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还是向右?走向卓越还是走向平庸?这是一个重大命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技术创新的匮乏正令企业面临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及国际市场无法立足的尴尬局面,如何尽快完成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
本板块选择先声药业和恒瑞制药两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剖析。可以说,前者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不囿于新药创新,还包含资本创新。或者说,它是通过资本的创新运作,为企业获得新产品。而后者的特点则是通过自主研发及借助“外脑”。二者途径不同,但结果一样——为企业赢得了竞争力。创新需要参照,我们来看看先声和恒瑞。
无论是先声药业灵魂人物任晋生不灭的创业激情,还是先声当下在美股市场出色的业绩表现,或许都无法抹杀外界对先声那次创造业内里程碑的并购记忆。
2006年5月,先声将联想投资的2亿元全部用于收购烟台麦得津80%的股份,成功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国家一类新药——恩度纳入麾下。这也是这家民营企业从平凡中脱颖而出的标志性事件,自此先声被正式提升为中国创新制药企业的一个重要参照。
在大部分市场人士看来,先声战略清晰、产品组合出色、企业架构齐整,值得赞赏,以至于先声IPO承销商高盛中国董事总经理蔡金勇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称先声是目前稍显惨淡的中国医药行业能够找到的最好的投资对象之一。
但已经逐渐被业内视作创新标杆的先声似乎始终充满挣扎。任晋生不厌其烦地告诉自己和他的团队警惕危机、拒绝平庸、保持激情,目的在于时刻警醒,10余年创富历程是一群不甘平庸的人不断学习、探索、成长的结果,而今言成功为时尚早,先声还在路上。
还原先声前传
2007年4月20日,美国时间上午9:30。任晋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CEO约翰·赛恩的见证下,按响了开市铃声。先声药业由此成为中国成功登陆全球最大证券交易所的第一家化学生物医药公司。这次IPO,先声募集资金2.61亿美元。
任晋生曾感慨:“我第一次去美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外徘徊了许久,回来和家人、同事吹嘘我到过曼哈顿,逛过华尔街。其实,从门外到门里,这一步之遥先声走了12年。”不过完成这一切,先声也只用了12年。
上世纪90年代,当时身为启东制药厂经营副厂长的任晋生,在将盖天力品牌在全国打得轰轰烈烈时,毅然辞职,和6位同事怀揣创业梦来到南京承包了当时江苏省医药工业公司的新特药经营部。
创业伊始,任晋生就做出了引起国内医药界轰动的惊人之举——在国内率先选择总经销、总代理的营销模式,代理了海南海富制药研制的儿童口服青霉素再林。通过差异化品牌推广策略迅速将之做到了亿元规模。
1995年,创业初来的成功为任晋生带来了入主改制后成立的江苏臣功医药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苏省医药工业公司)的机会。在总经理任上,任与南京臣功制药公司联手推出儿童口服感冒药臣功再欣,当年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一手缔造了业内闻名的臣功再欣神话。但此后厂家收回臣功再欣代理权一举终结了这个神话。此间同时伴随的还有新品上市失败、创业团队解散,任晋生正在迎来创业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1999年7月,江苏臣功医药被迫改制更名为江苏先声药业。两年后,当家产品再林几欲重蹈臣功再欣的覆辙。幸好任晋生果断出招,通过资本运作,保住了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再林总经销权,并建立了药品生产能力。
这次事件虽化险为夷,但让任晋生认识到单一贸易公司容易受制于人的脆弱性。伴随着这种认识,先声完成了开创以来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变,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完成了从营销公司向制药公司的转型。此间,先声产品组合进一步丰富。
2003年,任晋生成立先声药物研究院,引进了一批在制药界颇有声望的研发专家。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过激的举措却为先声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注入了动力:先声得到的抗脑中风药物必存,成为先声如今的核心药物之一。由此,先声也悄然开始第二次战略转变,即将发展重点移至研发,及至2006年5月控股烟台麦得津而坐拥抗肿瘤一类新药恩度,为先声实现12年跨越迈出的关键一步。
拒绝平庸
平庸是任晋生在畅谈自己事业抱负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对于这种状态的警惕甚至达到厌恶的程度,这可以算是支持他引领先声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
在并购恩度之役前,先声已经拥有再林、必存、英太青、安奇、必奇5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品牌药;先声咳喘宁、再克、再奇、法能4个年销售额3000万~5000万元的品牌药也已日益受到患者青睐。净收益从2004年的4620万元增长至2006年的1.723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