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近年来科学家们如何利用“迷你”组织来帮助改善人类健康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开发了多种“迷你”组织来助力其研究进展并改善人类健康,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近年来科学家们如何利用“迷你”组织来帮助改善人类健康研究?

【1】Nature:用迷你类器官研究SARS-CoV-2如何破坏人体并造成死亡!

doi:10.1038/d41586-020-01864-x

SARS-CoV-2这种病毒可以损害在实验室中生长的肺、肝和肾组织,这可能解释了COVID-19在人类中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原因。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培育微型器官,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如何破坏人体。对这些类器官的研究揭示了病毒在入侵器官方面的多样性,从肺部到肝脏、肾脏和肠道。研究人员还在这些微型组织中进行药物试验,以确定这些疗法是否可以用于治疗人类。医生从住院病人和尸检中得知,SARS-CoV-2可能对器官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损害是由病毒直接造成的,还是由感染的继发性并发症造成的。多个研究小组正在使用类器官研究来显示病毒在体内的何处传播,它感染了哪些细胞以及它对哪些细胞造成了损害。

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Thomas Efferth表示:"类器官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们类似于组织的真实形态。"病毒学家通常使用细胞系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动物细胞来研究病毒。但是研究人员说,这些不能很好地模拟SARS-CoV-2感染,因为它们不能模拟体内发生的事情。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干细胞生物学家Núria Montserrat说,有机体更好地证明了SARS-CoV-2对人体组织的作用。Montserrat说,它们可以生长成包括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并在几周内形成原始器官的形状。它们也比动物模型便宜,而且避免了它们带来的伦理问题。

【2】科学家们培育出迷你肺部组织 用于进行SARS-CoV-2研究

新闻阅读:Researchers cultivate mini lungs for SARS-CoV-2 research

近日,来自波鸿鲁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想要通过利用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来研究SARS-CoV-2的感染过程并识别出潜在的抗病毒物质;为了能够在最自然的条件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节,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分化的人类肺部类器官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就能帮助他们在高通量的筛选过程中进行多种活性物质的检测,这项名为“SARS-Cov-2感染人类肺部类器官的分析”(Analysis of SARS-Cov-2 infected human lung organoids)由研究者Thorsten Muller等人进行。

与胚胎相似,类器官来源于诱导多能干细胞,与研究者此前使用的动物模型和基于人类肺部组织的细胞培养物相比,类器官拥有多项优势,即其来自于人类细胞,能被大量生产,而且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因此,其之间就没有了来自不同捐赠者可能造成的差异。这种类器官能组成一种可靠的3-D模型,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研究肺部组织中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者的目的就是将模型优化为一种较低变异率的高通量方法,从而研究SARS-Cov-2的感染,研究者Muller表示,目前研究小组非常感兴趣研究病毒的复制、COVID-19的发生、炎性机制及肺部组织中免疫信使物质的释放。

【3】实验室培育的“迷你”大脑真会比人类大脑更加聪明吗?

新闻阅读:Lab-grown mini brains: They could one day outsmart us

在实验室中,将细胞簇组装成为人类微型大脑版本的技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这些由干细胞转化而成的大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s)能为人类大脑提供无与伦比的洞察力,而众所周知,这是很难进行研究的。但有些研究人员担心,这些迷你大脑可能会产生某种形式的意识,有时候其甚至还会移植到动物机体中,期至少能够感知痛苦和被困的程度,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考虑使其成为可能性之前,我们必须极其谨慎地思考这个问题。

