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自2015年1月我国公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多点执业已经走过了5年多时间,然而,落地坎坷,几经曲折。就在前不久,某市出台了一份红头文件,要求“对未经医院同意,在外院擅自开展执业行为的人员要及时排查,责令其尽快办理注销手续”一时引发社会关注。
今天,医生多点执业的状态有更宽松些吗?医生对于多点执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呢?
“医学界智库”近日发起了“2020医生多点执业调查问卷”,累计收集到342份有效问卷。
接下来,“医学界智库”的分析将基于这342份问卷展开。
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中,从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人数最多,为147人(42.9%),二级医院(102人,占比29.8%)和一级医院(93人,占比27.2%)人数基本持平。
从科室来看,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全科医生人数最多,分别为91人(26.6%)、85人(24.9%)、70人(20.5%)。
过半医生在最近1年内没有进行过多点执业
数据显示,在近1年内,52.6%的医生并没有进行过多点执业,29.2%的医生有过1-2次,10.2%(35人)的医生多点执业次数超过10次。
“医学界智库”统计数据发现,多点执业10次以上的35位医生中,外科医生人数最多,为17人,占比近一半,其次为内科、中医科。
多点执业,医生偏爱在1-2家医疗机构
数据显示,45.5%的医生选择了1家多点执业医疗机构,36.7%的医生选择了2家多点执业医疗机构,超过5家多点执业医疗机构的医生占比最少,可见,医生多点执业还是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医疗机构,且固定。
月均过5万的医生多点执业超过10次
数据显示,多点执业月均收入范围在500-1000元的人数最多,占比31.7%;其次为5千-1万、2千-5千,分别占比23.6%和16.8%。其中,多点执业月均收入范围达5万以上的,仅为5.0%,这部分医生绝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多点执业次数超过10次,平均时间超过1.5天,且这些医生涉及的科室以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为主。
朋友推荐撮合成为医生多点执业最多的途径
数据显示,通过朋友推荐撮合是医生选择多点执业的重要途经,占比达30.7%;其次为多点执业机构主动找到自己和自己主动寻找,两者占比类似;现单位决定了多点执业机构,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的组建,也为医生流动创造了一定条件。
医生选择多点执业机构时,口碑仅次于专长匹配度
数据显示,医生在选择多点执业医疗机构时,考虑诊疗患者与个人专长契合度是最多的,占比达54.4%,其次是医院口碑(39.5%)、医护团队专业性(33.3%)以及医院环境(23.7%)。
可见,医生多点执业时非常看重医院的软硬设施实力,诊疗安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7%的医生多点执业自己购买了医疗险
数据显示,7%的医生自己购买医疗险,13.5%的医生没有购买但多点执业机构主动购买了医疗险,有将近50%的医生无论是自己还是多点执业医疗机构都没有购买医疗险,处于“裸奔”多点执业状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后果不堪设想。
本院工作量大、审批麻烦成为医生多点执业2大阻碍
数据显示,医生们没有进行多点执业的最多的原因是本院工作量已经较大,没有多余时间(占比36.7%),其次是审批报备麻烦(占比34.1%),再次是担心医疗纠纷(29.2%)和没有信息渠道、不清楚需求(28.6%)
可见,本院日常工作已经占据医生相当大的精力,而医疗机构、监管部门的审批也让医生多点执业前心生顾虑。一位浙江湖州的受访者表示:“放开政策让医生成为自由打工者,一网注册全国通用,拿着证到医疗机构就业就ok,卫生局检查拿证给看看就好了,备案也是一件麻烦事,让医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专业对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就医需要才是最好。”
3成医院明确表示反对医生多点执业
数据显示,43.7%的医生表示自己医院对多点执业没有明确表态,31.8%的医生表示自己所在医院明确反对多点执业,只有24.5%的医生所在医院表示支持医生多点执业。
一位浙江杭州的受访医生对“医学界智库”表示:“(多点执业是)好政策,可惜本院原来的领导因为我多点执业把我当反面教材了。”
一位上海的受访医生坦言:“就职单位阻挠始终是个心理障碍。”
一位内蒙古的受访医生的观点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医生的观点:“八小时以外,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有偿为人民服务,服务好,是职责,也是改善民生的一种方式!”
总体看来,医生们对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大部分持欢迎支持态度,但政策落实难,难展开也成为不少医生的吐槽点。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绵阳市肛肠病医院 全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蛇口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