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医药行业:09年投资策略 波澜不惊风光依旧好

举报/反馈
2009-01-09 19:42:00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也受到波及,部门行业状况艰难。
  
  但是,我国的医药行业是为数不多、在未来数年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

  医药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医改带来的带来的乘数效应;(2)我国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增量;(3)个人财富增加对医疗条件的迫切需求。这三方面的需求能够保证我国医药行业在未来数年内有10%以上的增长,行业内的一些优质公司将更多地分享行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盛宴,将有20%-50%以上的增长。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自身研发能力强;成长空间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高。

  一、医药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2008年1-8月份,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645亿元,同比增长28.8%;利润总额460亿,同比增长39.82%。统计数据显示医药行业保持良性的发展态势。

  我们再进一步考察医药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除中成药制造业有所下降外,其他子行业都保持稳定发展状态,但我们也发现到,医药制造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有所下降,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善,随着原材料价格以及产品价格下跌,医药企业有存在资产减值的风险。

  通过比较医药制造业和整个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医药行业的主营收入、利润和成本费用利用率都要优于整个工业总体指标,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而同期工业总体指标有下行的态势。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运行不是非常明朗的情况下,医药行业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从行业投资和资产配置上,医药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在整个A股市场上具有非常高的估值优势。

  二、医药卫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医改促进医药市场扩容

  我们判断,在未来的数年内,医药市场需求还将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通过观察1978年到2005年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一直在增加,但是政府投入所占比例却在不断下降。政府必须大幅增加卫生投入才能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保障。

  为改变社会卫生投入与个人卫生投入的失衡状态,国家于2006年改变医改的重大方向,为医改的方向定下“政府主导”的基调。根据政府部门的医改的保障方向及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程度,我们预计政府每年将新增1000-1600亿元卫生投入,以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2007年卫生总支出1.2万亿,占GDP的比例4.5%,与国际主流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认为,随着国家卫生投入得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逐步缩小,预计到2010年医疗卫生支出将达到1.5万亿元,占比6%,到2020年预计达到4万亿元,占GDP的比例提高到10%。

  通过医改,国家将逐步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社会顽疾,以实现到2020年建立一个覆盖中国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总体目标;在此过程中,坚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院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四大原则;在主要包括医疗管理、运营、投资、监管体系、科技人才、信息等八大改革方向进行深化推进。

  医改方向的变化以及医疗保障投入的增加,使我国医疗保障参保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预计直接给医药市场增加1650亿元的增量,其中,城镇职工保险1000亿,城镇居民医保200亿,新农合450亿。在卫生支出增加的同时,我国医疗保障参保人数有较大的提高,2007年比2006年增加3.12亿,增长43%。

  随着卫生支出的增加,2007年诊疗人次数及入院人数等数据都比2006年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入院人数,增长6300万人次,幅度为143%。

  2、人口老龄化增加医疗保健消费

  人口老龄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而且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这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研究表明,老龄人口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年轻人医疗费用的3-5倍,老年人的花费较高。我国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按1998年的医疗实际费用支出计算,人口老化带来的医疗需求量负担到2025年将增加47%。人口老龄化将导致老龄人口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一方面由于老龄人口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老龄人口健康状况变化,发病几率增高。谨慎地评估,每年老年化率变化给社会卫生支出贡献1%的增量。

  3、我国GDP高速增长是医疗市场扩容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我国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也相应得到增加。与此同时,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逐步稳定在7%左右,因此,个人财富的增长是社会卫生支出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

  毫无疑问,社会卫生支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医改、老年化社会以及个人财富增加带来的需求。因此,我们根据这三个方面带来的增量对医药行业进行仔细的梳理,判断能从中收益的公司有医药流通公司、定点基本药物生产公司、疫苗公司、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公司、特色原料药公司、创新型公司以及资源紧缺型公司。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计2009年医药卫生市场的增长率在10%以上。一部分来自于GDP的自然增长,大约7%左右,一部分来自于医改带来的增量,大约4%左右,一部分来自于老年化带来的增量,大约1%左右。因此,我们对2009年的医药行业还是持乐观的态度,行业中的一些优质、有成长性的公司尤其值得期待。

