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及早发现动脉硬化可预防脑卒中

  

及早发现动脉硬化可预防中风

  

及早发现动脉硬化可预防中风

  楚天都市报讯 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言语不清、痴呆、昏迷的罪魁祸首竟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仅次于肿瘤的可怕疾病。目前,已有年轻化趋势,年龄多在40岁以上,容易导致“半身不遂”,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经济负担。专家表示,由于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脑卒中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便可最终预防脑卒中。

  专家介绍,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它先从内膜开始,先有脂质积聚,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则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专家提醒: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言语不清、痴呆、昏迷的罪魁祸首便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1: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认为,与肿瘤的不可预防性不一样,脑卒中是可预防的疾病。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入手,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便可最终预防脑卒中。

  如何防范“动脉粥样硬化”呢?专家指出,首先,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帮凶,因此,高危人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生活上也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室内冷热要适中,避免冷热刺激对身体造成负担,避免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通宵达旦、酗酒等。此外,避免长期久坐不动,多散步、打太极。

  预防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专家提醒:病从口入,动脉粥样硬化是吃出来的疾病,因此食疗对于防范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他认为盐分摄入过多是引起国人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一天摄入钠盐不要超过1克。同时,减少生蚝、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可以有效控制高血脂;常食蔬菜、高纤维食物,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此外,应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牛奶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降低脑卒中风险

  

及早发现动脉硬化可预防中风

  不少中老年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突然一阵头晕,耳朵听不清了,话也说不利索了,有时还会感觉半边脸或肢体麻木,走路不得劲,甚至喝水也会呛着。但很快这些症状又没了,于是便没当回事儿。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发作了一次小中风。

  老百姓常说的中风,学名叫“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卒中通常是脑血管堵塞,导致该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坏死,其所支配的神经发生功能障碍。若确诊为缺血性卒中,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

  但是很多患者及家属对于血栓的症状重视程度不够。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病,尤其在北方发病率更高。若是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留下偏瘫、说话困难等后遗症,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并常年需要人照顾,对患者本人和家人都是沉重的负担。但缺血性卒中患者若是能尽早得到溶栓治疗,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也能大为改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造成卒中患者不能及时溶栓,如转运时间较长,路上可能因交通状况耽搁;受医院条件所限,很多基层医院不能进行溶栓;门诊与病房脱节,入院后等待检查结果花费时间等。针对最后一种情况,目前有些三甲医院已成立了“卒中单元”,相当于溶栓患者的“绿色通道”,可大大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专家认为,患者中还常有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本来好好的人,来医院治了以后“更重了”。实际上,正确的治疗对病情控制绝大多数是有利的。如果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第一时间来医院,得到溶栓治疗,那么就有可能会痊愈,不留下偏瘫等后遗症。但是,若太晚来医院,病情已延误很久,病变区域的神经细胞已受损严重、大量死亡,那么失语、运动能力受限等症状就不再可逆了,因为神经细胞一旦死亡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尽快就医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016-10-14 09:15:59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