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今天,我来写写医院的是是非非……

  很多人写过发生于医院的是是非非。

  并由此得出:医院是检验人性的地方

  渣不渣,混不混,是人是鬼,且看TA在医院的表现。立见分晓。

今天,我来写写医院的是是非非……

  但,这种“所见即所得”,靠谱吗?

  我们在特定场合,观察到的某些行为,能准确、一致地反映人格特质吗?

  我们或许目睹了一个丑陋的场景,但这是人的全貌吗?

  我想讲几个片段。

  1

  上班期间,我接到亲戚电话:“你妈身子在抖,一直出冷汗,叫不醒……”

  “快叫120。我马上赶回来。有消息随时通知。”我说。

  回家这一路,20多分钟,手机不曾响起。

  到家一看:2名急救人员站在楼外,2人立于房门口。

  “你妈缓过来了。她不想去医院。不去了吧?”亲戚们说。

  我很慌,求助地看向120:“您们给点专业建议吧。”

  “我们只负责送。去不去,你们自己决定。”

  说完,120往后撤了两步。大半个身子掩在门外。

  只看这些,是不是感到冷漠?

  2

  “送急救。”我决定。

  我家楼道很窄。推车、轮椅都进不来。怎么把妈妈抬出去?

  120小哥拍拍我的肩,示意空出位置。

  他往前一站,迎着我妈的脸,半蹲身子,双手环住她的腰。

  然后,唤来一女同事,把我妈的两只胳膊,妥帖地架在自己脖子上。

  架起要走时,女同事轻说“等一下”。

  她迅速整了整我妈的后衣襟,遮住白白的侧腰。“好了,走吧。”

  这一举动,是否温暖到你?

  3

  我们很快抵达医院。

  通往护士台的路上,摊着一张简易病床。

  一位老大爷叉着腰,一只脚踩住病床,骂街:“**你*,医院都是骗钱!”

  “你挡着路,别的病人怎么办?”保安、患者家属轮番劝说,请其挪个位置。

  “你们干嘛!**,谁敢动我!”老大爷双手摊开、紧紧霸住护士站。

  见此言行,你会不会皱眉,斥其挡住生命道?

  4

  我听了两句,拼凑出原委:

  老大爷送妻子来院急救。彼时,医院没有空床安置新病人。

  老大爷以500元做押金,向急救120,借张收缩床,让妻子暂歇。

  其妻情况稳定,能回家了。老大爷想退掉床,拿回押金。

  护士说:“谁给你床,你找谁退钱。”

  120回复:“明天约个时间,医院见,退你押金。”

  老大爷情绪失控:“家里就我和老太婆两个人。我要是来医院,她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所谓爱,是不是负天下人、独独不负你?

  5

  陪妈妈住院期间,我常遇到一位癌友奶奶。

  我只在她入院、出院时,见到其家属。

  每逢她的化疗日,病房各人会盯着她的输液瓶,及时叫护士换水。

  打热水时,帮她捎一壶。

  打饭,帮她涮碗、盛装、盖好、保温。

  谁家熬汤,专门给她留一碗。

  众人越热心,是不是越显出她的孤凄?

  6

  后来,妈妈告诉我,癌友奶奶家在外省。老伴过世多年。

  她买过新农合。但有些自费药无法报销。

  她的房子已换做药费。余款所剩无几。

  如今,她和儿子、媳妇、外孙,一起住。

  “儿子媳妇对我很好,花钱治病、买营养品从不犹豫。每个月的收入,一大半都给我看病。外孙买个玩具都不行……”一天闲聊时,癌友奶奶说。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是不是孝?

  7

  妈妈的新病友,30岁。

  前期评估显示:肺癌,晚期。

  她日常做4件事:

  1.哭,哀叹命运不公。

  2.骂婆家,不该逼着自己怀孕、生孩子,搞垮自己的身体。

  3.骂丈夫,“你干嘛去?我生病了,都留不住你?”“你是笨死的,把(就诊)卡给你妈,干嘛?”

  4.责怪医院,“我打个孩子,就收了我6万!还把我和要死的人放在一起,每天就吊盐水,也没给我治癌症。”

  将痛苦归因于TA人,以恶心揣测周遭,是不是负能量爆棚?

  8

  入院第三天,病理结果还没出,亲属提出:出院,回老家治疗。

  患者本人不同意。

  “县医院能治好癌?我不要!我就想在大医院治。”她一次次否决家属的提议。

  这天下午3点,家属为其办完出院手续。

  置病人意愿于不顾,算不算心狠?

  患者谤人、欺人、辱人、轻人、贱人,是否也源于长期被轻视,求而不得?

  9

  再来说说我自己。

  那天降温。

  亲阿姨叮嘱妈妈:接孩子放学、到家,就给你擦身。你血压高,千万别自己洗澡。

  “你妈嘴上答应。我回来,发现她瘫坐在浴室,一头的肥皂泡呀。”亲阿姨懊恼地说。

  能否说其“不听劝”、“对自己不负责”?

  10

  很早以前,主诊医生就提醒过,因为抗癌药副反应和转移灶压迫,我妈很可能出现恶性高血压

  10月初,妈妈血压开始异常。

  我“督促”她,每天要量血压,按时吃降压药——但,仅停留在“动动嘴皮子”。

  我以为她仍如发病之初,能照顾好自己。

  妈妈的几次复诊、复查,变成亲属陪同。

  作为一个癌症家属,一个能像复读机一样背诵妈妈主要病程的子女,在抗战后半程,我泄劲儿了。

  我算不算失职?

  但,我是真累,记不住那么多。

  11

  医院是社会百态的浓缩、挤压。各色人等,千姿百态。

  但通过一个场景、一种行为,来评判一个人,结论可能是偏颇的。

  人,高度复杂。

  我们不曾参与别人的过去,无法感同身受TA所背负的。

  虽然行为能体现教养、习性、习惯、品格等,但它受制于大脑多种激素作用。

  “我明明告诉自己要冷静、耐心,对我妈好点。可总会在某些时刻,管不住脑子里的野兽。比如,大姨妈来前……”

  不评判别人,也是对自己的保护。这样你就不会被别人评判。

  因为,我们的分析、解释、推断,实际上透露出部分真实的自己。

2018-11-06 07:45:23浏览4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