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食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黑食品

“特仑苏牛奶事件”曝光前传

举报/反馈
2009-02-20 09:58:00
1 在经历了“OMP”事件后,您还会选购特伦苏牛奶吗? (*)
A 会   B 不会   C 过一阵后再说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南庆贤,特仑苏只对大白鼠进行OMP临床实验时效果明显,但广告却出现了“人体有效果”的宣传。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称,他早在一年前就提出呼吁并提交报告,但卫生部始终都无回应。

  特仑苏

  ■一年前就有人报告未被重视

  ■匿名泄露者是中国奶协一常务理事的“战友”

  ■方舟子质疑OMP源自一名中学生的问询

  青年周末2月20日报道 最早让特仑苏牛奶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的,是一起面向记者的泄露事件。

  2月11日一份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出,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的内部公函,被匿名发到了很多记者的邮箱里,第二天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特仑苏存在的问题,早在一年前就有人提出并呼吁,记者联系到这些知情人,从而得知产品鉴定会的内情、寄给有关部门的报告、以及匿名散发公函者诡异的身份……

  这些组成了特仑苏事件耐人寻味的前传故事。

  ■大白鼠有效就上市?

  “特仑苏”一词源自蒙语,是“金牌牛奶”之意,和普通牛奶相比,“特仑苏”的定位高端,最大卖点就是添加了OMP。

  一箱12包普通牛奶的价格是二十多元,而一箱蒙牛特仑苏牛奶则要卖到50元左右,加OMP的“特仑苏”就卖到61元。

  OMP,中文名称是“造骨牛奶蛋白”。它的包装上印有: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委托国家有关权威专业机构对“特仑苏”所含蛋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动物和人体的临床实验,实验证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方面具有作用”。

  《青年周末》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南庆贤,早在推向市场之前,南教授就参与了特仑苏的产品鉴定会。包装上所谓的有效果临床试验,指的也是这次鉴定会。

  2月17日下午,记者拨通南教授电话时,他承认参加过产品鉴定会,“当年,北大医学部牵头用OMP在大白鼠上做了半年试验,但过程我没有见过,作为鉴定的一个项目,我们就是看最终的实验报告,从统计学角度说,大白鼠的骨量和骨密度确实有显著增加,所以我们给予了认可。”

  但是特仑苏的广告语里有提到“对人体也有实验效果”。对此,南教授说:“人体实验时间太短,也没明显效果,我当时就没有算到报告里。”至于后来为什么“人体有效果”的宣传出现在包装上,南教授称他并不清楚。

  于是这个在大白鼠身上效果显著的新产品,就出现在了超市里,并成为国内奶制品市场第一个“高端奶产品”,成为很多人送礼的新鲜选择。

  ■中学生写信让方舟子开始追查OMP

  最早提出特仑苏问题的,是方舟子。方舟子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对特仑苏的研究起因于自己的好奇,以及一个中学生的邮件。

  “2007年3月8日,我去超市,看到他们在推广特仑苏,上面还挂了牌子,说国家公众健康卫生中心给他们做了鉴定,我当时从来没有听说过牛奶里还要添加这个东西,就觉得很好奇。”

  “正好当天晚上,北京的一个中学生给我写邮件来,说春节期间有人给他们一人发了一箱特仑苏,他根据自己学的生物学知识,说不出这个OMP是什么东西,既然说是蛋白质,应该对人体不会有什么特殊作用的,很好奇,所以就来问我。我本来就对这事儿好奇,正好又有人问,就开始研究了。”

  “后来在我的新书发布会上,一个阿姨听到我讲到这个中学生,自豪地站起来说那是她儿子,现在想来也要多谢那个孩子最简单的提问。”

  ■递交卫生部的申请一年没回音

  跟方舟子几乎同时启动的,是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

  在记者致电他的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王丁棉接了三四次电话,全部都是媒体的采访和咨询,王丁棉在电话里对其他记者说,“抱歉,晚点跟你说,对,那个时间你没打来别人就打来了,我这电话一直不断,都是你们记者。”

  在特仑苏事发的几天里,王丁棉的名字出现在媒体的次数不亚于方舟子,因为他们都是最早对特仑苏添加的OMP提出疑问的人,在最近蜂拥而起的媒体关注中,成为比较了解情况的资深人。

  王丁棉对《青年周末》记者讲述怎样注意到特仑苏存在的问题:

  “2007年的3月15日,方舟子在一个高层研讨的会上把这事儿披露出来,业内的专家把意见转发给我。刚好同时,我们广州的会员单位也给我们打来电话,也说如果蒙牛用这样的手段把市场搅乱,其他企业都很难生存。”

  王丁棉开始研究蒙牛的这个新产品,发现OMP本身是违规添加的化学品,同时对这种谁也说不清的物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担忧。更重要的一点,王丁棉认为,这种违规添加本身,是一种干扰奶业市场的不良手段,“我根据蒙牛的销售总额和特仑苏的估算成本推断,特仑苏在蒙牛的整体利润中占到70%-80%,2007年蒙牛的利润是9亿多,2008年因为三聚氰胺问题亏了,但如果没有特仑苏这个产品,他亏的就不只是几个亿了。”

  “特伦苏添加一个并不清楚的物质,就卖出超高的价钱,用一个暴利产品保住不亏本的底线,其他的产品可以去打价格战。其他企业也不得不添加这样那样的物质来应战,从这个角度说,它不是扰乱市场吗?”