相比人类大脑而言,大脑类器官相对简单,其无法以同样的方式产生意识,由于缺乏血液供应,这些大脑类器官的尺寸不会超过5毫米或6毫米,也就是说,其能够产生类似于早产儿的脑电波,有研究表明,其能够生长对光产生反应的神经网络。也有迹象表明,诸如此类类器官能与动物的其它器官和受体相连接,这意味着大脑类器官不仅有可能成为有知觉的器官,还能够通过收集感知信息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也许有一天,其能通过声音设备或数字输出产生一定的反应。在动物体内或是在人工生物环境中制造出迷你大脑让我们或许有所恐慌,研究者认为,这在道德上的影响或许远远超出了当事者制造迷你大脑的痛苦,如果研究人员创造出了一个大脑,不管其有多小,其都有能力处理信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信息输入,其就有可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4】Cell Metabol: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转基因迷你肝脏组织 有望帮助研究肝脏疾病及开发新型疗法

doi:10.1016/j.cmet.2019.06.017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首次培育出了转基因(遗传修饰,genetically modified)的微型人类肝脏,其或有望帮助模拟人类肝脏疾病的进展及新型疗法的开发。文章中,研究者阐明了他们如何将遗传工程化的人类细胞转化称为功能性的3D肝脏组织,这些肝脏组织能够模拟费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脂肪堆积的肝脏疾病,其常常会引发肝硬化甚至肝脏功能衰竭等,如今随着美国人群肥胖率不断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了引发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

医学博士Alejandro Soto-Gutierrez说道,这项研究中,我们在实验室中首次利用干细胞制造出了遗传工程化的人类模拟肝脏组织(疾病状态),这非常重要,因为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诱发肝脏疾病及肝脏疾病进展的机制,同时还能帮助开发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开发的很多药物尽管在小鼠身上有很少的疗效,但在临床试验中常常是无效或者失败的;比如,药物白藜芦醇,其就能在小鼠模型中发挥有效作用,然而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却并无效果,白藜芦醇能够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SIRT1蛋白发挥作用。

【5】Cell Stem Cell:迷你器官有助于研究肝癌基因的功能

doi:10.1016/j.stem.2019.04.017

来自Hubrecht研究所和Radboud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体模型,他们使用类器官或小器官来研究肝癌中突变的特定基因的功能。使用这种方法,他们发现BAP1(一种通常在肝癌中发生突变的基因)的突变会改变细胞的行为,这可能使它们更容易被侵入。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

类器官是可以在实验室中生长的微型器官,来自各种器官的非常小的组织。它们已经在癌症研究中使用了几年,主要是通过比较源自健康器官的类器官与源自肿瘤的类器官。然而,该方法不适合于研究已知在癌症中发生突变的特定基因的功能和作用。为了更多地了解肿瘤形成,需要一种新的模型。

【6】BMC Devel Bi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更为复杂的迷你大脑类器官

doi:10.1186/s12861-019-0183-y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了一系列步骤,从而制造出了能展示大脑区域结构的类器官,包括视网膜色素细胞等。人类大脑类器官是由来自细胞重编程所获得的神经细胞所聚集而成,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来自志愿者机体皮肤或尿液中提取的细胞转化成为干细胞、神经元以及其它类型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会被培养数周,直至其开始形成能与胚胎大脑相似的附聚物。

在过去很多年里,科学家们都尝试完美模型以便能够开发出更为复杂且能与类似于发育后期阶段的类器官,2016年,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研究培育除了人类大脑的类器官,并以其为基础来研究神经性疾病及新型药物对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效应。研究者将神经细胞置于一种富含营养的液体中(类似于人类胚胎中的发育环境),随后这些迷你大脑组织就开始以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来发育,换句话说,研究者必须保证其有更为合适的环境来发育。

【7】Nat Biotechnol:科学家成功利用尿液细胞开发出迷你肾脏组织

doi:10.1038/s41587-019-0048-8

近日,来自乌得勒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机体的尿液细胞制造出了肾脏类器官,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 上,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减轻肾脏疾病患者负担的新型治疗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飞速发展,如今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就能培育出迷你肠道组织、肝脏、肺脏和胰腺组织,最近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所谓的多能干细胞制造出迷你肾脏组织,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来自患者机体的成体干细胞寻找治疗肾脏疾病的新疗法。

实验室制造出的迷你肾脏组织看起来并不像正常的肾脏组织,但这种简单的细胞结构与真正的肾脏组织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因此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利用这些简单的细胞来研究特定的肾脏疾病,研究者Hans Clevers教授说道,我们能利用开发出的模拟肾脏组织来模拟多种疾病,比如遗传性肾脏疾病、感染和癌症等,这就能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开发出治疗诸如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新型疗法。

