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冬季慎防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武泽民 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刚刚过去两天的立冬,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又拉开了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的降温天气和寒冷干燥的气候,最近大家议论最多的可能就是供暖了,但是在这个季节,不光是外部供暖,身体内部也需要“供供暖”,尤其是暖暖我们的心血管。东城中医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武泽民表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根据往年的经验,入冬后,一是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的话,血压容易骤然升高,一些既往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极易诱发卒中,也就是中风。另外,一些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老病号,这个时期症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加重,到医院就诊者增多。

  师承名家 潜心钻研自成一家

  武泽民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在中医界可谓德高望重,195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医科大学攻读现代医学;1955年考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由于有了扎实的现代医学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他学习中医的经络穴位、气血运行、五脏六腑、阴阳变化、整体辨证等,就显得事半功倍、得心应手,中西医结合,大大提高了对人体的全面认识和了解,更好地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提高疗效。

  凭着深厚的西医基础,加之勤学好问,武老在中医研究班进步很快、成绩突出。中医研究班授课的大师有秦伯未、岳美中、黄坚白、赵锡武、陈慎吾等名家,通过在中医研究班系统的学习,武老不但熟练掌握了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众位名家的医术精髓,从此爱上中医事业。

  武老上世纪80年代初任东直门医院大内科主任;1985年被调到中日友好医院,历任中医大内科主任兼心肾科主任。几年前,武老碰到一位60多岁的中风患者,左侧半身、上下肢运动障碍。武老经过细心诊断后,以自己总结的“气血理论”为指导原则,给他开了补气、化瘀的方子,仅服药三剂就见效了,半个月后,就能自己下地行走了。患者的女儿感动得哭了,见人就说武老“真是太神了!”

  武老说:总体上讲,中医注重整体辨证,西医偏于微观治疗,中医、西医各有长短,中医宏观理论与西医微观理论相结合,在诊断过程中可以借助西医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这样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精准,因此在临床上更能提高疗效,这就是中西医相结合的优势。

  冬季温差大 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武老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在谈到为什么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一问题时,武老告诉我们,进入冬季,整个大自然的阳气都处于一个收敛的状态,自然界阳气锐减,但是人对阳气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所以这个季节的人就会容易出现气虚,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液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气虚推动血液运行缓慢,会出现血虚现象。这样会导致人的心脏负荷加重,脑部缺血。人们在此时感到的胸痛、憋气或是头晕、麻木等,都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系列“应急反应”,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提醒的是那些对环境温度变化耐受性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以至诱发如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有就是中风也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病,若不注意,甚至会导致死亡。

  而这个季节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是不容置疑的,这与其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还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所以冬季对待心脑血管疾病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调好气血 预防血管疾病

  在从事临床诊治的同时,武老一直潜心钻研中医气血理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血理论”体系,即:气虚、血瘀是内科疾病的核心根源,他将方药分作益气和活血两大类用于临床治疗。这一理论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指导意义。武老认为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频发与气虚血瘀有很大关系,治疗和补益当在补气益血方面下工夫解决问题。

  武老曾经接诊了一位冠心病病人,病人年过70,患病十几年。经问诊,武老认为患者的冠心病虽然在病程中有时以实证为主,有时以虚证为主,但从其脉证分析,是因心气不足而导致无力温运血脉,使血液不能正常运行于脉中,所以才凝集成瘀、阻滞经络,造成不通而痛,属本虚标实之证。武老给他开了补气、活血的药物予以治疗,一个多月后病情基本康复,患者高兴地说:“病好了,我也能像你一样活到八十多!”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武老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做了大量的实验进行研究。武老说,气虚、血瘀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很多内科疾病,比如心脏病、血管病、肾病、肝病、肺病、肠胃病等,都符合气血理论,气虚、血瘀是认识内科病的核心理论,在治疗上都适合用“益气活血法”。武老特别指出:虽然很多疾病都是气虚、血瘀造成的,但表现就不一样了,男女生理不一样,老少年龄不一样,各器官组织不一样,患病周期不一样,而中药是不变的,所以如何用药就成了关键,不能千篇一律,开药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疾病客观表现不同,药物的祖方和配伍也不同,这需要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贴士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避免感冒。冬季感冒是家常便饭,一不小心就会诱发。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2

  测压要准。测量血压不能以一次两次的数据为准,随便减掉或者增加降压药物剂量。测血压时间与服药时间关系密切,一两次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压状况。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3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保暖对于有该类疾病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此外,按时服药、注意饮食、保持乐观情绪等也很重要。

  4

  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2016-11-09 09:21:5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