  王丁棉的研究刚开展不到一个月,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来自官方的、来自人事的,来自行业协会的,来自蒙牛的……原来上级领导,行业领导,甚至他的供应商都派人来游说我,只是我不能都跟你说罢了。那段时间刚好生病,如果心态不好可能会走上精神崩溃的边缘。”

  2007年7月6日,王丁棉以广东省奶协的名义给卫生部拟一份报告《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直到现在也没人理我”。

  一方面认为蒙牛有扰乱市场的行为,一方面确实怀疑OMP的健康问题,给卫生部的申请也迟迟没有得到回复。王丁棉于是把研究文章挂在广州奶业协会的网站上。

  “媒体也转载一些,有12篇左右,我自己实名发布的大概有8篇,当中有技术层面上的疑问,也有针对政府缺位的质疑,结果得罪了人,网站上二百五十多人的回帖,只有我一个人是实名,因为我是专业人员,我必须用实名让别人信任,结果有的领导说,你这是好出风头,给了我一顶大帽子。后来我给领导的,我人生的第一份检讨里,也有这几个字“好出风头”,但这不是我自愿的,是别人加给我的。

  16天以后,这些文章被无条件撤下来,“领导说,你不撤下来就先把你撤下来。”

  ■“匿名发布公函的,是我的‘战友’”

  因在媒体前暴露太多,也开始有人质疑,为什么是你跟蒙牛过不去?是不是有私人恩怨?

  记者把这个问题提给王丁棉,他说:“完全没有私人恩怨。我们是朋友关系,从人格上我们彼此很尊重。但涉及到蒙牛的经营手法,商业手段,我从行业的角度很不赞成。”

  “我甚至还给他们压过事儿。蒙牛2004年初遭遇‘投毒事件’,我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的公关部长,怎么化解危机的方案。还有更大的事情,我只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点到他们,都没有提他们的名字。如果说欠我的,那也是欠我的情,没有欠债。我甚至在他们和伊利之间求和,出面邀请两边当家人出来谈判。我做这些都是以朋友身份,连我单位都不知道,我也没有对任何媒体张扬,这是第一次跟媒体说这个。”

  但经过2007年,王丁棉在业界首先公布特仑苏的产品问题之后,他就成了“最不受蒙牛欢迎的人”,“我被打压一番仍然不服,他们也了解我的个性了,这次事情闹大了,他们一次电话也没给我打,学聪明了。”

  记者提到那个匿名发布公函的人,王丁棉笑着说他大概知道是谁,但无论如何不能透露,“我在你们接到这个邮件之前三天,我就已经接到电话告知了,但我不能讲,我只能说,不是我。”

  “本来我们这班人已经准备好联名上书,前几天还有人追问我这个联名的名单,我怎么能给,都是一个战线里的战友,这不是出卖朋友吗?”

  ■理事要给卫生部发五个问题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对于特仑苏牛奶的结论,仍然是2月16日卫生部召集六部委对蒙牛OMP的性质做了研讨,结论是,无害。

  在17日下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方舟子仍然对六部委的鉴定心存质疑:“六部委没有提供研讨会的任何细节,也没有带有公章的鉴定结果出来,如果他们仍然是根据蒙牛提供的材料,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一下,那结果还是不那么让人信服。反正不是有安全问题,就是有虚假宣传的问题,蒙牛必须承担一个。”

  同时,方舟子还质疑了六部委的专家团队,没有公布其中任何人的名字和职位,“我了解到他们请的所谓专家里,有之前给他们做产品鉴定的那些人。这里面存在利益冲突,像这种人是不应该让他去。”具体被怀疑的专家名字,方舟子并不愿意透露,但他唯一说出来的南庆贤教授,在记者的追问下,南庆贤承认自己做过产品鉴定,但否认参与了六部委的安全性研讨。

  同样持有质疑态度的,还有中国奶协常任理事王丁棉,理由跟方舟子所见略同,“卫生部只是先做表面工作,安抚一下市民,如果卫生部经得住质疑,那么我找几个专家,我们一起提五个问题让卫生部来回答一下。”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王丁棉说,他要抛给卫生部的第一个问题是:拿不拿得出六部委讨论详细过程和带公章的结论?

  “先抛出去第一个问题,其他四个我先看看他们的反应再说。”

  事件始末:

  2月11日,多家国内媒体报道了,特仑苏添加剂OMP不合法。学者方舟子撰文称,OMP里的IGF-1能增加癌症发病率。

  2月12日,蒙牛向媒体公开北大医学部研究报告,称OMP具有明显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此报告已公开部分并未列明试验方法。

  13日,卫生部等六部委组织专家对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讨,认为该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指出未经卫生部批准添加OMP,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

  2月14日,蒙牛集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应说,蒙牛把OMP原料作新资源食品原料对待,所以不存在申请。OMP与IGF-1不是同样的物质,不能致癌。

  ◎2009年2月14日,蒙牛公司高层在北京接受各媒体采访,回答了媒体及消费者对OMP的各种疑问

(责任编辑:吴佳子)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