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行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路同行

看到一个个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身在武汉的他做出一个决定……

举报/反馈
2020-03-04 07:33:28医脉通

  最近全国大幅度降温,衬着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2020年的寒冬显得格外漫长。

  所幸的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一些人一直默默地为我们驱散着冬日的寒冷。他们其中有远赴武汉的医学专家、主任;有日夜不停为病患服务的医护人员;有不辞辛劳为武汉募捐的社会名人;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平凡的普通人。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他们的名字也许一生也不会被大众知晓。在危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在最寒冷的冬天将温暖送到我们身边。

  “我想成为你”

  他叫吴悠,是武汉一所学校的实习老师。

  1月23日武汉封城后,由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大批专家驰援武汉,同时武汉本地的医生纷纷主动请战一线,其中就有92岁高龄仍坚持看诊的敖忠芳医生,她说:“作为一名医学战士,死在战场上死得其所,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承担着一切。”

  医护人员奋不顾身的行为打动了这位25岁的年轻小伙,他在微博上发文说“想成为你”。从这一天开始,他做出一个决定,为武汉需要物资的人们免费送口罩。           

  随后他在微博上发布消息:我囤有口罩,有需要的,免费送。

  很快,一千多条求助留言涌来,都是急需口罩的,遍布整个城市,他开始一家家免费送口罩。

  由于疫情越发严重,除了口罩之外的各类物资也急缺,吴悠又每天骑着电瓶车往返60公里免费送药、送菜,遇上偏远的地方没有充电桩,他只能戴着充电器站在公共厕所里充电。很多求助者都是疑似或确诊的患者,为了赶时间,吴悠只带着一个N95口罩就送货上门。

  随着吴悠的感人事迹传播开来,更多的小伙伴自发加入他的团队,有力的出力,有物资的出物资。

  二月的武汉不仅气温极低,更是雨雪交加,他们坚持每天早上10点多出门,半夜一两点回家。吴悠说,每次回到家,都要在取暖器边站上好久才能恢复腿部知觉。

  在武汉封城30多天里,他和小伙伴们为600多个求助者送去了急需物资和药品。这里面有正在隔离的、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有陪护患者的家属;更多的是自己无法回家,帮家里的老人在网络上求助的人。

  “我曾经深夜接过一个求救电话,求助人的姑父姑妈都被确诊新冠肺炎,已经出现呼吸困难、讲不出话的情况,两位老人在家隔离,家里一点药也没有了。他无法前往,只能打电话给我求助。”

  当时外面下着大雨,吴悠直接披上雨衣骑着电动车奔了过去,等送完药已经12点多了。后面几天,吴悠得知两位老人已经联系上社区,进入医院治疗,情况正在好转。而让他们坚持到住院的,正是吴悠送去的珍贵药品。

  吴悠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在“救人”。

  虽然中途被居心叵测的不明人士举报,还被立案调查,但是在配合调查的同时,吴悠仍旧每天走在帮助别人的道路上。这位光明里的逆行者,为更多需要他帮助的人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在阴云密布的重灾区里,他和他的团队就是指向希望的点点星光。

  “我不是药神,我只想救人”

  陆勇,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角原型。

  在疫情爆发后,了解国内医疗资源奇缺的他飞奔印度,四处奔走筹备物资。最终在他和云南大学印度研究院柳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从印度收购来了3000个护目镜,3000个N95口罩。为了尽快地将物资运送回国,在和印度警方沟通后陆勇开着一辆绿色运货小三轮冲到机场,将49箱物资直接带走。

  在印度禁止出口口罩后,他像一个侠士一样不拘泥于形式,想尽一切办法将口罩运往国内。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曾让一个16人旅行团一次性带回3000个口罩。到目前为止,陆勇共从印度寄回3000个N95口罩,9000个护目镜和4800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除了对一线人员的支援,他也不忘那些一直受他帮助的病友,一句“记住,药不能停!”更是让众人纷纷泪目。

  数十年前,为了白血病患者,他奔走在印度街头,差点身陷囹圄仍不忘初心。

  数十年后,他再次在大家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用他的小三轮拖着无数物资在异国马路疾驰,只为了给身在武汉的人们带去更多的帮助。

  他说“我不是药神”,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他已当之无愧。

  此心此生无憾,纵然生得平凡

  前几天,一则疫情中关于环卫工人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是一群普通的湖北武汉环卫工人,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有大量废弃医疗品和患者用品需要处理,他们主动申请前往一线为这些医院服务。在做完保洁后,按照规定他们前往武汉一家酒店接受14天的隔离。待隔离期满离开后,酒店的经理打算进门整理房间,但是眼前的一幕让她哽咽了。

  “当我推开后,发现房间异常整洁,第一反应是不是走错了?但是枕头的摆放不是保洁阿姨做清洁的标准。我九个房间挨个推开,每个房间都是这样。”

  “其实环卫工人住酒店,他们的单位都是付费的。他们没有义务打扫,但这些行为真的很让人感动。”

  当记者采访这群自发打扫干净房间再离开的环卫工人时,他们朴实的话语再次打动了我们。

  “这次疫情我们也能出一份力,很开心,前线的医生护士都很辛苦,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做的只是小事。我们都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只是心想千万不能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给别人添麻烦。”

  他们是在一线为医护人员服务的工作人员,同样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和时间紧、任务多的压力。但是他们自愿前往,连离开也尽力做到干干净净,他们干着整个城市最脏的活,却有着如此美好的心灵。

  而 “90后”在读研究生郑能量的故事给了我更多的感触。大年初一早上,郑能量和家人一起吃了顿饺子,把女友送上了回家的高铁,就一个人开车从宁乡到了武汉。从那天开始到现在,他每天近20小时驾驶“湘A”牌照小轿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给医务人员和当地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困了累了就在车里打个盹,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充饥。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在湖南读大学的五年期间,得到了政府、社区、学校源源不断的关怀,他要报恩。

  “如果我不幸倒在了武汉,请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让它漂回湖南。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他在朋友圈这样写着。

  文中的他们,与时间赛跑、与危险为伴。他们是社会公众人物、是刚刚实习的老师、是还在读书的学生、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工人……

  他们和我们一样平凡,这些举动只为了心中无憾。

  是他们的努力给予了一线的医护人员支持;是他们的坚守带给了身在灾区的人民希望。

  在这场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疫情面前,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相信,乌云过后一定会有更加璀璨的阳光。

  冬天的寒冷已逐渐过去,听说武大的樱花大道上已是繁花似锦。

  有你们在,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坚持下去,一起迎接春日的暖阳,去看武汉最美的樱花。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