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精神分析学派的老祖宗弗洛伊德,在1885年写给未婚妻玛莎的信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是他前半生的老师,也是他后半生的“竞争对手”:
“10点钟的时候,沙可教授来了。他身材高大,大约58岁,头上戴着礼帽,很慈祥,眼珠是黑色的,稀疏的长发掠向脑后,脸上刮得光光的,两片嘴唇丰满而突出——一句话,他像一个精明的传教士,乐于过舒适的生活。他坐了下来开始给病人诊治。”
弗洛伊德描绘的是法国萨尔佩特里埃医院(Hospital de la Salpêtrière)神经科门诊教学中的一幕,在一大群医师围观下边演示边解说的医生,名叫沙可。无独有偶,世界名画《沙可的一课》用更生动的形式记录下了当时的场面:
画中,沙可被翘首以待的16名医生围在大厅中央,正通过催眠试图诱发一名女子的癔病发作。这名女子呈现出肌张力障碍,头转向左侧,身体向后仰弯,护士则在后面伸出手臂保护她。人群外围,还有不少津津有味观看的哲学家、作家、法官。
情书与油画的共同主人公沙可,便是被誉为“神经疾病领域的拿破仑”、现代神经病学奠基人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1825.11.29-1893.8.16),今天,是沙可的194周年诞辰。
巴黎工匠之家走出的年轻教授
1825年,沙可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工匠之家,草根出身的他却从小偏爱绘画、音乐,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28岁时,沙可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7年之后,年仅35岁风华正茂的沙可成为了该校的教授。
从23岁起,沙可在巴黎萨尔佩特里埃医院工作了33年,也就是开篇油画中的那个诊所。这家医院规模庞大、历史悠久,19世纪初便拥有多大5000余张床位。而沙可在这里创建了神经科门诊,毕生在此深耕精神变性疾病研究。
癔病:不是“子宫在游走”,而是“意志在颤抖”
当上教授、开设神经科之后,沙可原本对病理解剖学兴趣浓厚,但医院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了他的目光:大批患者患上了癔病,而且迁延难愈,令沙可的同事们束手无策。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更通俗地讲叫做“神经质”。患者常常出现奇异的症状,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产生特殊的体验,伴随着躯体某部分的抽动、痉挛、甚至瘫痪。癔病发作,来势汹汹而又捉摸不定,更奇特的是几乎都发生在女性身上。
在早期的欧洲,医学界坚信是“子宫在体内游走”导致了癔病发作,而治疗方法竟是“让子宫复位”。逻辑思维缜密的沙可自然不吃这一套,他仔细观察发作的女患者们,发现癔病不只表现在躯体上,还具有精神方面的特征,是一种神经症。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沙可在神经科门诊中多次演示了“这种迄今难解的怪病”。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癔病王后”白朗希•维特曼(Blanche Wittmann,1859-1913)。她在17岁遭受强奸后,常做噩梦、频频一并发作,还被当做科学小白鼠公开展示。
沙可遇上可怜的白朗希后,经过彻底检查他发现,白朗希出现深度痉挛时总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流露、戏剧性的幻觉,更坚信了癔病是一种精神异常。演示现场,沙可缓缓地用语言暗示,让白朗希从肩膀到手指、再从手指到肩膀,从麻木到松弛,再从松弛到麻木……
眼见为实,多次成功的演示,终于让心存质疑的同行们接受,癔病发作实际是由患者“自我催眠”发生的。
埃德温•波林在1950年的《实验心理学史》中这样评价沙可的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演示:“他替催眠的整个实质涂上了医学色彩,赢得了赞同,从而为整个一代开业的年青神经病理学家创造了机会,得以踏上大致正确的征途”。
相似的震颤,不同的疾病
除了“半精神半神经”的癔病,沙可还与另外几种更纯粹的神经疾病密切相关——多发性硬化、渐冻症与帕金森病。
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时期,莎草纸上便记载过帕金森病类似的症状,随后古代医学开始了漫长的摸索。1817年,帕金森医生首次在文献中报告了6例患者,当时还称其为“震颤麻痹”。
而到了沙可,他在研究多发性硬化和帕金森病时意外地发现,这两种疾病虽然主要表现都是“震颤”,其中却有微妙千秋。一种的震颤只发生于患肢运动时,静止不动就消失;另一种却持续在运动、静息始终。
在这种微妙差别的基础上,沙可全面系统地描述了“震颤麻痹”的四项核心症状,并更名其为“帕金森病”。
至于因“冰桶挑战”而全网皆知的渐冻症,它还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学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另一个是Charcot病。顾名思义,渐冻症最先在1869年由沙可确诊并报道,是一种不可逆的致死性运动神经元疾病。
教科书出镜率最高的医生
无论你是哪个专科的医生,都会觉得沙可的名字有点眼熟。这是因为沙可曾发现、命名或研究过的疾病,远不止帕金森病、渐冻症两种,他还命名了一大堆各个系统、症状千奇百怪的疾病。
比如Charcot-Marie-Tooth足部畸形,是沙可和另外两位医生名字的合拼;比如呼吸道炎症中的标志物Charcot-Leyden晶体(CLCs),沙可是最早观察到它的人;再比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妥瑞氏症),取自19世纪末一名法国医师,他对9名出现不受控制的抽搐行为的患者进行了描述,然后他的导师沙可便用他的名字“冠名”了这种疾病。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哈尔滨市平房镇平房新村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定西市锦屏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巴州区大堂坝街1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汾阳路总院: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宝庆路分部:宝庆路19号;浦东分院:耀华路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