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热点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明星热点

病毒学家顾方舟逝世,你还记得儿时吃过的小糖丸吗

举报/反馈
2019-01-07 07:58:52医学界

  2019年1月2日,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顾方舟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中表示:他制定出我国第一部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保证了数十亿人份疫苗的质量,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协和医院转发这条微博的转发语是:一颗小糖豆,造福无数人。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人与这位医学大家的距离。

  一位网友写道:儿时对糖丸的美好记忆,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您。

  “要争气,长大了要学医”

  顾方舟教授原籍浙江宁波,1926年6月16日出生于上海

  在他五岁那年,在海关工作的父亲染病去世了。他32岁的母亲为了养活几个年幼的孩子,先在宁波镇海小学教书,后考入杭州广济助产职业学校,1934年毕业后北上天津,在英租界挂牌开业,成为一名助产士,走上一条艰难的职业妇女道路。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同样经历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的顾方舟,在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为其制作的专题片《顾方舟:使命召唤》中,回忆起自己幼年的这段时光,已经80多岁的他,也一时情难自禁,掩面而泣。

  “母亲告诉我,要争气,长大了要学医,当了医生是人家求你,你不求人了。”顾方舟在专题片中说,“所以从小就是要争气。”

  1944年,顾方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学习期间,他受公共卫生学专家严镜清先生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公共卫生学家。当时他的一位同学到河北的煤矿调研,回来后讲述调研情况,一边讲一边哭,这件事也让顾方舟很受教育,更坚定了他从事公共卫生的决心。

  1950年面临毕业分配时,有同学建议他从事外科,但顾方舟认为,成为一名医生帮助的人有限,而从事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可以让千百万人受益,造福整个国家和人类。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欣然接受分配,到大连卫生研究院工作。

  确定脊髓灰质炎研究方向

  我国第一例脊髓灰质炎(下文简称脊灰)的病例报告,是1930年由谢少文教授提出,后来又有一些分散的临床病例,但都没有病原学证明。

  1953年,我国第一次“脊灰”大流行在江苏南通市爆发,临床诊断为麻痹型“脊灰”患者多达2607例。“脊灰”病毒有三个血清型,由于南通市这次爆发的疫情病毒没有被分离,所以并不清楚这次流行是由哪种病毒类型引起。

  这时,顾方舟刚刚留苏归来,师从苏联著名病毒学家列夫科维奇和邱马可夫教授。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卫生部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脑炎室副主任,时年29岁。

  1957年夏天,上海也发生了“脊灰”流行,卫生部派顾方舟带队赴上海协助苏联专家工作。他们从传染病医院和儿童医院临床确诊及疑似病例中收集了726份粪便标本,取其中344份标本分离病毒,其中有281份被确诊为“脊灰”,并用猴肾单层上皮细胞培养法分理处病毒140株,确定为“脊灰”病毒的共116株,其中Ⅰ型97株(83.6%),这是我国第一次用病毒学和血清学方法证实以Ⅰ型为主的“脊灰”流行。

  而顾方舟也从此改变了研究方向,开始研究脊髓灰质炎。并在1958年回京后被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任脊髓灰质炎研究室主任。从此,他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毕生精力。

  以身试药、以子试药

  我国自江苏南通“脊灰”大流行后,7年间疫情已经从东南部蔓延到了中西部的广西南宁,而且南宁发病率暴增了3倍。到1959年,“脊灰”已经成为中国最严重的公共防疫事件。

  顾方舟回忆:当时七八月份的南宁市内,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不让孩子出去,怕成了这样子,全国每年有几万名孩子被感染,我们感到很内疚,因为没办法帮助他们,谁也治不好。

  1959年3月,卫生部派顾方舟一行4人到苏联考察“脊灰”疫苗,在莫斯科考察期间,一种关于两种疫苗的争论正在学术会议上上演。美国研制的死疫苗虽然已被证实安全,但需要注射三次,成本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与之抗衡的由美苏联合研制的活疫苗,还未进入人体试验,专家们高度质疑其安全性。

  这时,顾方舟要在死疫苗和活疫苗之间做出决定,他查阅了所有能得到的资料,比较了两种疫苗优劣之后,认为根据中国国情,若想控制和消灭“脊灰”,只能采用活疫苗技术路线。他一边考察了解疫苗生产工艺,一边设法获得少许活疫苗并带回国内。

  得到卫生部批准后,顾方舟首先自己和“脊灰”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以身试药,查看是否会有不良反应。接下来就要给小孩子试服,进行安全性测试了。

  而这种未证明安全性的疫苗要在小孩子身上试用,就有风险了。顾方舟瞒着自己的爱人,毅然让自己最大的孩子及十几名实验室同事孩子试用。在央视制作的专题片中,他说:“我心里也有点打鼓,万一出了问题我也不好交代啊,但即使有风险也只能豁出去了。”

  孩子试用观察数周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顾方舟决定于北京市防疫站合作,在2000名7岁以下小儿中试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这是顾方舟学术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当时处于“脊灰”流行季,万一有小儿发生“脊灰”,很难分清是被自然感染还是疫苗病毒引起,但试验还是在周密的设计中完成了。

  而接下来的三期临床试验中,要想研究活疫苗控制“脊灰”流行能力,至少要在上百万名儿童中观察才能获得科学结论,而如此大量的疫苗,当时只能依靠自己研制。

  消灭“脊灰”

  活疫苗制造技术与死疫苗最大不同在于疫苗的安全性检测和判定上。

  1960年,顾方舟和同事们来到云南昆明,在荒郊野岭中建立起了昆明生物研究所和疫苗生产线。在连续攻克了一系列活疫苗研制的关键技术后,迅速进入大批量生产,并随后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450万7岁以下儿童中进行活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流行病效果研究。

  研究充分证明,广泛服用活疫苗可以阻断“脊灰”野病毒的散播,但在我国要想消灭“脊灰”流行,必须要使农村地区儿童也都能服用疫苗,而液体剂型疫苗需要低温保存,非常容易失效,在农村推广十分不便,并且会造成巨大浪费。

  经过反复研究,并结合孩子们爱吃糖的习性,糖丸活疫苗被研制成功了,并在300万儿童中应用后,其效果与液体活疫苗相同。

  顾方舟等人几十年的努力,为我国消灭“脊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经验。1988年,他被聘为中国国家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委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消灭“脊灰”工作的考察和证实会议。

  2000年7月21日,顾方舟和其成员在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庄严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中国正式成为消灭“脊灰”国家,这也是人类继消灭天花之后的有一个伟大成就。

  “我跟我老伴说,咱们中国的脊髓灰质炎消灭了,这几十年,这辈子没白辛苦。”顾方舟在专题片中说,“我们很满足,你完成了你的使命,你可以跟组织说,跟老百姓说,我尽力了,你们的孩子再也不会得这种病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这样,没有别的诉求。”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