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保健品标榜药品疗效 保健广告也需权责归一

举报/反馈
2008-10-08 15:21:00

  国药“999皮炎平”可谓家喻户晓,可您听说过“666皮炎平”吗?由于以前的审批、监管体制不顺,造成了各部门对保健食品“谁也不管”的局面,使“疑似药品”猖獗于市场。但从9月3日国家药监局“三定”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后,这种局面将被终结,食品、保健品审批和监管统一到了一个部门,并将对存在隐患的批准文号进行撤销。有专家表示,审批监管统一到同一部门,很多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可以预见,保健品行业将面临一次洗牌。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由于我国对药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那些没有获得国药准字批号的“疑似药品”,就冠以“食字、健字、消字、妆字”等批号“傍”上名牌药品,有的甚至复制相关药品的外包装、标签等,实施“曲线上市”。“三定”方案出台后,此种乱象有望改观。

  “健字”标榜药品疗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疑似药品”不完全是假药,有些反而是经相关部门批准的合法食品或者保健食品。它们在外包装上与真正的“药字号”产品,无论颜色、字体、还是设计布局,都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不仔细查看批准文号,往往难以分辨。

  家住北京丰台区的金女士向记者反映,孩子开学之前由于感冒服用了板蓝根,但病情并未好转,过后查看药盒才发现上面赫然标着“健”字,她这才明白自己服用的并不是药品,而是保健食品。

  在淘宝网站的“保健品”专区,记者发现很多保健品都被冠上了药品疗效。在“个人护理—保健”网页上,记者看到了很多出售与 国药“999皮炎平”非常类似的“666皮炎平”软膏的卖家,其中一家店铺的“执业医师”表示,这种“666皮炎平”与“999皮炎平”的成分是一样的,所以效果也一样,适用于湿疹、皮炎、瘙痒、过敏皮炎、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可是“666皮炎平”的批准文号却是豫卫健用字[2003]第200号。

  此外,记者还发现,除“666皮炎平”外,还有“QQQ皮炎平”、“ggg皮炎平”等外包装与“999皮炎平”类似的药品,其批准文号均为“×健字”。

  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些规模较小的药店里发现,“疑似药品”与普通药品一起出售。记者拿起“健字号”的板蓝根询问售货员:“吃这个也能治感冒?” 售货员“讲解”道:“可以,你看配方和药品一样,疗效也一样,而且价格也比药品便宜。”记者大概估算了一下,药品板蓝根大概13元,这里的“保健”板蓝根只要9元,便宜30%左右。

  “健字号”将面临洗牌

  冒充药品,均为假药;如果“健字号”产品的包装上提及疗效作用,一经查实,将按假药论处。

  国家药监局“三定”方案中指出,国家药监局“接过”原属卫生部的“餐饮业等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职责,完成了责权统一的调整目标。即新设的食品许可司专职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审批,食品安全监管司和稽查局掌管相关监管。这也意味着“疑似药品”要想再忽悠消费者没有那么容易了。

  按照相关规定,国家药监局是保健食品审批的职能部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四条规定“保健食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标签说明书内容等进行系统评价和审查,并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的审批过程”。

  但现实中,我国实行的是“谁审批谁管理”的监管制度,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具有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能,“我审批、你、我、他一起监管”的形式,最终造成的却是“谁也不管”的局面。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保健品市场上有两种批准文号:一个是卫生部批准的“卫食健字”(2003年前),另一个是国家药监局“国食健字”批准文号。中国保健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市场报》记者,这两种批号不仅给消费者认知产品带来困难,同时也给监管执法人员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再加上两部门相关信息不通畅,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懂”药监部门批文产品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采访中针对“健字号”产品的监管问题,记者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些类似药品的“健字号”产品拿的是保健食品类批准文号,并没有药品批准文号,应由卫生部门处理。也有人认为,药店经营者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可以销售保健品,至于把保健品当药品来销售,则由药监部门来处理;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冒充此种药,均为假药;如果“健字号”产品的包装上提及疗效作用,一经查实,将按假药论处。

  保健品广告也需权责归一

  权力既分散又交叉,造成了现今保健品广告市场的混乱,为违法保健品广告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根据《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与《保健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规定,食品、保健食品宣传中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文字。只有药品才可以说:治疗某种疾病,如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或用于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等。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耳熟能详的“黄金搭档”、“碧生源常润茶”等也都曾被地方药监部门以“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夸大保健功能;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等原因作为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处理。

  有专家表示,产品永远都离不开宣传,所以对保健品广告的监管也要加强。按照相关法律,保健品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工商部门,具有处罚权,但其不负责审查广告内容;保健品广告专业技术内容的出证者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药监部门,同时药监部门对保健品广告也具有监管职责,但处罚仅限于吊销批号。这种权力的既分散又交叉,造成了现今保健品广告市场的混乱,为违法保健品广告的出现埋下了隐患。鉴于我国目前广告发布的监管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审批权和监管权分家,同时又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要通过立法,完善对保健品广告的审批监管体系,赋予药监部门保健品广告的审批权和监督处罚权,将权责归一。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