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是中国特色,外来工对流入地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就看余姚市,外来工人数就与户籍人口相差不多。然而,作为弱势人群,外来工的健康权益长期以来缺乏完善的制度安排和保障。外来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本地孕产妇,这应看做是城市的耻辱。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关注民生政策的出台,各地关怀外来工的措施不少,比如提供医疗救助,建立工伤保险等,有的地方非常重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较少看到有地方为外来工全面享受公共卫生服务作出一揽子制度安排。而如果缺少制度性安排,这些善政终有可能随着班子的变迁、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余姚市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投入专项资金,让外来工和当地居民享有同样的公共卫生服务,外来孕产妇死亡率归零就是最显著的成效。
有人可能说,余姚富裕,有能力干这样的好事。但是,纵观东部,和余姚一样富,甚至比余姚更富的地方不在少数。还没有制度性安排的地方是不是应该“见贤思齐”?
(责任编辑:梁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