【8】Nature双重磅: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迷你胎盘” 有望揭秘人类孕早期发生的奥秘

doi:10.1038/s41586-018-0753-3    doi:10.1038/s41586-018-0698-6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迷你胎盘组织(mini-placentas),即早期胎盘的细胞模型,这或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孕早期的事件以及理解人类机体生殖系统障碍发生的机制。

许多妊娠失败都是因为胚胎没有正确地植入到子宫内壁,也并没有在母体子宫内部形成合适的胎盘组织,然而由于研究机体早期发育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此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胚胎早期发育的很多事件,而且动物模型与人类不太相似,因此其无法帮助科学家们研究胎盘发育和植入的机制。研究者Margherita Turco教授说道,胎盘对于支持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非常重要,当其功能异常时就会诱发严重问题,比如先兆子痫和流产等,目前由于缺少良好的实验模型,因此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数据非常有限。

【9】Neuroreports:突破!科学家破解神经科学研究难题!成功使迷你大脑长出血管

doi:10.1097/WNR.0000000000001014

一组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在神经类器官上长出毛细血管。在他们近日发表在NeuroReport杂志上的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在类器官中长出血管,他们希望这项研究可以在将来某天帮助治疗脑损伤的病人。

类器官是一大团人工生长的细胞,可以代表人类的某些器官。类器官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在人类活器官高度仿真的器官上进行研究,而不是使用真实的器官。医学科学家们还希望在将来某天,这样的研究可以带来从病人细胞长出来的类器官替代受损的器官。这个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涉及神经细胞类器官的生长,也叫作迷你大脑。它们当然不是真实的大脑,它们不能思考、加工信息或者产生意识(至少现在还不能)。但是它们具有大脑样的结构,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临床试验之前检测药物,观察药物如何影响脑细胞。

【10】Stem Cell Rep: 3D迷你大脑促进大脑修复研究

doi:10.1016/j.stemcr.2017.10.026

最近,来自休斯顿Methodist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利用人源干细胞开发出了微型大脑,这一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寻找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或治疗大脑、脊椎神经疾病的方法。来自Methodist研究所的神经学家Robert Krencik等人开发出的这一系统能够减少建立大脑模型所需的时间,进而帮助他们更快速地筛选药物前体或寻找疾病发生的遗传突变。相关结果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

研究者表示,我们始终认为此前在实验室环境下建立的模型不足以准确地反应大脑中细胞的活动,因此,我们首次将这些细胞系统性地整合在一起,通过改变其形状的复杂度,最终形成了类似于大脑的结构。最终我们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这一模型展开研究;那么为什么这种模型十分重要呢?作者认为常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细胞都生长于平板上,因此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是不充分的。这种不充分的连接使得神经细胞发育的不够成熟与复杂。然而,真实环境中细胞是高度复杂的,而且与周围细胞的连接也远远多于体外的常规培养系统。

