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1月9日,杭州市政府网站发布《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发布的关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章程,将于2021年起正式施行。
根据杭州网信息,杭州市计划到2022年在全市公共场所新增AED 3596台,届时AED总数将达到4200台,全市AED配置水平实现42台/10万人,达到亚洲地区先进水平。
据“管理办法”第八条,杭州将在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长途汽车客运站、码头等涵盖所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AED。而北京在地铁设置AED的工作上月底才刚刚起步。
对于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的院外心脏骤停事件来说,AED可谓关乎患者生死。据央视新闻报道,AED覆盖率较高的深圳市,近几年来在公共场所使用AED救回的心脏骤停患者已有13人。而近4年来,媒体报道的北京地铁猝死人数已有5人,最近的一起发生在9月25日上午,13号线的霍营站,一名45岁男子突然晕倒后,虽然有热心群众为其实施心肺复苏,但送医后仍然抢救无效离世。
这起猝死事件也加速了北京地铁布局AED,10月27日,北京市正式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AED工作,将于2022年底前实现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的AED全覆盖。
但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有AED固然很好,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仅仅有AED还远远不够,中国全民急救素养的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有无AED,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曾经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张元春,现在是一位自由职业者,致力于急救科普和培训,在急救科普领域很有名望。2013年,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AED,从那之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AED。
在北京,像张元春一样会随身携带AED的人,还有北京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CBD急救站站长董玉三,知名急救医生贾大成,北京华信医院急诊科医生徐海军,和被徐海军称为急救发烧友的急救志愿者范宇鹏。
让张元春们随身携带AE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每年因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相当于每分钟猝死一人,但应该配置AED的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基本空白。董玉三告诉“医学界”:“中国猝死病例大部分都发生在院外,说不定哪天就遇到了,如果能在一分钟内给患者做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抢救成功率可达90%。”
2019年8月16日清晨,董玉三在通州区梨园公园跑步时,就遇到了一名心脏骤停患者,他立即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并坚持到了120救护车到达抢救现场,除颤成功后,患者恢复了呼吸。
但不是每个心脏骤停患者都能这么幸运,现实是,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和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都低于1%。徐海军一位同事的哥哥,不久前刚刚因为在家中发生心脏骤停去世,年仅38岁。但从去年到现在,他在医院内遇到的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共有4位,都抢救成功并且恢复的很好。
徐海军曾在急救中心工作过9年,他经常遇到他们到了急救现场时,已经没有抢救机会的心脏骤停病人。“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1%,这个数据太冰冷了,因为心脏骤停抢救最重要的是第一目击者,如果第一目击者没做该做的事,等救护车到了现场,基本都来不及了。”
在心脏骤停抢救中,有效的心肺复苏结合AED除颤,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贾大成指出,80%以上的心脏骤停都需要电除颤,发生心脏骤停后,在1分钟内完成除颤,抢救成功率可达90%,2分钟80%;3分钟70%……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
“没有AED的心肺复苏,大多数是徒劳。”贾大成在他的微博中明确写道。这也是为什么每逢猝死事件发生后,关于安装AED的呼声会那么高。
现在北京地铁虽然开始装置AED了,但徐海军表示他还是会保持着随身携带AED的习惯,因为除了地铁之外,北京很多应该装置AED的公共场所依然是0。“在10分钟内想找到一个有AED的地儿很难,很多人还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包括有些医疗专业人员,好多人也只是听说过,具体怎么用,还是不了解。”
光有AED还不够
徐海军说,他的家人会做心肺复苏,也会使用AED,如果他在家里发生了心脏骤停,他是安全的,他的家人也是安全的。
但如果不是在家里,发生在马路上,还会是安全的吗?张元春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虽然我背着一个AED,但如果我倒在了马路上,有没有人懂得做心肺复苏?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东西叫AED,能够救我的命?”
张元春表示,心肺复苏和AED作为心脏骤停急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然重要,但除了有AED,还要有会使用AED和会心肺复苏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去讨论AED的安装。
为北京地铁提供AED设备支持的,是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母公司是日本光电,是日本最大的AED厂商,而日本是全世界AED安装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2010年,上海光电在中国推出了AED项目,但推出后的前几年,只有一些外资企业采购。
上海光电北京营业部部长黄学群告诉“医学界”,这些年,上海光电所做的主要工作其实并不是市场推广,而是在公众领域让大家认识AED,增强急救意识,了解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从2015年开始,上海光电开始和马拉松赛事保障组织合作,免费提供AED设备,到去年年底,共成功抢救22个人。
除了赛事保障外,这些年上海光电也积极与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合作,进行公益性的急救培训。“不光是我们,还有其它AED厂家、有影响力的急救大V、两会代表等都在呼吁普及心肺复苏,配置AED,公众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
到了2017年、2018年时,黄学群明显感受到,国内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急救意识和对AED的认识明显增加了,这些地区对AED的采购在迅速增加。“地铁、商场等场所都应该配备AED,但配了AED,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家会不会用、敢不敢用,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说光有设备就够了,如果现场第一目击者没有人敢用,还要等着地铁工作人员赶来用,宝贵的抢救时间还是被浪费了,和没有也差不多。”
黄学群强调,设备装在地铁站,并不是说救人的责任都是地铁公司和地铁工作人员的,每个路过的人都应该具备急救技能和意识,都可以拿起来去救人,这才是设置AED的目的。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所以第一目击者才是抢救的关键人。“能在心脏骤停发生后一两分钟内就被心肺复苏的人真是太幸运了,我国太少人接受过急救培训了,好多人都是先看一看发生了什么,琢磨要不要打急救电话,4分钟基本上就过去了。”徐海军说,“现在北京地铁装了AED,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全民急救意识提升、掌握急救技能还任重道远。”
做院前急救医生的经历,让张元春见到了太多无能为力,这促使他辞去医生工作,转而去做急救科普和培训,但在做出这个选择时,他的内心充满挣扎,他不知道,相比还在一线做急救的同事们,他去做急救培训是不是更正确的路。
但现在,张元春已经不再困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更多人救人技能更重要,急救不应只是医生做的事情。”
23岁的范宇鹏是一名物业维修人员,他自费购买了AED和急救物品,两万多元的AED,是他两三个月的工资。除了上下班路上,周末和空闲时间,他也会带上急救装备去路上“巡逻”,帮助有需要的人,他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义务急救员。他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都会急救,敢急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福建省人民医院 全科医疗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