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慢严舒柠”遭遇“慢严舒宁” 山寨药暴利惊人

举报/反馈
2008-12-04 09:12:00

  “山寨”一词因“山寨版手机”而广为人知,它意指仿造、抄袭知名产品,但因价钱便宜,不少人愿意掏钱购买。而记者近日在三镇街头探访发现,很多正牌药品也出现了以假乱真的山寨版,所不同的是,老百姓很容易被误导购买,给用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当“慢严舒柠”遇到“慢严舒宁”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在市场上撞见了山寨版“药品”。11月23日上午,记者因咽部不舒服,走进汉口兴业路上的一家同济堂大药房,向一名女营业员提出想买一种叫“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的药,营业员立即从边上的柜台里拿出一盒推荐:“这个好,14元一盒”。

  记者接过药仔细一看,盒子上写的却是“慢严舒宁”清喉利咽颗粒,“柠”字变成了“宁”,不仔细还真分辨不出。

  就在记者提出疑问时,女店员又从同一柜台中拿出了“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也是14元一盒。这才是记者想要的“国药准字”号药品。

  付完账后仔细对比发现,除了一字之差和生产厂家不一样外,二者的内外包装基本相同:外包装正面上方都是白色,下半部分是蓝、黄相间;内包装除少许文字不一样外,几无差别(如图)。顾客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就会误买“慢严舒宁”。

  经省卫生厅法监处有关负责人辨认,“慢严舒宁”虽印有“洪卫食许字(2006)第0155号”,但该许可证系仿造。也就是说,这盒所谓的药品是彻头彻尾的假货。

  记者又联系上桂龙药业华中区经理曾剑雄。据他介绍,近三年来,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查出30余种山寨版“慢严舒柠”,其中仅湖北地区销售的就有20余种。这些山寨版产品多产自江西、河南、陕西和山东,湖北本地尚未发现有生产。这些取着五花八门名字的“慢炎舒柠”、“慢咽舒宁”、“慢因苏亭”,让企业焦头烂额——除了靠品牌树立起来的市场遭受严重冲击外,公司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于打假,而打假收效甚微。

  进价1.8元卖出20元

  山寨“药品”利润惊人

  记者随后几天走访发现,出现山寨版的药品,远不止“慢严舒柠”。

  在武汉地区的部分药店,还有包装和品名分别与“金嗓子喉片”、“妇科千金片”、“999皮炎平”极为相似的“唫嗓子含片”、“妇科千金妇阴抑菌洗液”、“666皮炎平”。此外,“金鸡胶囊”、“21金维他”等皆有近似克隆的产品,从内服、外擦再到喷雾,各种剂型应有尽有。

  这些山寨版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外包装都与“国药准字”的正牌药品酷似。而且越是城乡接合部和老居民区的药店,这类药品越容易看到。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山寨版“药品”实际上一大部分是“食”字号产品(表明是食品),一小部分是“消”字号产品(表明是消毒卫生用品)。他们其实都不是药品。

  记者还发现,各家药店常常乐于向顾客首先推荐这些不是药品又貌似药品的山寨品。

  为何出现这一怪象?曾剑雄分析,高额利润趋使是最主要的原因。该公司在打假过程中发现,药店只花1.8元-3元就可以进一盒“食”字号的仿冒品,而市场零售价可以卖到12元-20元,“消”字号产品进价也只有2元-4元,零售价可卖到20元,比一盒“国药准字”的慢严舒柠(市场价16元左右)还卖得贵,而且正宗药品由于配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成本因素,其进货价往往较高。药店从中获取的利润则相对较低,相比之下,药店更乐于推销山寨产品。

  山寨“药品”治不了病

  购买时请擦亮眼睛

  “山寨版‘药品’的配方、制作工艺、疗效根本不可能像正规药品那样严格控制,更不能治病救人!”曾剑雄说,此前打假还发现,一些仿冒品甚至连成分是什么都无法得知。

  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方建国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药品生产的门槛抬高,一些达不到药品生产要求的企业开始生产仿冒药品的食品和保健品,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一些部门也管不过来。但是,一旦这些产品造成社会危害,有关监管部门将会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方建国提醒消费者,适当掌握一些药品知识,可以帮我们识别哪些东西是药品,哪些东西不是药品。他说,只有印有“国药准字”的才是药品,而且正规药品的批准文号为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个数字”(可以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查询),同时说明书格式通常由“成分”、“性状”、“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等内容构成,而山寨版“药品”的说明书一般不用“疗效、功效、功能主治”等词语。

  商标注册和专利挡不住被仿冒

  据曾剑雄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慢严舒柠”已经对商标进行了注册,且对外包装设计申请了专利。

  省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药品的外包装申请了专利,在专利号有效期内可享受到专利保护,仿冒者将视为专利侵权受到处罚,但在具体操作中,处罚额度衡量起来比较困难。

  按理说,其商标和包装设计专利应该受到相关法规的保护,但事实上,近年来“慢严舒柠”的仿冒产品越来越多。

  曾剑雄介绍,该公司进行专利维权,由于政策刚性不够,至今没有一起被查处。

  因此,被仿冒品搅混了市场的桂龙药业提出了一个期望:山寨药一般都是在药店堂而皇之地销售,那么只要加强对药店进货渠道的监管,药店无论进来什么产品,都像进药品那样有一本严格的采购销记录和台账,相信很多不正规的东西就不会大大方方摆上药品柜台。

  假冒品泛滥凸现监管缺失

  管理部门不愿主动插手

  采访中发现,虽然山寨版“药品”扰乱市场误导消费,厂家对待打假显得力不从心,相关监管部门则不愿主动出击,其间还流露出几许无奈。

  桂龙药业华中区经理曾剑雄说,发现假冒产品后首先是企业主动打假,但仅依靠企业打假往往收效甚微,而且企业也力不从心:自家生产的药要依靠零售药店帮忙销售,那么对同时销售仿冒品的药店只能是规劝,但规劝只能管一时,个别实在不听规劝的药店只能下律师函,最终搞得药店不卖自己的药品了,吃亏却是厂家自己。再说,零售药店太分散,厂家也不可能一家药店接着一家药店去理论。

  湖北午时药业专门负责打假的江先生说,叫人头疼的是,仿冒者往往是别有用心,他们事先印在包装盒上的厂址往往不存在,使企业顺藤摸瓜找上门时经常扑空。

  相关监管部门又是如何态度呢?记者将买到的山寨版“药品”拿到相关监管部门反映后,竟发现相关部门均不愿意主动监管,其间还流露出几许无奈。

  武汉市工商局12315热线工作人员建议记者先把购得的东西拿到质检部门做检测,确认该产品是假冒伪劣后,工商部门才能进行查处。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所谓的山寨版“药品”包装上印着的批准文号,有的是“健”字号、有的是“食”字号,有的是“消”字号,并没有取得药品的批准文号,说明不属于药品范畴,应该由卫生行政部门管。

  省卫生厅法监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标有“食”字号的食品和标有“健”字号的保健食品,已经取得了相关批准文号获准生产,但是只要有宣传疗效的字样或者是仿冒药品进行销售,有人举报后,卫生部门可以依法查处,但从过去查办的案例发现,零售药店摆在柜台上的仿冒品数量太少,不足以量以“重刑”,而且现有法规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势,起不到震慑作用。

  另一个导致各方执法有苦衷的原因还在于:2005年7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后,卫生部制订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部分废止,使得审批与监管分散在药监和卫生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起来更加不便。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