2020-11-02 04:47:43浏览2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生过孩子现在为什么怀不上二胎
生过孩子后现在怀不上二胎,其病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年龄增长、体重异常等,以及疾病因素如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男性少弱精症等。在备孕期间,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也有助于提高受孕几率。 一、非疾病因素: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下降,卵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35岁以后,卵巢功能衰退速度加快,卵子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受孕难度明显上升。2、体重异常:体重过胖或过瘦都可能影响生育。肥胖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影响排卵,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等问题。而体重过轻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二、疾病因素:1、输卵管堵塞:常见原因有盆腔炎、输卵管炎等。炎症可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堵塞,使精子和卵子无法相遇结合。2、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周期性出血,引发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功能和受精卵着床。3、男性少弱精症: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或畸形率增加,都可能导致受孕困难。原因包括精索静脉曲张、生殖系统感染、内分泌异常等。一般通过精液常规检查可诊断。对于生过孩子但怀不上二胎的夫妻,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女性的妇科检查、排卵监测、输卵管检查等,以及男性的精液分析等,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备孕。
程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有心脏病生过一个孩子了还能生吗
若心脏病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且前次妊娠分娩过程顺利,在严密医疗监测下,多数情况下可以再次生育;然而,当心脏病严重,心功能差或前次妊娠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再次生育风险极大,不建议妊娠。对于患有一些轻度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且通过治疗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女性。若前次妊娠期间,心功能一直维持在Ⅰ级或Ⅱ级(即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或轻度受限),未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分娩过程也平稳。这类女性再次妊娠时,只要在孕期严格遵医嘱,定期进行心脏专科检查,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多数能够耐受再次妊娠和分娩过程。若女性患有严重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未经有效治疗等,心功能处于Ⅲ级或Ⅳ级(即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或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衰症状)。前次妊娠可能已出现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心脏造成进一步损伤。这类情况下,再次妊娠会使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不建议再次生育。心脏病女性计划再次生育前,建议前往心内科和妇产科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心功能测定等检查,明确心脏病类型与心功能状况。若医生评估可妊娠,孕期密切产检,增加心脏专科检查次数。若评估不适合妊娠,建议严格采取可靠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高症生孩子后可以恢复正常吗
妊高症通常是指妊娠高血压疾病。如果病情较轻,且产后护理得当,血压等相关指标通常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对于病情严重,尤其是引发了其他器官不可逆损伤的患者,可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主要症状为高血压、蛋白尿等。对于病情较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恢复正常可能性较大。妊娠过程中,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可能导致孕妇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生产结束后,胎盘娩出,体内因妊娠产生的特殊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解除了对血管的不良影响。同时,孕期因血容量增加给心脏和血管带来的负担也会随着分娩后身体逐渐恢复而减轻。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发挥作用,血管的弹性和血压调节功能逐步恢复正常,肾脏功能也能在产后逐渐修复,对尿液中的蛋白质重吸收恢复正常,从而使血压、蛋白尿等指标回归正常范围。然而,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恢复较为困难。该疾病可能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长时间的血管痉挛会对多个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包括肾脏、心脏、眼底等。以肾脏为例,长期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肾小球损伤,导致肾功能受损,即使分娩后,受损的肾小球可能无法完全修复,肾功能难以恢复如初,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血压仍可能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此外,由于长期承受过高压力,还可能出现心肌肥厚等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影响心脏功能,使得血压难以恢复正常。因此,如果产后血压仍未恢复正常,应积极治疗,如使用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测量血压、复查尿常规等指标。遵循医生建议,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取,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休息和情绪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粘连还可以生孩子吗
子宫内膜粘连患者存在生孩子的可能性,但相较于正常女性,受孕难度显著增加,且孕期面临更多风险。子宫内膜粘连会改变子宫内环境,干扰胚胎着床与发育。子宫内膜粘连多由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引起,导致子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当发生粘连时,首先会影响胚胎着床。正常的子宫内膜可为胚胎提供良好的着床条件。而粘连后的内膜,部分区域缺失或纤维化,胚胎难以在其上扎根生长。其次,即使胚胎侥幸着床,由于粘连部位血液供应差,无法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营养,容易引发胚胎发育迟缓、胎停育或流产,增加孕期不良结局风险。轻度子宫内膜粘连时,子宫腔部分粘连,可能仅影响部分内膜功能。此时若粘连范围较小,对受孕影响相对有限,部分患者仍有自然受孕机会,通过监测排卵、合理安排同房,受孕几率可达30%-40%。但随着粘连程度加重,子宫腔大部分甚至全部粘连,宫腔形态严重失常,不仅胚胎着床空间受限,还会阻碍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受孕难度极大,自然受孕几率可能不足10%。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借助手术等医疗手段干预,改善子宫内环境后,才有可能提高受孕成功率。一旦怀疑子宫内膜粘连,应及时就医,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轻度粘连可在宫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粘连分离术,术后3-6个月可尝试备孕。中、重度粘连患者,手术难度增加,术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可能需多次手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