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30年医药风云之陕西样本:三秦闲草竞芳菲

举报/反馈
2008-09-04 10:02:00

  ”一方面,2007年进入中国制药工业(销售)百强榜的陕西企业有三家,个别企业的个别品种年销售额甚至超过5亿元,他们创造的医药行销模式被国内很多地方模仿和复制;而另一方面,这里的整体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仍然还不够高。

  继中国30年医药风云“江苏行”之后,近日《医药经济报》等10家媒体用4天时间集中走访了陕西境内数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冒尖企业高速成长

  西安杨森、利君集团、步长制药是陕西省的前三强,同时也是此次重点走访的3家企业。杨森的OTC行销模式、步长的专家营销模式和规范化承包模式以及利君的“利君沙”商业运作模式,业内耳熟能详,他们创造的一批年销售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销售额的单品,在业内也属营销典范。

  一方面,三家龙头企业在近几年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步长集团2007年利润增长幅度甚至高达109%,但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化学药品已没有利润空间,市场占有率下降,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近两年被动进入调整期。而作为拥有丰富中草药资源的省份,陕西可谓“秦地无闲草”,但是这里的中成药企业还未形成整体规模优势,中药材的商业集中度也不高,仍处于等客户上门的状态。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约有医药企业280家,其中5000万元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有150家。2008年一季度,上规模医药企业中亏损企业约占总数的1/3,医药工业的增长幅度也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对此,丰雷表示,陕西省正积极筹备制定相关措施,以多种形式促进企业间的合资、合作,让先进企业带动落后企业,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规范化与大小无关

  在走访的多家企业中,西安杨森的生产车间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让人震撼的并不是生产车间的现代化程度,而是它在生产流程和各个相关细节的完美管理,这些正是部分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西安杨森工厂总监王春介绍说,车间的很多机器都是建厂初期购置的,一些新购置的自动化设备也有四五年的历史,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机器依然光亮如新,并且在正常运转。

  记者还留意到一些细节:车间内部通道十字路口处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半球形反光镜,以方便观察到其他方向的情况,避免撞车;涉及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入车间更衣、洗手等,均有标准的操作流程,并做出明显标识;每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都有机长日志,详尽记录该生产线每天各项指标的情况。王春表示,他们从建厂一开始就是这样操作的。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大型制药企业严格的管理源于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是国内企业不那么好复制的,事实上,国内企业甚至是民营小企业也有能力做到管理严格规范化。

  走访中有一家年销售额不足亿元的药企,生产车间规模也不大,但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极高——员工100多人,近年的人均产值超过70万元。“我们2002年就通过了GMP认证,2005年又通过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督署(MHRA)GMP认证,算是比较早进行认证的企业。”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小虎表示。

  对于企业的规划和发展,这家药企的想法非常实际:“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合作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产品品质和公司固有的人文理念基础之上。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专利产品、医保产品为核心,中药、普药和OEM加工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并进一步打造为股东逐渐创造效益、流程优化的节约型企业。”

  而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医药企业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日常生产中使用的管理模式依然比较粗放,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和完备的管理理念。

  缺乏管理型/创新型人才

  企业要盈利、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走访中的企业人士纷纷表示,他们多数的利润来自本公司的特色产品。

  “我们不做基础的糖盐输液,所有输液产品均是治疗性的。”西安万隆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秋林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大输液产品毛利率在59%左右,这得益于万隆所拥有的一类新药“奎泰”等产品。

  记者观察到,陕西的许多药企都是以某一优势品种起家,例如步长的脑心通、西安利君的利君沙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秦回忆说,1991年,原西安制药厂经营陷入低谷,利菌沙的年销售额只有47万元;1992年以后,企业对该产品进行再开发,更名为利君沙,并成为率先在专业媒体上做广告的抗生素产品;1995年开始,利君沙销售额节节攀升,近几年的销售额都保持在5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在企业将拳头产品的优势和经验成功放大,进一步研发投入,进而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情况,或由于不适应市场变化,致使优势产品在竞争中逐步失去优势。

  “我们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10%左右用于科研,但是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不过1亿元左右,对于目前新药研发的所需来说,实在是太少了。”胡小虎表示。

  对此,采访中的几家企业均表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人才。王春分析认为:“执行人才并不缺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不缺专业技术人才,缺的是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

  事实上,陕西各龙头企业近年来也积极在培养人才上发力。利君制药目前正致力于推进“白领深造”、“蓝领振兴”计划和

  “三个一”人才培养工程,为利君再造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步长集团设立的商学院,也是希望为公司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责任编辑:陈绮纯)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