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近日,“央视新闻”以“他们用15000次按压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为标题报道了发生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起病例。报道中称,患者张先生心脏骤停后,医院里面的20位心内科医生轮流进行了15000次心肺复苏和其他抢救措施,150分钟后张先生出现了自主心跳和呼吸,现在已无大碍,并已出院。
报道本意是宣传医护的奉献精神,但是却引起了医疗界的争议,担心给公众带来误导。
医院:媒体的报道易造成误导
张先生因心源性休克被送进医院,在医生向其家属交代病情准备进行手术时,突发意识丧失,发生室颤,随后心脏呼吸骤停。
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侯平从门诊赶到救治现场时,医生已经进行了40分钟的心肺复苏,同时气管插管、抱球辅助呼吸、并使用抢救药物。
侯平告诉“医学界”,按照该院的标准,心肺复苏45分钟左右,如果患者心电图仍然呈直线,完全没有呼吸,血压持续为0,瞳孔放大,那么在临床上可以宣告患者死亡。
“但是家属的抢救意愿非常迫切,希望再争取下”,侯主任说,“当时救治现场有20位心内科医生,大家轮流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并同时进行其他抢救措施,时间一点一点就过去了,家属当时也不在抢救现场,所以我们就一直在按压和抢救。”
100多分钟后患者出现了微弱的自主心跳,150分后张先生奇迹般的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
但是侯主任也强调这次救治成功是个幸运的“个例”。“抢救过程中我们同时进行了器官的保护和脑保护,加以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最后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他所有的器官功能都恢复了。”
据介绍,张先生除了因为按压造成肋骨骨折,其他恢复良好,1月16日已经出院。
作为现场的救治医生,能最终救回患者的生命,侯主任很激动,但是她也表达了对部分媒体报道专业程度的担忧。因为多家媒体报道中都只是强调心脏骤停后“按压15000次,150分钟”。
“我们也进行了反复的推敲,怎么写对其他的患者不会造成误导。”侯主任担心,“未来其他的患者家属会因为没有得到更多的救治时间,引发医患矛盾。”
心肺复苏的难题
侯平的担心很正常,在国内,急救医生们常常要面对一个难题:如何权衡患者家属的抢救意愿和医学共识。
“急救医生贾大成”曾公开撰文表示,
每每向家属交待患者死亡或交待终止抢救,是每个医生最头痛的事,都不愿在此刻去面对家属,但又必须去面对。因此,各医院一般在明知救不活的情况下,心肺复苏的时间依然超过30分钟才终止抢救,这主要是为了减少纠纷。
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张宏译曾公开撰文表示,
高质量的持续30分钟左右的心肺复苏应该是合理的。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长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做心肺复苏,因为总体来说,这样做能够把病人抢救回来的概率极低,而且出现潜在的新的并发症的风险会越来越高。
陈主任也经历过对病人持续心肺复苏抢救长达70分钟的病例,他说:“现在已知的抢救时间最长并且被抢救成功的病例发生在台湾,2006年一位爆发性心肌炎休克的年轻女性,在台大医院连续进行心肺复苏长达280分钟,最终成功接受心脏、肾脏移植手术后顺利出院。”
但是陈志主任所讲到的这两个病例在抢救中都实施了E-CPR(体外心肺支持系统心肺复苏术),即一边为病人做心肺复苏(CPR),一边上ECMO(体外心肺循环),以保障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和供养,为进一步查明病因,治疗原发病赢取了时间。
死亡的宣布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命伦理学导论》“死亡的宣布”一节中写道,
“死亡的宣布由医生做出决定,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医生是这方面的权威。但由于作为一个人,他具有相应的义务和权利,并且他的生死和家属、朋友、工作单位等厉害相关。如果医生用以判断死亡的标准在各个案例中稳定不变,并与社会意见一致,大部分人是满意的。但当医学界使用的标准离社会舆论太远时,就会有人提出抗议。”
目前我国使用“心肺死亡”和“脑死亡”的二元标准。但随着现代医学对“脑死亡”的认识逐渐深化,“脑死亡”的概念已经被世界医学界广泛接受,并达成共识。我国的医学、法学、伦理学等专家也在为推动“脑死亡”立法努力。
去年9月底,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收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其关于“脑死亡立法”提案的回复,陈静瑜据此认为,我国“脑死亡立法”有望实现。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开化县环城北路26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陇南市武都区南桥路23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南街14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绵阳市剑门路西段27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宣城市佟公路117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