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教育促进研究中心顾问、中央国家机关健康大讲堂讲师团专家、联合国工业组织绿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健康教育指导首席专家、卫生部和国家文明办社区教育健康专家、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教授接受了中国营养师网、39健康网和无忧健康网联合报道团采访,向我们介绍了营养和食品安全等相关话题。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孙老您好!作为我国营养界德高望众的老前辈,您能否给我们先介绍一下营养学发展的历程。
(孙):营养学是一门是古老而崭新的学科,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国家就有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著作,但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是从1983年于若木老先生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全民营养的文章才开始得以发展。但总体说来,我国的营养事业比起发达国家还是比较落后,例如营养师的问题,日本平均每30人就会有一名营养师,美国平均1000人就会有一名营养师,而我国直到90年代才有了“配餐员”,2003年才出现“营养师”,但发展比较迅猛,初步估计迄今为止已培养了12万名营养师。但我国的营养问题比较突出,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威胁,靠这12万营养师远远不够,还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记)我也是您博客的忠实读者,我注意到您在博客中曾写道,营养学是一门紊乱的学科,关于这一点我也有切身体会,比如在我很小的时候,报纸上常说吃苹果要削皮,因为卫生,但几年后,又有专家说不要削皮,因为苹果皮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再后来,又有专家说,还是要削皮,因为有农药。一位业内资深的教授也曾指出,营养学是学术争论最为激烈、派系斗争最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专家会有不同的解读,对普通大众来说很困惑,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出选择呢?
(孙)首先我们应该选择主流的营养学,在主流的营养学中并不存在紊乱的现象,比如苹果的问题,主流的营养学观点一致认为是应该吃皮,但由于有农药残留,我们只好削皮,这在学术上并不矛盾。再比如迈当劳、肯德基,我们说它不好,但一年吃一次无关紧要。牛奶问题,有人说牛奶是牛喝的,人不必要喝牛奶,但营养学的研究发现牛奶与人体的营养成份最为相近,所以喝牛奶肯定是有益的,但这里也存在一个量的问题,喝多了肯定有害。
(记)我还看到您的另一个观点,就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您有何评价?
(孙)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国家由于正处在转型期,所以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我国个体经济居多,且比较分散,因此特别不好管理。比如牛奶问题就特别明显,全国这么多奶牛,他们的环境不一样、饲料不一样,所服用的药物也不一样,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欣慰的是政府出台了想关的政策法规,使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我正在写一篇专门针对这方面的文章,将提出规模化管理、规模化生产,适合中国国情公益式养殖法的解决方案,以求抛砖引玉,大家群策群力,慢慢扭转食品安全问题。
(记)我们期待早日看到您的大作,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