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医药资本大鳄“蚕食”中药新贵 复星集团再出手

举报/反馈
2008-11-24 21:06:00
  11月19日,复星医药刊登控股公司购入同济堂药业股份公告称,复星医药控股公司再度购入同济堂药业股份。
  
  公告称,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收市,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持有其100%股权),以自有资金914.50万美元(含交易佣金)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共计2,508,226ADS(ADS,即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1个单位的ADS代表4股普通股),折合普通股10,032,904股,占截至2007年12月31日同济堂药业已发行在外普通股的7.41%。

  其中,纽约当地时间2008年10月31日~11月17日间,复星实业以自有资金96.65万美元(含交易佣金)购入同济堂药业共计343,700ADS,折合普通股1374,800股,占截至2007年12月31日同济堂药业已发行在外普通股的1.02%。本交易不构成公司的关联交易。

  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崩塌的华尔街吊起了无数金融资本的胃口,一路下滑的股价正蕴藏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同济堂的中药概念没有打动国外投资者,却吸引了中国同行复星集团的目光。

  一个是中国医药市场翻云覆雨的资本大鳄,一个是中药新贵,这一次二者在海外发生的关系,一度引起业界诸多猜测。

  对于复星医药连续增持同济堂的目的,复星医药公关部经理周依亭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具体不方便说明,一切以公告为准。”

  曼哈顿资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进认为,复星在资本市场上经验老道,对于估值的判断有自己的眼光,在这个时候出手同济堂,可能是认为比较划算的买卖。复星已占有截至2007年12月31日同济堂药业已发行在外普通股的7.41%。这个股份来看应该是第二或者第三股东的位置,而对于复星接下来的意图,业界存有两种猜测:一是短期资本买卖,另一种猜测则是复星继续在二级市场收购,并联手当初同济堂的机构投资者实现控股。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复星医药手中有充足的资本,必须不断进行并购活动,把这些钱花出去,同济堂这样有特色的中药企业是比较理想的并购对象。

  在本次收购背景下,曾红极一时的中药概念股同济堂未来的走势更为扑朔迷离。自2007年代表首家中药企业成功登陆纽交所至今年意欲退市,同济堂在不到1年时间内真真切切地经受了资本市场冰与火的考验。

  今年3月9日,同济堂董事长王晓春与董事陈永存在美国提出私有化动议,拟回购同济堂所有流通股,收购价为2.55美元/股,兑换为美国的ADRs,相当于10.20美元/股(ADS)。当时同济堂给出的理由是,其高层认为股票价值没有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在此情况下,公司不应该在华尔街继续交易。

  但至今年7月8日,同济堂收盘价为4.03美元/股,远低于当初提出的回购价。随后同济堂在纽交所宣布,公司董事长王晓春和董事陈永存放弃回购公司流通股,暂停私有化。为重振投资者信心,7月9日,同济堂召开电话会议,就停止回购事宜与投资者沟通,同时对公司经营方面进行调整。

  王进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登陆美国市场并不完全是好事,一旦得不到投资者认可,上市目的达不到,再加上美国资本市场监管严格,财务成本高,弄不好就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