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优护家CEO申林:用技术让健康触手可及

  一开始,申林大概也没想到,做技术出身的他会涉足康复护理行业。

  2015年,申林还是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时任资深系统工程师和技术主管,负责Nova商家成长平台、天猫早知道等业务系统的开发。虽然此前他的项目经历已经非常丰富,不仅在多个国际软件设计大赛中崭露头角,也帮微软、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做过软件设计和平台搭建;但真正算起来,此时距他研究生毕业也不过才两年的时间。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资历并不算“深”的互联网“新人”,在2015年8月的时候决定创业,选的还是“互联网+康复护理”这么一个不太容易的领域。申林很快就从阿里巴巴、微软、金山云等一流互联网公司,以及北大医疗、慈铭体检等大型医疗护理机构网罗了一批技术人才和传统医疗人才,组建了优护家的创始团队。经过两年发展,如今优护家在康复护理领域已经扎下根来,并在业界首创“互联网+分级护理”模式,而其下的三大平台:优护助手、优护云和优护服务,不仅做面向B端(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商)的业务,也对C端的患者提供服务。

优护家CEO申林:用技术让健康触手可及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遂,是典型的少年得志的故事,事实却不尽如此。

  初心萌生的背后

  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申林坦承,自己可能有一点对医疗和康复护理的情结在。

  “其实从陪我父亲看病的那时候起,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如果以后我要做一件事情,一定是要跟科技、医疗相关的。”申林说。

  2009年,申林的父亲被诊断患上胃癌。此后的3年间,申林及其母亲陪伴其父跑遍了北上广的大的肿瘤医院,却还是无力回天。更让申林难以接受的是,一向健康的母亲居然在父亲之前突然离世。医生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只说是脑干出血。申林只能自己猜测,可能长期陪伴父亲看病所带来的身体劳累,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压垮了母亲。

  “我能帮助父亲寻找到更好的医疗资源,但是我却忽略了母亲的心力交瘁。”回忆起当时,申林有些默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决心要投身医疗。

  创业需要激情,但理性不可或缺

  然而,光有情怀是创不了业的,理科出身的申林更愿意把自己的创业之举称为是“一点冲动+一点情怀+基于市场的理性判断”的结果。

  “从“诊前-诊中-诊后”这整个医疗产业链来说,我和我的创始团队都认为‘诊后’这么大的市场还没有被挖掘。”申林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有数据预测,2014-2050年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从4.1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8%增至33%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而早在2011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就有提到,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蛋糕,入场抢夺者却并不多,这对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机会,但申林想做的远不止提供服务、抢占市场这么简单。

  “我们要做的是‘标准化’,不是服务的‘标准化’,而是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申林解释,完整的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应该包含评估、方案、计划、执行、质量监控等一整套流程。在日本、德国等康复护理产业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以评估作为整个产业的核心。“评估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它可以串联起整个康复护理甚至之后的养老市场,没有评估,保险就介入不进来,之后就不可能会有大的发展。这是由体系决定的,并不是说服务做得好,保险就进来了。”

  技术带来改变,但实体探索也不是无意义

  那么,“标准化”从哪里来?只有实践出真知。2015年底,申林及其联合创始人拿出几百万启动资金,准备先从线下服务实体做起,希望通过具体的服务来抽象出整个系统的标准化方案和运营方案。

  “我们希望做成的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哪怕是做实体,我们要做的也是以技术驱动的实体,而不只是一个医疗实体。”技术出身的申林显然对技术非常执着,他坦承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极客思维——相信技术能改变世界。

  很快,申林就带领其团队在北京布局了两家社区型的康复护理站。为什么选择社区来做康复?申林说,从当前我国康复护理和养老市场的整体来看,优质的康复护理资源大多集中在院内,但其实大量的护理需求和养老需求都发生在社区和居家。“我们希望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让护理服务、养老服务更好地触及患者。”

  想法当然很好,但真正落地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申林笑称优护家在战略上采取了高位打法,却在低位市场上碰到了很多困难。其实,经营线下实体就像做买卖一样,不仅要拉得到客流,还得保证基本盈利。最让申林头疼的是,如何保证康复师不流失。“公司希望一次康复服务能够尽可能多地帮助客户解决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这些数据来完善研发团队所开发的评估模型,但很多康复师理解不到这个层面,还是希望像在其他公司一样派单多就挣钱多,这就是一个矛盾点。”

  好在困难虽重重,却并不是完全克服不了。申林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让员工自己发现所做事情的价值,二是利益释放,推动全员持股。现在北京的这两家社区康复站一年大概能做到总500万的营收,这让申林信心大增。一方面,他因此切切实实看到了养老护理的刚需。另一方面,通过操作这种线下实体,他发现“评估”的确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也确实可以做成一个基础设施。

  一切都是阶段性的,但每个阶段的战略都很清楚

  在采访过程中,申林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阶段性”,阶段性方案、阶段性思路、阶段性问题。按照他的说法,作为初创型企业,作为康复护理行业的新来者,优护家并不给自己设太多限制,只要符合当下的判断,只要力所能及,任何项目都可以尝试。他也相信,对于技术驱动型公司而言,有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靠时间的积累、数据的积累。

  申林把优护家的目标市场划分为了三块:基层医疗的信息化市场、基层医疗的运营赋能市场,以及大数据,对应地开发出了三条产品线——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线、运营线,以及数据和AI线。

  SaaS线以评估系统为核心,主要帮助医疗机构及厂商系统化、智能化管理护理数据,为打通院内院外的病患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运营线则从赋能的角度出发,重点做机构人员培训,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运用SaaS评估系统,实现康复护理的标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

  数据和AI线目前尚在计划之中,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申林强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数据本身就是驱动公司发展的关键点;而随着SaaS评估系统在基层医疗的铺开,用户健康数据不断累积,这条线的开启必将给优护家带来新的盈利点。

  什么是“老有所依”?

