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暴力伤医事件屡见不鲜 两会代表们有话说!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屡见不鲜,在几大高风险职业排行榜中,医生更是名列前茅。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盘点过去的2016年里,伤医事件也是频频发生,例如广东医生陈仲伟、邵东医生王俊等事件,暴力伤医屡屡发生让人揪心。

  如何阻止暴力伤医事件,如何才能让医生有更多的安全感?针对这些,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两会代表们有话说!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温建民今年递交的提案里面,就有提出“增设扰乱医疗秩序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伤医事件若得不到遏制,会大大影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救治,最终对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不利。

  2015年医闹列入《刑法》所打击的范围,之所以在提案中建议增设“扰乱医疗秩序罪”,温建民表示,这样可以与2015年《刑法》“医闹入刑”有关的条文就相适应了,刑法也可以落地。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依据这条法案,对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身心安全、伤医、杀医、辱骂医生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追责,起到威慑的作用。

  针对医闹事件频发,朝阳区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三科主任邢卉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落实医暴“零容忍”,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邢卉春表示,医院暴力“零容忍”是维持这个行业能够存在的最起码的要求,试想,如果没有优秀的学生去学医、当医生,将来谁来护佑广大民众的健康。借用复旦大学学生的一句话,“我们可以选择不做医生,但我们谁又能选择不生病呢?”

  在大街上聚众闹事、喧嚣斗殴会被派出所拘留,而在医院私设灵堂、严重干扰就诊秩序,乃至打骂医务人员为什么就成了“可以理解”的事情呢?邢卉春呼吁,医务人员的生命同样应该被重视!至少医务人员作为普通公民,他们的人生权也是不可以被随意剥夺的!

  医疗过程当中有太多不确定性,医生也并不是神人,医患之间应该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近日,柳叶刀杂志一项研究引发了行业的关注与讨论,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10年中,470万医学生毕业,医生总数只增加75万。

  医生都去哪儿了?据进一步分析则发现,10年中25 ~ 34岁的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而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 11.6%。

  有声音认为,医生人才的流失与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不无联系,试想工作环境时常会让人提心吊胆,轻则受人言语攻击,重则被暴力之徒威胁人身安全,时间长了换谁都很难忍受。伤医事件频发,保障医务人员安全,也是保护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2017-03-03 15:25:37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