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惊!33%大学生呈双性化特征 男生追求女人味

举报/反馈
2009-04-10 09:46:00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悄然变化

  近年来,“超女”、“加油,好男儿”等娱乐节目在青少年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中性打扮的“超女们”成了众多女孩追逐与效仿的对象,而有点女子气的“好男儿”也成了不少青少年对男性角色的期待。传统的性别角色是否已经对青少年失去了约束力度?媒体上常常出现的男女两性“中性化”,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日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5名本科生完成了一项“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研究课题,调查历时近一年,覆盖了全国东、中、西部27所不同的高校,在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中,收回有效问卷5008份,经过定的数据分析和定性的个案访谈,试图揭示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双性化”兼有男女优良品质

  心理学家把人的性别角色分为了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四类。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是双性化的。所谓“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兼有男性化与女性化的气质。双性化者并非“变态”,相反众多研究表明,双性化者兼有男性和女性较为优良的品质,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33.0%的被调查大学生显示为双性化性别类型,而男性化比例和女性化比例分别仅占18.5%和18.3%,未显示明显性别类型的未分化大学生比例则占到了30.3%。性别的单性化已成为少数人群,“独立、爱冒险、竞争性强……”这些男性气质不再是男生的专利。

  “女生少了贤良淑德,男生缺了高大威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超女’、‘好男儿’的中性造型获得了那么多大学生‘粉丝’的拥趸。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舞台上中性化的扮相和表演,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甚至研究的地方。”课题组成员徐振华同学说。

  大学女生更爱追求“女人味”

  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更多的女生在进入大学后会有意识地使自己变得“更女人”。

  徐振华和他的研究同伴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进入大学以前,大家都忙于学习,没有过多的时间花在穿着打扮上。很多女大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说,进大学后她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看到别人穿得很漂亮,自己也希望更有女人味一些。穿着和打扮上的女性化,直接影响到了女大学生的女性化特质。

  然而,随着年级的发展,女生与男生的性别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也反映出面对就业压力的女大学生对自身完善的不断要求,社会也正越来越要求女性具有领导、进取等传统男性的特质。

  家庭性别教育观念亟须更新

  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男孩就应该有男孩样儿,女孩也应该做得像女孩子,孩子一有“假小子”或“娘娘腔”的举动就会被家长呵斥。然而,对孩子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地发展。

  负责对本课题进行指导的刘电芝教授认为,从小就适度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气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当代大学生中对两性严格的隔离已经被打破,男性可以拥有女性的温柔、关怀,女性也可以拥有男性的独立、自强,同时拥有男女两性的特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也给我们的家庭性别教育观念带来了更新。

  如何在性别角色形成之初就给孩子营造适宜发展的环境?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家庭的教养方式对此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有益于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而溺爱型最不利。

(责任编辑:危艺)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