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在京启动

  2017年8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辉瑞中国签约合作的“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该项目是辉瑞与中心之前签署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就慢病防控项目开展战略合作的备忘录》的合作内容之一,双方希望在基层通过互联网+慢性病管理、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实现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生慢病管理水平,降低基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推动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

3

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启动仪式

  全程慢病管理惠民模式提高高质量药品可及性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目前预估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实施防治结合的国家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协调和组织开展我国心血管病人群综合防治工作,维护公民的心血管健康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成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辉瑞公司秉持“携手共创 健康中国”的理念,自2016年5月以来,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与全国二十几个县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合作,支持配合当地的高血压管理惠民工程。此次辉瑞与中心共同推进的“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将以中心为指导,在已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的地区开展项目试点。通过与试点地区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由试点地区卫生计生委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统筹安排,在所属医疗机构实施,建立一个针对我国基层高血压及高血脂人群的“筛查-诊断-治疗-长期管理”、并充分考虑高质量治疗药品可及性的全程管理惠民模式。同时,辉瑞结合自身疾病领域的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疾病管理经验,在充分考虑基层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的前提下,协助试点地区政府提升相关治疗用药的可及性,支持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加强对于高血压或高血脂慢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电子信息化管理,给予患者持续的非药物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监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目前,由辉瑞支持的高血压管理惠民工程已在全国23个试点地区开展,预计到2017年年底,试点将达到30个,届时预计会有15万名患者受益。未来3年内,试点地区计划将增加至80个,预估惠及患者达到40万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蒋立新教授谈到,“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有助于切实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及慢病管理的策略,把先进的慢病管理经验引入到基层区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全程管理好基层人民的慢病,促进公众心血管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百姓获得感。”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蒋立新教授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学术发展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将通过一系列由中心邀请的专家现场和线上结合的疾病防治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等手段,提高试点地区基层医生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技能,以便更好为群众提供慢病管理服务,同时有效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项目将会每季度邀请专家来当地进行面对面现场培训;每月举办网络在线培训,并将探索针对基层医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生工作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蒋立新教授总结说,“今年颁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提出要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就是强调要统筹资源,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发力。我们在实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的同时,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开展培训,帮助提高基层医生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技能,为分级诊疗打下人才基础;通过惠民项目,与当地政府部门携手,为慢病患者提供一定数量的惠民药品,也希望能够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帮助,减轻他们就诊的压力,做到真正的惠民。”

  “作为在心血管治疗领域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辉瑞一直致力于支持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慢病的管理与防控。此次,辉瑞非常荣幸能够携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一起来启动县域心脑血管疾病全程管理惠民项目,也是辉瑞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又一积极行动。像我们最近在新疆和田市墨玉县落地执行的惠民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规范性和依从性,降低当地群众使用高质量治疗药物的经济负担。我们希望这些行动能实际帮助中国百姓遏制心脑血管疾病,迎接心血管疾病拐点的早日到来!” 辉瑞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博士说到。

111

辉瑞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博士

  辉瑞中国副总裁、商务及多元化业务部总经理吴锋补充道,“作为在华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之一,我们一直以’携手共创健康中国’为使命,积极响应国家强基层、保基本的策略,并努力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公平的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高质量的药物。”

  据悉,为评估项目成果,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监督和协助试点地区合作的政府部门或医疗机构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提供进度报告。在此基础上,探索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建立疾病管理模型,开展心血管慢病管理项目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示范性评价分析。

2017-08-14 17:01:3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的锻炼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锻炼方法主要有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爬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锻炼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1、散步散步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方式,而且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运动方式,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尤其是在饭后散步,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好处。2、慢跑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锻炼肌肉,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锻炼腿部肌肉,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4、打太极拳打太极拳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症状。5、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肺部的呼吸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锻炼心脏功能,也可以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建议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盐分含量过高的食物。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饮食调理、运动调理、作息调理、情绪调理、用药调理等。 1、饮食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少盐、少油,避免食用高钠、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咸菜、蛋黄等,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可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白菜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此外,患者还可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运动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散步等,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3、作息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情绪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5、用药调理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防止血栓形成,改善病情。 建议患者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手麻的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大多会引起手麻的症状,例如冠心病、脑梗死等,但并非所有手麻症状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所导致,还可能是颈椎病而引起,患者可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进行治疗。 1、冠心病 冠心病又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多是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引起,患者常伴有心绞痛、呼吸急促以及手麻等症状。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一般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对于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可考虑卧床休息,在此期间应保持室内安静,减少不良刺激,有助于缓解手麻的症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选择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例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另外,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例如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2、脑梗死 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等,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例如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麻木、瘫痪以及抽搐等。脑梗死的患者可选用神经保护类药物治疗,包括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需要注意的是,依达拉奉与先锋唑啉钠、盐酸哌拉西林钠、头孢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所以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患者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3、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晕、颈部不适、肩部酸痛等,突出的椎间盘若压迫臂部神经,可以引起手麻的症状。对于颈椎病导致的手麻,患者首先可适当进行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的症状,还可以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止痛药有洛芬待因缓释片、美洛昔康片等。另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南极磷虾油调理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是什么
南极磷虾油不能用于调理心脑血管疾病。南极磷虾油是一种食物,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没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南极磷虾油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其富含Omega-3脂肪酸、磷脂、虾青素等成分。Omega-3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等。并且磷脂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虾青素则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但这些营养成分并不能替代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多个因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通常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药物治疗方面,可能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这些药物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和验证,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而南极磷虾油作为一种食物,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是有限的。其不能像药物那样直接作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降低血压、血脂,溶解血栓等。虽然一些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等成分可能对心脑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极磷虾油可以用于调理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以帮助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态。
刘兵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根源一般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原因,通常包括遗传、运动、环境等因素。 1、遗传 心脑血管病有遗传的风险,因为心脑血管病是一个多种因素造成的疾病,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如果家族中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基因的遗传或者是共同的生活习惯,会增加下一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尤其是患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患者,遗传给下一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2、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能力与心血管能力呈正相关。如果运动能力越强,说明心血管的储备能力越强;运动能力越差,说明心血管储备能力相对会比较差,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对前者高一些。 3、环境 气候变化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影响,在寒冷的季节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如心脏性猝死更容易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当冷空气影响时,气温下降、气压增高,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且在寒冷刺激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易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从而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首先要注意饮食、锻炼等多角度进行改善,同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整体上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噻氯匹定片、阿司匹林等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药物。而对于某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