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哈医大发现心律失常致病新基因

举报/反馈
2008-11-30 10:03:00

  今后,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将有望得到更好的治疗。作为国家对重大心脏疾病的联合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行中期总结汇报。据介绍,通过大量基础和临床实验通过研究,研究人员已发现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新基因,并锁定了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致病因子———小核苷酸。

  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人数近300万,约占国内人口总死亡率的45%,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国内心力衰竭患者近千万,确诊后四年病死率仍高达50%。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约60万,50%心力衰竭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项目组瞄准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研究的前沿领域,抓住目前制约我国心脏病治疗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计划通过5年联合攻关,实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关键理论上的突破。

  据了解,此项研究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著名药理学专家杨宝峰教授领衔,整合了全国从事心脏疾病研究的主要优势单位,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复旦大学等,并汇集了心脏病各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将通过多层次的研究,建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早期预警体系,并提出新的有效干预策略,提高我国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水平。同时,将阐明国人右心衰竭的机制,建立右心衰竭的诊断和防治标准。

  有关人士表示,该项目的完成将大大提高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水平,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每年可使数百万心脏疾病患者受益。同时对发展治疗心脏类新药、推动治药工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曾玮)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