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实锤!急性脊髓损伤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无效

举报/反馈
2019-09-16 00:00:01医学界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损伤无效

  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甲强龙进行冲击治疗的效果好坏尚存争议。

  近日,发表在Neurology上的一项荟萃分析试图解决该争议。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了16项研究(共1863名参与者),其中包括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和13项观察性研究。

  在治疗的有效性方面,同未使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与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善无关(RCTs:p = 0.84; 观察性研究:p = 0.44),与脊髓恢复发生率也无关(p = 0.53)(在该研究中,脊髓恢复发生率定义为: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或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进行等级评估,治疗后脊髓恢复至少一个等级)。同时,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并没有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p = 0.07)。

  在并发症方面,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与胃肠道出血(p= 0.04)和呼吸道感染(p = 0.01)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在治疗费用方面,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和对照组的总体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8)。

  基于上述证据,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并不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可能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不要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早期常规使用大剂量的甲强龙冲击治疗。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机械取栓期间血压下降,卒中患者预后更差

  之前我们报道过,机械取栓期间出现血压下降,或许预示着卒中预后不良。(机械取栓时,谨防血压下降太多!)

  近日,发表在Stroke期刊上的一项系统综述,系统评估了围手术期血压机械取栓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该系统综述共纳入9项研究,共计1037名患者。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研究使用了平均动脉压描述机械取栓期间的血压变异性。另外,这些研究主要使用了收缩压来定义围手术期血压目标。

  有五项研究表明,有3种类型的血压下降可作为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预后差的预测因素:

  与基线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 40%(优势比OR= 2.8; [1.09-7.19]; P = 0.032);

  血管再通前最低平均动脉压在100 mm Hg以下(每降低10 mm Hg,OR= 1.28; [1.01-1.62] ; P = 0.04),

  平均动脉压下降> 10%(OR= 4.38; [1.53-12.6])。

  但是,另四项研究却并未显示机械取栓期间的血压与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预后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4项研究中有3项研究达到了严格的围手术期收缩压控制目标(140-180 mm Hg)。

  因此,该研究提示,机械取栓术围手术期间出现血压下降可能与更差的功能预后相关。

  但是,当达到严格的收缩压控制目标时,血压情况与卒中3个月功能预后似乎无关联。

  这两个结论都需要在未来的随机研究中进一步评估。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电一电”治疗急性脑梗死,这种电法最具潜力

  我们之前报道过,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ImpACT-24B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影像学证据提示皮质梗死的患者,在起病后8-24小时内用电刺激蝶腭神经节可能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预后(柳叶刀:治疗脑梗死新方法——“电一电”!)。

  这让超出静脉溶栓时间窗、又有机械取栓禁忌证的,或起病后8-24小时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又多了一些治疗的机会。

  其实,在使用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这一领域,电一电蝶腭神经节并不是唯一策略,有大量临床前研究还尝试过其他电法。

  那么,在临床前研究中,不同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究竟如何?哪种脑电刺激策略更有机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呢?

  近日,发表在Stroke期刊上的一项荟萃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该研究将文献中的脑电刺激策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为:在脑缺血区进行不同类型的脑电刺激,包括阴极半球刺激,阳极半球刺激和脉冲半球刺激。

  另一类为:在远离脑缺血区的部位进行深部脑刺激,包括小脑顶核刺激,丘脑底血管扩张区刺激和背侧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刺激。研究主要评估了不同脑电刺激策略对最终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该研究共纳入了21项研究,其中包含了28项实验。在所有实验中,共有350只急性脑缺血的动物接受了脑电刺激治疗。

  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与未接受电刺激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接受电刺激的动物的最终脑梗死体积减少了37%(95%CI,34%-40%; P <0.001)。不同脑电刺激策略的有效性存在异质性(I2 = 93.1%,p <0.001)。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缺血区内进行电刺激的策略中,只有阴极半球刺激显著降低了梗死体积(27%; 95%CI,22%-33%; P <0.001)。

  而在远离脑缺血区的部位进行深部脑刺激的三种方法中,所有方法均使梗死体积减少了大约一半。

  研究偏倚评估结果发现,使用阴极半球刺激策略的研究具有最低的偏倚风险,并且最具有潜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因此,该研究提示,在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中,脑电刺激可减少最终梗死体积。其中, 在脑缺血区进行阴极半球刺激策略最有可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急性脑梗死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资料:

  [1]Zhongyu L, Yang Y, Lei H, et al. 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 for acute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logy Aug 2019, 93 (9) e841-e850.

  [2]Benjamin M, Robert F, Naim K, et al.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Functional Outcome A Systematic Review. Stroke. 2019;50:00-00.

  [3]Mersedeh BH, Jesse H, Marom B, et 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Neuroprotection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Meta-Analysis of Preclinical Studies. Stroke. 2019;50:00-00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