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路同行

医药代表自曝与医生的暧昧关系:靠产品行不通

举报/反馈
2009-04-15 10:03:00

  还没开口说话,脸上就充满了笑意。

  戴着眼镜,穿着一套合身的名牌西服,刘斌一看见记者就伸出手来。他看上去30岁左右,显得文质彬彬,很难与想象中在医院兜售药品的医药代表对上号。

  刘斌今年上半年已经不再做医药代表了。“大学毕业就开始做,已经六年了,太辛苦。现在大环境也不好,打算上个研究生,今后希望能留校,教教书、搞搞科研。”

  当年刘斌在班上学习成绩不错,考研没有问题,可安徽农村的父母已经为他上大学借了债,他那时不打算继续读研,而又没有很铁的关系进好医院,于是选择了来钱快的医药代表。现在他在北京已经有房有车。

  “药企与医生是什么样的关系?”他把记者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沉思一会,抬头诡秘地一笑,说:“我认为两者的关系比较暧昧。”

  医药代表与医生心照不宣

  身为药企与医生的沟通者,医药代表很了解两者之间的暧昧关系。

  医药代表这一角最早是合资药企引进的。1988年,南方一家合资制药公司最先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医药代表,美其名曰“架起了药企与医生沟通的桥梁”。有了桥梁,药企的销售业绩迅速“成长”。其他药企竞相效仿,医药代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医药代表本来是负责本公司产品的咨询答疑,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刘斌披露。医药代表主要负责开发临床业务,也就是尽量结交医生,让医生利用手中的处方权多开自己公司的药品,然后负责给医生分发“回扣”。他自己也承认,这个工作“不太光明正大”。

  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一个普通医生每周都要被几个医药代表造访,如果是某方面的专家,那么他接待的医药代表可能还要多。

  刘斌回忆道,刚开始,他负责在6家医院推销药品。鼓足勇气敲开一扇扇陌生的门,他对每个医生报以热情的笑脸,不厌其烦地介绍药品的优点,换来的却往往是医生们的冷漠。他向“圈中人”求教。在“圈中人”的指点下,他知道单靠摇唇鼓舌是不行的。

  刘斌后来才明白,给主管院长、临床科室、药剂科等负责人交了相关的“咨询费”、“开发费”,药品才能顺利进入医院。但药品进入医院后,能不能被临床医生使用还是个问题。为了让临床医生使用,他还要给临床医生一笔“处方费”,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回扣”。

  “我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碰到不收回扣的医生。”药品经销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流程: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医生——患者,药品价格就此一路飞涨。

  刘斌介绍说:“一般来说,各类型药品中,抗生素类的药品利润最大,它们的实际成本不到申报价的1/10。我记得有种药的供货价为2元/支,医院拿到的批发价为21.80元/支,零售价为24.30元/支。从区区2元暴涨至24.30元,表面上看,药企每销售一支药品就能拿到19.80元的利润,但药企要将其中50%的利润“献”给医院。在医院,这部分利润的分配模式已基本成为惯例:院长、药剂科长5%-10%;开单医生20%-30%;药剂科工作人员5%-10%。”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也采访过多位医生。他们都表示在临床医疗中收过“回扣”。“就是你不想拿‘回扣’,医药代表也会想尽办法把它塞到你手里。再说,医生的待遇也的确很低。”一位医生告诉本报记者,在某种意义上看,吃回扣现象是国家默许的,基于“以药养医”体制,物价部门在给药品定出厂价时,给了厂商足够的利润空间,几元的成本价能定到几十元的出厂价,厂家的利润足可以给医院和医生回扣。

  “总体来说,医生待遇不高。我的同学中,除了少数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其他收入都很低。在基础医院工作的,快升主治医生了,才1000来块钱,有回扣也不多,也就不到100元。”刘斌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同学向他诉苦,表示也想转行干医药代表。

  相比较基层医生的困境,大医院的专家却风光无限,也是医药代表主攻的对象。“这些专家不差钱,公关起来很难,你不知道他还有哪方面的需求。”刘斌告诉记者一件事:为了某种药品进大医院,需要某专家推荐。他给专家送钱,专家不收,专家也没有其他爱好,简直让他无从入手。后来,刘斌发现,这位专家身边没有子女,唯一的女儿已经移居国外。于是药企派出与专家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医药代表,才把专家搞定。这位女医药代表成了教授的干女儿。

  刘斌告诉记者,医生的需求是多样的,有时仅凭一个医药代表很难满足医生的要求,需要药企亲自出马。

  暧昧的学术营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生评职称需要学分、论文时,会由医药代表所在药企凭其关系为医生搞定;若某专家需要做一个课题研究,药企则会通过与医学组织合作的方式拨一定资金给专家。

  在业内,由药企资助、各种医学会组织的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对医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处方药销售占了药品市场的大约85%,其中绝大多数处方药是通过医院销售出去的,而医生是决定处方药销售的关键。

  “我知道,很多医学组织依赖药企的赞助生存。”刘斌说。他们大量接受药厂的广告费、研究基金、会议赞助、活动资助和咨询费。“因此不难理解,他们已经成为药企的代言人,并在制定治疗指南时为药企的产品说话。”

编辑点评:药贩子会从此下岗吗?
  医药代表等于药品回扣,这几乎已成是人们头脑中的思维定式。新医改序幕已经拉开,这个游离在合法与违法之间的“药贩子”群体会否从此下岗的争论也逐渐热了起来。
  有专家乐观的预测,医改后八成医药代表将失业。因为在新医改方案中,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中间环节的不合理利润大大压缩,会直接促使作为中间环节之一的医药代表大量下岗。
  作为一名消费者,看到这里不免为之欢欣鼓舞,但我们也必须务实、理性地知道:愿望是美好的,但别对此抱太高的期望。新医改的推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牵涉各方利益,医药代表背后的药品生产、经销企业为利益必将不断变通博弈。而以目前的医药营销环境,谈医药代表下岗为时尚早!——佳子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