫杉烷化疗组的中位OS为8.4个月(95%CI:7.2-9.9),而Opdivo治疗组的中位OS达到了10.9个月(95%CI:9.2-13.3),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

百时美施贵宝胃肠道肿瘤开发主管Ian M.Waxman医学博士表示:“今天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标志着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方面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是欧盟首次批准一种免疫疗法用于治疗这类患者。我们为在推进消化道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方面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们期待着与欧洲利益相关者合作,将Opdivo带给更多可能受益的、符合资格的患者。”

ATTRACTION-3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全球性研究,在对一线氟嘧啶和铂类药物的联合疗法难治或不耐受的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复发性ESC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Opdivo相对于化疗(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入组主要发生在亚洲,2个治疗组中高达96%的患者来自亚洲。研究中,患者接受治疗直至疾病恶化或不可接受的毒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调查员评估的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该研究由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合作伙伴小野制药(Ono Pharma)赞助。

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了OS主要终点:与化疗组相比,Opdivo治疗组OS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死亡风险降低23%(HR=0.77,95%CI:0.62-0.96,p=0.0189)、中位OS延长2.5个月(10.9个月[95%CI:9.2-13.3] vs 8.4个月[95%CI:7.2-9.9])。Opdivo治疗组12个月和18个月生存率(OS率)分别为47%(95%CI:40-54)和31%(95%CI:24-37)、化疗组分别为34%(95%CI:28-41)和21%(95%CI:15-27)。无论肿瘤PD-L1表达水平如何,均观察到Opdivo对生存益处。对患者报告结果的探索性分析显示,与化疗相比,接受Opdivo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显著的整体改善。

ORR方面,Opdivo治疗组和化疗组分别为19%(95%CI:14-26)和22%(95%CI:15-29)。然而,该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Opdivo大幅延长了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6.9个月[95%CI:5.4-11.1] vs 3.9个月[95%CI:2.8-4.2])。在数据截止时,Opdivo治疗组有7例患者仍保持缓解,化疗组为2例。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Opdivo治疗组和化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HR=1.08[95%CI:0.87-1.34])。

该研究中,Opdivo的安全性与先前在ESCC和其他实体瘤中开展的研究报告的一致。与化疗相比,Opdivo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较少,Opdivo治疗患者中任何级别TREA发生率为60%,化疗患者中为95%。Opdivo治疗组与化疗组相比3级或4级TREA发生率较低(18% vs 63%),2个组经历TREA导致停药的患者比例相同(均9%)。

食道癌是世界上第七大常见癌症,也是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诊断为转移性疾病的患者的五年相对生存率为8%或更低。食管癌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约占所有食管癌的90%和10%。

据估计,每年有57.2万例新病例被确诊,大约50万人死于食管癌。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是晚期疾病,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能力。亚洲食管癌患病率最高,每年确诊44.4万例,占全世界食管癌病例的80%。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底,默沙东PD-1肿瘤免疫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获美国FDA批准,治疗PD-L1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具体为:经一款FDA已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表达PD-L1(合并阳性评分[CPS]≥10)、接受一种或多种系统疗法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Keytruda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肿瘤表达PD-L1,CPS≥10)患者的抗PD-1疗法。

该批准基于2项临床研究KEYNOTE-181(NCT02564263)和KEYNOTE-180(NCT02559687)的数据。来自KEYNOTE-181研究的数据显示,在ESCC肿瘤表达PD-L1(CPS≥10)的患者中,与化疗患者相比,Keytruda治疗患者OS表现出改善(中位OS:10.3个月[95%CI:7.0-13.5] vs 6.7个月[95%CI:4.8-8.6];HR=0.64[95%CI:0.46-0.90])。来自KEYNOTE-180研究的数据显示,35例肿瘤表达PD-L1(CPS≥10)的ESCC患者中,ORR为20%(95%CI:8.0,37.0)。在病情缓解的7例患者中,DOR范围从4.2个月至25.1+个月,71%患者(5例)DOR≥6个月、57%患者(3例)DOR≥12个月。(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处:Bristol Myers Squibb Receives European Commission approval for Opdivo (nivolumab)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Advanced,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020-11-27 09:38:08浏览3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纤维蛋白原低会出现什么问题
纤维蛋白原低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继发性纤溶亢进、肝脏疾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问题,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影响纤维蛋白原合成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族等物质供应。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皮肤干燥、头发干枯、乏力等症状。补充优质蛋白质如乳制品、瘦肉可改善纤维蛋白原水平。 2.继发性纤溶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时,由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反应引起纤溶酶原活化物增多,进而使纤溶酶原转化为具有水解活性的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原分解加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出血点等出血倾向,体内可能形成多出微血栓,导致相应部位的缺血、坏死等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以改善纤溶亢进的症状。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3.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会影响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代谢,因为肝脏是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合成器官之一。由于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当肝功能受损时,会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厌油、腹胀等,可能伴随发热、乏力、肝区疼痛、黄疸、水肿等症状。保肝治疗有助于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同时,戒烟忌酒,因为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 4.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指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发生变异,使其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由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在受伤后可能出现伤口愈合缓慢或不良的情况。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需要通过特定的基因治疗方法来纠正,如CRISPR-Cas9技术。患者需特别小心避免皮肤划伤和其他外伤,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过度消耗,从而出现纤维蛋白原低的现象。早期可能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瘀斑或出血不止,皮肤和黏膜的自发性出血也很常见,表现为瘀点、瘀斑,甚至大片广泛的紫癜。治疗DIC通常采用新鲜冷冻血浆输注以恢复凝血因子水平,同时需监测并控制出血风险。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坐卧不动,以免加重病情。 建议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以便及时发现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情况。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凝固功能测试或D-二聚体检测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唐书生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儿童纤维蛋白原偏低的原因
儿童纤维蛋白原偏低可能是由于药物作用、肝炎、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影响血液凝固过程,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还可能引起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伴随症状。举例来说,如果患者服用的是阿司匹林,则可以遵医嘱考虑使用氯吡格雷、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替代,氯吡格雷口服,与或不与食物同服。盐酸替罗非班为静脉滴注。 2.肝炎 肝炎可能导致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其浓度降低,孩子还可能伴随出现黄疸、恶心等情况。例如,在乙型肝炎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如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饭前或饭后口服均可。恩替卡韦应空腹服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 3.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包括合成和分泌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因,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保肝降酶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其中复方甘草酸苷片饭后口服,可遵医嘱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当凝血因子被过度消耗时,就会出现纤维蛋白原减少的情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同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如输注新鲜冷冻血浆。 5.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导致体内缺乏纤维蛋白原,患者自幼有出血倾向,常造成严重的出血现象。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血、菠菜等。 建议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凝血功能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纤维蛋白原4.2G/L怎么办
纤维蛋白原4.2G/L一般不严重,属于偏高的情况,患者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调整作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饮食调理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正常值一般在2-4G/L。如果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为4.2G/L,属于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适当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改善纤维蛋白原偏高的情况。 3、调整作息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相关不适症状。 4、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纤维蛋白原偏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5、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改善时,则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辛辣以及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