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南“泰”北“通”医药城 呈现不同发展轨迹

举报/反馈
2008-06-19 22:24:00
  业内对“中国医药城”并不陌生。几年前,江苏泰州以打造中国医药城为目标,将此作为带动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并做了大量规划与建设。中国医药城,正逐渐成为泰州的“新名片”。与此同时,近年来药谷、健康园区等在各大城市纷纷涌现,医药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人注目。

  南北医药城

  同为2005年商务部确定的国家医药“十五”大出口基地,通化与泰州两地所标榜的医药城,一北一南呈现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通化是中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自1995年开始实施医药城战略,制药企业由40多家发展到现在近90家,医药工业产值从7.3亿元增至125.9亿元,在品牌、结构、规模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并拥有得天独厚的医药资源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吉林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茂祥在一次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上表示:通化已形成医药产业集群,诞生了一批像修正、茂祥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了300多家各类医药企业集群的发展,形成大企业、小企业围绕一个医药产业链专业分工、配套发展的良性局面,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

  而泰州医药城的发展则呈现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定位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提出打造中国医药城之前,泰州药企云集,以扬子江药业集团为龙头,包括江山、济川、苏中药业在内的四大企业构成了该地区医药板块的主体。

  “化企业优势为产业优势,打造中国医药城,是泰州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的现实必然选择。”泰州市政府官员曾表示,泰州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药都,中国医药城会是泰州个性鲜明的城市名片。

  照此发展思路,泰州优先做强医药产业,一批全球知名研发机构相继签约中国医药城。而在这之前,世界500强的诺华、先灵葆雅、复旦张江等10多家国内外龙头药企已落户泰州。此外,泰州市还加快构建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新药研发平台,把国家级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与医药城两园合一,以实现产业与科技的聚合联姻。

  产业集群整合难题

  业内专家表示,产业集群是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

  据了解,中国已建和在建的医药园区有近120家,并有一批园区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些园区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以上海张江为代表的医药研发园区,主要以研发为主攻目标,着力研发世界一流、中国领先的新药项目,这类园区规划起点相对较高,科研实力较强,代表了园区转型的较高层次;二是以吉林通化、无锡新区为代表的生产制造类医药园区,这类园区在近120家园区中占主导。它们或借助当地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集聚了更多的生产企业,或建设医药生产平台,吸引国内外医药生产企业前往落户;三是以安徽亳州、广州清平为代表的专业性医药交易园区,主要从事医药所需的原材料或成品交易。

  泰州医药城相关规划专家表示:“在这些园区中,还没有一家园区能将研发、生产、交易、医疗四大流程实现整合,从而贯穿医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而这就是泰州医药城的建设方向。”

  医药产业集群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呈现出盲目态势。有专家建议:“虽然很多地方政府重视产业集群效应,但必须规范化运作,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

  政府对于医药城的规划与整合是一大难题。为此,通化市有关部门提出了整合现有医药企业,组建紧密型“通药集团”的构想,但这种构想的实现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整合是一种趋势,但不能是一种捏合。”通化市政府某官员表示。

  目前,通化有医药企业80多家,但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不足1/10。通化正在研究医药城新的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探索政府的角色定位。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