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风湿病绝不只是关节炎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风湿病”就等于“关节炎”,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风湿病是全身疾病,除了关节,皮肤、肌肉、血液以及内脏都会受到影响。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冯兴华教授介绍,如果用现代医学来理解中医所说的风湿病,至少包括100多种疾病,最常见的有以骨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血管炎类疾病,包括白塞病、大动脉炎等;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炎,如痛风、骨质疏松等。

  中西医不是竞争是互助

  1960年,高中毕业的冯兴华希望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但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大学的专业下马。阴差阳错,正当冯兴华准备来年再考时,济南市卫生局为了解决济南市中医界后继乏人的状况,在济南中医进修学校办起了中医徒弟班,冯兴华就这样走上了从医之路。

  随着学习的深入,冯兴华对中医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为了学好中医内科学,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内科班去听《金匮要略》等课程,还求知若渴博览医学群书,但购书的花费成为家庭不能承受之重。买不起书,冯兴华就“泡”在济南新华书店里蹭书看,时间久了,书店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常常向他介绍新书。

  工作之后,冯兴华发现,现代的中医在很多方面需要西医配合,于是他有计划地自修了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药物学、流行病学、内科学等课程,又在西医院进修一年,这也是他在中西医之间游刃有余的原因。

  1980年,已经35岁的冯兴华考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冯老表示,中医治疗风湿病有自己的特色,包括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和多种外治方法。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谁也替代不了谁,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就如同内科替代不了外科、化肥替代不了有机肥一样。

  冯老给学生讲课时常说,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快,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每天都可能遇到新情况。对于临床医生来讲,活到老,学到老是通往医学技术金字塔的必经之路。他要求自己西医知识往前学,中医知识往后学。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既可以用中医理念对患者病情进行整体调节,也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并缩短病程。

  几年前,有一位老人从贵州赶来找冯兴华教授看病,她的双手远端指关节肿痛,在当地按类风湿治疗了很多年,其实这是骨关节炎,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使用治疗类风湿的西药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冯兴华教授说,做出这些判断其实都需要借助西医的诊断知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的有效药物,但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众所周知,冯兴华教授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会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配合益气、养阴、清热等药物治疗,常常能有效地缓解病情,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扶正祛邪治“痹病”

  常年在风湿免疫领域钻研,冯兴华教授练就了“火眼金睛”,大多数关节被侵袭的患者来到门诊后,伸出手,冯兴华教授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手指远端关节受损且关节肿胀部位比较坚硬的,多是骨关节炎;手指近端关节肿胀,晨起僵硬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居多;手指远端关节肿胀伴有甲床破坏的,则有可能是牛皮癣引发的关节炎;风湿病见有杵状指的人有可能是风湿伤肺,导致肺纤维化……

  冯兴华教授认为,天人相应的理论贯穿《内经》的始终,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古人养生没有自然科学做基础,只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调理身体和情志。现代人养生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古人“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不谋而合。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都会产生影响。对生理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自然小便就多;夏天则正相反,出汗多,小便少。春季风大、气候干燥,人就会口干、鼻干、皮肤干。季节变化对人体的病理也会产生影响。比如:每年的“五一”到“十一”期间,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医院肠道门诊的病人多。这和夏天气温高,食物易滋生细菌发生腐败有直接关系。秋冬季节万物萧条,温度低光照时间短,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里属“痹病”的范畴。中医认为痹病的发生往往是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身体感受外邪后,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于是就会出现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冯兴华教授主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正虚为致病之本,邪气为标,但是具体治疗又要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于风湿病新发,疼痛肿胀明显,往往首先祛邪为主,待病情缓解再辅助正气,从根本上治疗疾病。风、寒、湿、热之邪气往往错杂,辨明各邪是关键,对于个体化、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疗效。扶正则从脾、肝、肾入手,具体怎样调补还要根据舌脉等表现,辨证施治。

  定期监测 规范治疗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类风湿病人在发病一年内采用正规治疗,关节破坏程度小,长期服药后可阻止关节破坏范围扩大或延缓破坏时间。发病三年之内再进行治疗,此时关节破坏程度在70%左右,五年之内则可达90%,在已破坏关节难修复的情况下,病人的生活质量堪忧。

  类风湿病人表现为关节肿痛易倦怠,疾病复发会扩大关节损坏范围,且已破坏了的关节很难再修复。防止复发不仅需要病人坚持不懈的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规范化治疗。类风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但很多人难做到长期坚持,导致最终关节受损严重从而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患了类风湿,冯兴华教授建议类风湿病人每隔三个月做一次病情监测。多数风湿病都是慢性疾病,经过治疗会缓解和治愈,要坚持治疗。长期服药可以稳定病情,但并非日日服药,当病情相对稳定时,服药间隔期可以扩大到几天甚至一周,服药量也会有所调整。只有科学监测病情,才能做到“敌强我强,敌弱我弱”的药物调整计划,同时也可以监测到服药的安全性。

  爱好与工作合二为一是人生事业的至高境界,冯兴华教授投入大部分精力钻研风湿免疫类疾病。在他担任广安门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科室主任时,经常利用晚间、周日休息的时间巡视病房,遇到危重病人时,更是忽略休息时间。即使自己身体有些不适,但全情投入看起病来,不适感也减轻了,反倒是休息日在家闲不住。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既体现了他对病人负责的仁爱之心,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安慰。

2016-08-24 08:24:52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