  三、医药行业投资机会

  上面我们分析了医药流通公司、定点基本药物生产公司、疫苗公司、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公司、特色原料药公司、创新型公司以及资源紧缺型公司在2009年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成长机会。其中,我们尤其看好医药流通公司、疫苗公司、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公司和创新型公司。

  对大宗原料药行业,我们认为需要持谨慎态度。随着大宗商品牛市结束,大宗商品高库存的现象已经结束,市场面临库存抛压和新增产能的双重压力,短期内很难有很好的表现。我国药品出口产品主要是大宗原料药,集中在抗菌素和维生素等品种上,但是由于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内耗导致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定价权。我们认为,转机有可能在《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意见稿》规定的3年缓冲期后,环保会对一些企业形成压力,大宗原料药才有可能稳定下来并得到提升;或者大宗原料药企业进行产品升级,加大化学制剂的出口。

  生物制剂中的重组生物制剂子行业由于企业以仿制为主,周期长、产品性能控制非常严格,并且国内企业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其综合实力难以迅速开发出有市场分量的产品,发展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1、大型医药流通公司

  医改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部分将不纳入医保范围,会加大患者的负担。我们认为此举会促使患者自诊,到药店直接购药,增加医药流通公司的纯销业务。

  借助强大的销售网点、快捷的物流服务和多年积累的销售渠道,医药流通公司在医药代理和批发上具有非常强的优势。

  国家定点生产的基本药物,需要大型的医药流通公司来配送,有助于此类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医药分开是大势所趋,医生所开的部分药物将来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增加了医药流通企业的营业收入。

  社会大众更加关心健康状况,保健药品和器材的需求增加。药店将是保健药品和器材的主要购买渠道。

  2、大型疫苗生产公司

  国家为了有效配置卫生财政支出,提高卫生费用的使用效率,提高免费疫苗接种计划的种类和范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008年初国家制定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原有的6种免疫计划内疫苗,扩充至15种,国家将投入27亿用于免疫品种和规模的扩大。

  通过疫苗的接种,部分重大疾病可以避免,如肺癌等。这部分的高端市场需求量大。

  流行疾病有全球性爆发的趋势,疫苗是降低流行率的有效手段。

  3、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生产公司

  疾病的早期治疗是降低医疗费用的途径之一,国家需要大量的诊断试剂以早期筛查疾病。

  医生需要可靠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疾病的诊断,医院对诊断试剂的需求呈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有爆发的趋势,需要大量的诊断试剂来监测这类疾病的流行。

  国家恢复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加大农村、社区等三级市场的开发和投入,需要加大医疗器械的购置。

  4、特色原料药公司

  特色原料药的门槛较高,需要较强的研发实力。

  部分企业占据市场的主导,有一定的定价权。

  企业的产业升级会提高产品的利润,如从原料药出口转向制剂出口。

  5、新药创新型公司

  国家鼓励医药企业的创新。在十一五和国家中长远规划中都设立了重大专项,用于新药的研制。

  国家一直控制药品的价格,对非创新药一直采取降价的措施。而对创新药,企业有自主定价的权力,能够保证药企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通过新药的研发和药品的二次开发,取代部分高端进口药。

  公司对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是企业占领高端市场的基础,从而保持较高的利润回报。

  6、定点基本药物生产公司

  国家将向定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大量采购药品,以保证基本医疗保障的需要。参与定点药物生产的公司将长期获得稳定的利润来源。

  普药行业的整合力度将加大,部分企业由于不能获得基本药物生产的订单,市场份额会急剧缩减,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行业资源将向少部分大型医药公司集中。

  国家有提高普药销售价格的趋势。普药的利润一直较小,甚至是负利润,企业没有生产普药的动力。国家为鼓励企业加大普药的供应,会部分提高普药的价格。

  7、资源紧缺型公司

  原材料的来源受到限制,企业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

  产品的价格高位运行。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