  康复护理和养老,从商业的角度看是产业,但其实也是一种观念,蕴含了我们对疾病的态度,对衰老的态度。

  没能让父亲最后的时光过得舒服一点,不那么痛苦一点,是申林心里最大的遗憾。

  “其实我觉得到了(父亲胃癌)中后期,我应该更多的给他亲人的关怀和安慰,而不是给他治疗。”回忆过往,申林称当时的自己还是“不够成熟”、“不够理智”、“不够坚定”。活着固然很重要,但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更重要。

  我国有2.3亿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超过1亿的老人身边没有子女陪伴。更糟糕的是,有4000万的老人出现了失能失智的状况,也就是出现偏瘫、失禁、记忆力衰退,甚至人格改变。如何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申林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老有所依,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希望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改变,能让一部分老人从医疗生存的状态转变到生活的状态,再到晚年有所依靠。”申林说。

2017-07-14 17:33:33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支气管炎患者吃什么药好得快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针对支气管炎患者,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右美沙芬、氨溴索等药物都有助于疾病好得快。1、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达到杀菌的作用。对于由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阿莫西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杀灭病原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因感染导致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促进身体恢复。2、头孢呋辛酯:此药是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支气管炎治疗中,尤其适用于对阿莫西林耐药或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可有效对抗病原菌,减轻炎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3、右美沙芬:此药为中枢性镇咳药,主要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适用于干咳,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对于支气管炎患者剧烈干咳症状,右美沙芬能快速有效地缓解咳嗽症状,减少咳嗽频率和强度,让患者能更好地休息,避免因频繁咳嗽导致的呼吸道黏膜损伤等问题。4、氨溴索:该药物是一种祛痰药,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在支气管炎治疗中,能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痰液对呼吸道的刺激,进而缓解咳嗽症状,还可防止痰液堵塞气道,降低感染加重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支气管炎患者用药应严格遵循医嘱,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原菌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病情恢复。如用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发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被蜱虫咬后患者有什么症状
被蜱虫咬后患者的症状多样,主要有皮肤症状、发热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1、皮肤症状:在蜱虫叮咬处,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红肿区域通常以叮咬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大小不一。同时,叮咬处还可能出现丘疹或水疱,这些丘疹一般呈红色,质地较硬,水疱则可能是清亮或浑浊的。在蜱虫口器刺入的部位,有时能看到明显的瘀点,这是因为局部皮肤的小血管受到损伤,血液渗出形成的。2、发热症状:蜱虫叮咬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发热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3、神经系统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这种头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刺痛,严重程度不一。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容易疲劳。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或者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这是由于蜱虫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引发了神经系统的病变。对于蜱虫叮咬的高危人群,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将裤腿扎紧塞进袜子里,减少皮肤暴露面积。户外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确保没有蜱虫附着。如果发现有蜱虫附着,避免用力拉扯导致蜱虫口器残留,且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被蜱虫叮咬的情况,以便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咳嗽患者不可以吃鸡蛋吗
咳嗽患者并非完全不可以吃鸡蛋,大多数情况下咳嗽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鸡蛋的,但不宜大量食用。若咳嗽伴有胃肠功能不佳,可将鸡蛋做成鸡蛋羹、蛋花汤等易消化的形式。而且要控制食用量,避免一次摄入过多。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卵磷脂等营养成分。其中的优质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对于咳嗽患者而言,在患病期间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适量摄入鸡蛋可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恢复,进而对缓解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鸡蛋中的营养成分比例合理,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并不会加重患者身体负担。另外,当咳嗽患者伴有严重的胃肠功能紊乱时,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鸡蛋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相对较难消化,食用后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间接影响身体的恢复,这种情况下也不适合大量食用鸡蛋。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鸡蛋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如果不确定是否对鸡蛋过敏,在咳嗽期间首次食用鸡蛋时应少量尝试,观察12-24小时内是否有过敏症状出现。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此外,患者在烹饪鸡蛋时应采用清淡的方式,如蒸、煮、水煮荷包蛋等。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感冒患者吃什么蔬菜好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日常合理进食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都是对身体比较好的。1、胡萝卜: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呼吸道黏膜的修复,对缓解感冒症状有一定帮助。同时,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毒素,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无论是清炒还是与其他食材搭配煲汤,都很适合感冒患者食用。2、菠菜:菠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铁元素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是抗氧化剂,对身体健康有帮助。铁元素有助于补充身体在感冒期间可能流失的营养,使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恢复健康。菠菜可以清炒,也可以做菠菜蛋花汤,清淡又营养。3、西兰花:西兰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富含维生素K、维生素C、叶酸和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对于感冒患者来说,摄入维生素C可有助于病情缩短。西兰花可以水煮后凉拌,或者与其他食材一起炒制,口味清淡,适合感冒时食用。感冒患者在选择蔬菜时,应尽量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烹饪方式,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如果感冒症状严重,仅靠饮食调整可能无法有效缓解,应及时就医,可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如感冒灵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多喝水、多休息也是促进感冒康复的重要因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