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精神疾病白领化低龄化趋势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精神疾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受访专家: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病区主任 苏华龙

  苏华龙,主任医师,早期干预病区主任。198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精神卫生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精神医学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危机干预、性心理障碍、难治性精神疾病诊治。

  华龙网讯(记者 蒋永劲)“2013年,来自贵州的小伙子李其龙(化名)因非血统妄想症(老认为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儿子)来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经过半年的住院治疗及后期随访,如今已经完全治愈,并结婚生子。”谈起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近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病区主任苏华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选取了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普及,大家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家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讳疾忌医,导致病情严重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医院接诊到的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从哪些信号可以对精神疾病进行早期识别?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病区主任苏华龙。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白领化、低龄化趋势

  “我没病,打死我也不住院。”近日,19岁的大学生王川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疾病的评估,经过医生的初步判断,王川患了被害妄想症。上个月,他一直跟身边的同学讲,班长要害他,宿舍的同学要害他,于是他便进行了主动回击——打同学。当母亲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一怔,她之前一直认为儿子只是有些焦虑,但没想到严重到了这个地步。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按照常住人口计算,重庆市重性精神病患者有40万左右。而根据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各大医院心理健康门诊的就诊量显示,目前精神疾病患者呈白领化、低龄化趋势。主要就诊原因以适应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和多动症为主。

  苏华龙主任说,近年来,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病、多发病,精神疾病发病人群逐渐扩大。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是精神病白领化的主要原因,而低龄化主要由升学和就业压力带来的,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孩子从小就被视为家庭中心,与外界接触、沟通减少,容易出现多动症、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遗传家族史、个性缺陷、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成为目前精神病监测的危险人群。

  “就我们科室来讲,精神分裂症患者占60%,双向情感障碍占20%左右,其余的20%包括了抑郁症、偏激性精神病等。”苏华龙主任说,近年来,医院早期干预科精神疾病患者呈增多趋势,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大众对精神卫生的早期干预认识有了提高。像前面说到的患者李其龙一样,他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疾病,并在家人的鼓励下,来医院咨询、治疗。其次,社会机构对心理疾病越来越重视,鼓励员工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咨询,这都说明了大家对精神疾病认识的提高。还有就是,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和情绪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调解与适应,而致发病率逐渐增加。

  ▲精神病早期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对精神疾病早期这个概念的理解,苏华龙主任说,人从生下来到精神疾病的发作,这中间就叫早期。所谓的早期干预是指在精神疾病发现后到发作的2-5年内,通过心理辅导、药物治疗、认知辅导、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恢复其社会适应能力。

  “从发现到正规治疗,这中间的时间越短,患者治愈效果越好。”苏华龙主任介绍,现实生活中,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容易自卑,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而不去看医生,甚至不告诉家人。而家庭害怕被人瞧不起,怕被别人取笑,进而放弃陪同患者去医院进行早期干预。这些都是患者及家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的结果。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精神疾病?苏华龙主任说,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了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等。它就像感冒、肺炎、肝病等其他器质性疾病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只不过是发病部位不一样而已。只要早发现、早评估、早诊断、早治疗,精神疾病完全可以治愈,并恢复社会功能。

  研究显示,精神疾病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早期干预,包括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可能会保护大脑的可塑性,减少衰退,改善社会功能,从而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从新回归社会。目前,早期干预的对象有三种选择,其一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病前期干预;其次是对出现前驱症状的患者进行前驱期干预;第三,是对首次发病的患者进行干预。

  ▲纵横向比较,识别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

  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同其他疾病一样,症状轻,不典型,往往不为人注意,或认识不到是精神病,以至于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早期识别精神病,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有利。

  那么,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苏华龙主任说,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纵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即与当事人过去的表现比较;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明显的差别。具体如下:

  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活泼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有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等。

  情感改变: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爱发脾气;或者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自卑自责,悲观厌世,甚至有自伤、自杀的行为;或者情绪波动,焦虑紧张,与周围的人没有情感交流等;或者对镜自我欣赏,一个人呆着的时候自言自语,无故哭笑等。

  行为改变:有的表现出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缓慢,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反复洗手或者检查门窗、煤气开关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事,工作效率下降。

  敏感多疑: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地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与他有关;有人感到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都在害他,恐惧不安,觉得周围一切变得都对他不利等。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不能改变他的观点。

2016-10-13 08:29:06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