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北京无偿献血率全国居首 献血APP上线可预约献血

  6月14日是第十四个世界献血者日。39健康网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办的“2017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上获悉,2016年北京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共39.4万人次,常住人口无偿献血率达到每千人18.7次,居全国城市之首。

  6月14日,由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办的“2017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在本次活动上,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为向首都无偿献血工作捐款的个人、企业颁发证书,并宣布“首都献血服务网”、“首都献血APP”、“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方便市民了解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以及有献血意愿者预约献血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副处长张睿在活动现场表示,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是每个国家全国医疗保健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无偿献血及血液安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未来要进一步推进北京市乃至全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无偿献血服务水平,为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及用血安全贡献力量。”张睿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副处长 张睿_副本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副处长张睿

  提高无偿献血意识  实现供血自给自足

  无论是有计划的治疗还是紧急干预,血液都是非常重要的医疗资源。血液和血液制品每年在全球能够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并能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症的患者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对于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时的伤员治疗,以及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等方面,血液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随时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离不开整个社会和献血人群定期参与无偿献血。

  献血率和用血量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两个重要指标。目前,北京全市共设有采供血机构4家、固定献血屋2个、固定献血方舱14个,并在16个区设有街头流动采血点60个,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的采供血服务网络。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共39.4万人次,采集血液总量共计68.6万单位。

  尽管如此,由于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量来自全国的危急重症患者来京就医,医院的用血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无偿献血量仍难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血液制品供不应求。相比全球高收入国家的献血率为每千人33.1次,中等收入国家为11.7次,低收入国家为4.6次。北京市常住人口无偿献血率达到每千人18.7次,虽位居全国城市之首,但全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还有待提高,无偿献血事业仍任重道远。

  北京市献血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表示:“北京无偿献血现状也正是全国献血与用血情况的一个缩影。在临床用血量逐年增高的背景下,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对于缓解‘血荒’、挽救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达到以无偿献血为基础,实现供血自给自足目标的关键。”

  强化血液质量管理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血液安全重于泰山,血液检测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目前,我国持续强化血站核酸检测质量控制,血液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血站质量体系建设,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和保障能力,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最新颁布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验(CLIA)纳入血站血清学检测技术中,联合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对血液中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感染标志物进行检测。

  刘江指出,随着对血液和血液制品需求的逐年递增,临床用血安全与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管理也都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压力和挑战。自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已于2015年末实现血站血液筛查NAT检测全覆盖,将乙肝、丙肝、艾滋病的“窗口期”从原来血清学检测的56天、82天和22天分别缩短至31天、23天和10天左右,在极大降低“窗口期”感染潜在风险的同时,也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核酸检测模式和管理体系。

  “除了采用NAT以及CLIA检测,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水平也是血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通过全方位提升血站实验室检测技术及自动化水平,能够进一步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刘江说。

2017-06-15 10:46:54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孤独症跟自闭症有区别吗
孤独症与自闭症没有区别,二者指的是同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对于怀疑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家长,建议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如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等进行全面评估诊断。无论是孤独症还是自闭症,在医学上都被定义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方面存在显著缺陷,以及存在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特征。这些核心症状不会因为名称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医学领域都将两者视为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叫法。孤独症即自闭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在遗传方面,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被发现与其高度关联,这种遗传背景不会因名称改变而变化。在神经生物学上,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如大脑某些区域的神经元连接、神经递质系统失衡等,这些本质特征同样是针对同一类疾病,而非因名称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孩子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干预过程中,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学法等专业方法,同时配合特殊教育、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综合措施。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干预训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孤独症康复治疗费用多少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康复治疗的总费用因康复训练项目、医院等级、患者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存在差异,一般在每年3万元至20万元之间。一、康复训练项目:应用行为分析:这是最常见的康复疗法之一,每小时费用约在200元至400元之间。如果每天进行2小时训练,一年的费用大约在14万元左右。语言治疗:对于孤独症患儿的语言康复治疗,单次课程费用约为300元至500元,全年费用在4万元至8万元之间。感统训练:用于改善触觉、平衡能力等,每节课费用约在150元至300元之间,一年的支出通常在3万元左右。二、医院等级:三甲医院:基于高昂的设备采购、维护成本,以及专家级别的人力薪酬支出,整体康复治疗年费在6-10万元。二级及以下医院:技术力量、设备先进性上稍显逊色,提供的康复项目种类或许略少,服务的精细度也有差异,相应运营成本降低,每年孤独症康复治疗花费大致2-6万元。三、患者具体情况:患者病情越严重,需要的康复项目越多,费用越高。例如,轻度孤独症患者可能每年费用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而重度患者可能每年费用在1万元至20万元之间。建议选择有资质的三甲医院或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确保康复效果。同时,密切关注当地医保政策动态,积极申请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救助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患者能持续接受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痈不开刀可以自愈吗
痈是否能够不开刀自愈,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感染范围等因素综合判断。一般来说,早期且感染较轻的痈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实现病情缓解甚至自愈,但较大或已化脓的痈通常难以自愈,需通过手术切开引流等手段进行治疗。对于早期、感染范围较小且未形成脓肿的痈,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强时,通过局部清洁护理、外用抗菌药物以及口服抗生素等措施,有可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消退。例如,局部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同时结合口服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以控制炎症发展。此外,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挤压和摩擦,也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然而,当痈的感染范围较大、已形成脓肿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时,自愈的可能性极低。此时,脓液积聚在组织内,单纯依靠药物难以有效清除感染灶,需通过手术切开引流,排出脓液,以缓解症状并防止感染扩散。手术引流是治疗较大痈的重要手段,通常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进行,术后还需定期换药以促进伤口愈合。此外,部分特殊部位的痈,如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痈,由于其感染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需特别谨慎处理。在炎症早期,应以局部保守治疗为主,避免挤压或热敷,必要时结合全身抗生素治疗。建议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范围及自身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可尝试非手术治疗的痈,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或出现脓肿形成,应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孤独症有哪些症状
孤独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社交障碍、语言发展迟缓、兴趣狭窄与重复刻板行为、感觉异常等方面。这些症状往往相互交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1、社交障碍:患者会缺乏眼神交流,很少主动关注他人,在集体活动中独自玩耍,不与他人互动,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这使得患者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群体。2、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较晚,部分患者甚至在幼儿期完全没有语言表达。学会说话后,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存在问题,常常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话语,难以理解隐喻、幽默等复杂语言形式,对话中常出现重复话语。语言能力的滞后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沟通和交流。3、兴趣狭窄与重复刻板行为:对某些特定事物过度专注,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关注某个特定物品或反复观看同一部动画片。同时,会出现重复性的刻板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行为频繁且难以改变。4、感觉异常:对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可能对某些声音、光线、触觉等过度敏感或迟钝。比如,对正常音量的声音感到烦躁不安,却对巨大声响没有反应;对某些材质的衣物抗拒穿着;对疼痛感觉不敏感,受伤时可能没有明显痛苦表现。如果怀疑存在孤独症,应及时带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言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方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