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癌症防控高峰对话:癌症其实是慢性病

赫捷 胸部外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肿瘤的发生是和衰老密切相关,是人从出生到衰老这个过程中整个免疫力下降的一种表现;是生命进化过程当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也是人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老百姓有一个观念,得了高血压好像没事,甚至说有点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特别惧怕,一旦说得肿瘤了,就非常不接受。实际上,肿瘤跟其它慢性病一样,是可以带瘤生存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程书钧在4月15日举行的201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中表示, 人体衰老会提升患癌风险,癌症和其它慢性病的治疗一样,早诊早治最有效。

  中国癌症防控高峰对话是201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共同主办,搜狐健康、《抗癌之窗》杂志协办,在搜狐媒体大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发力,提升公众对癌症的认知和重视,最终颠覆癌症。

  在主题为《中国抗癌新环境》的高峰对话中,四位院士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中国工程院院院士程书钧表示,肿瘤的发生是和衰老密切相关,是人从出生到衰老这个过程中整个免疫力下降的一种表现;是生命进化过程当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也是人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没有必要去惧怕肿瘤,就像我们没有必要去惧怕衰老一样,应该把衰老跟肿瘤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去理解,这样对肿瘤会有一个正确的看法。

  宿主因素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国外的一个研究把遗传背景完全一样的老鼠分成两组,吃的东西也完全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一部分老鼠生活在比较开放、自由的环境里,另外一半老鼠吃完饭以后关在另外一个笼子没有什么交流。最后观察一段时间,发现这比较高兴的老鼠肿瘤发生率非常小,而那些没有交流的老鼠的肿瘤发生率都比较大。科学家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小鼠的神经系统影响到他的神经内分泌,导致了两组老鼠肿瘤发生率上的巨大差别。人类远远要比老鼠复杂,他的语言、环境、对人的影响要远远老鼠。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看成是一个孤立的肿瘤的问题。

  研究发现,一旦诊断肿瘤以后,大概有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焦虑、抑郁,甚至连他的家属都有很高抑郁的比例。一旦陷入焦虑和抑郁状态,整个生命现象都受到严重影响。

  肿瘤的发生有十几二十年,有一种很早的病变也就是肿瘤发生前期,医学上叫它癌前病变。这个病变大概有十年到三十年的过程,有人终身维持癌前病变,不到1/3的人会发展成肿瘤,这个阶段是人们去发现早期肿瘤、研究肿瘤、控制肿瘤,让他少进入晚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阶段。

  老百姓有一个观念,得了高血压好像没事,甚至说有点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特别惧怕,一旦说得肿瘤了,就非常不接受。实际上,肿瘤跟其它慢性病一样,是可以带瘤生存的。随着我们科学的发展,将来患上肿瘤跟现在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带病活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可以的,肿瘤的防治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则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国家的癌症防控其实从建国就开始有了。2003年,国家开始制订癌症的总体防控规划。去年,政府出台了一个由16个部委共同发布的“肿瘤防控三年计划”。这个防控计划里面制定了总体的目标:第一,国家和省一级政府和医疗部门制订肿瘤防控具体的方案和机制,对一些致癌因素进行控制,特别是控制致癌因素的增长。第二,完善和建立国家癌症中心指导作用,建立医院和防控机构为主体,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癌症防控网络。第三,建立和完善肿瘤登记制度。在完善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的基础之上,还要建立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第四,使全人群的癌症知识知晓率达到60%,降低吸烟率3%。第五,对常见恶性肿瘤开展筛查,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扩大筛查范围。第六,对常见恶性肿瘤进行规范化诊治,从而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则建议说,对于这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降低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率,最有效的就是预防。我们国家的肿瘤发病率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上升,但是在美国,不但肿瘤死亡率下降,发病率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逐渐开始下降。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肿瘤是肝癌,92年开始我国推广注射乙肝疫苗,乙肝从原来普通人口的10%下降到现在2%-3%,肝癌的发病率在有些地区也出现拐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表示,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大的环境还有生活方式还有感染病毒还有过度饮酒、吸烟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大家可能看到在同样的环境之下,相同的生活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发生肿瘤。那么这就提示,遗传因素也非常重要,遗传因素就是刚才提到的基因组,基因组每个人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基因组对肿瘤发生的不一样来看,目前两类基因,一类直接跟肿瘤癌变通路关系非常大的,刚才提到茱莉这个事情就是乳腺癌基因突变BRCA1,这个基因突变非常容易发生乳腺癌,她这样的人80岁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是87%。还有一个办法,如果检测高度易感基因的话,还有其它措施比如化学预防,吃一些药,另外经常体检,一旦早期发现的话,手术效果非常好。另外,大部分肿瘤90%的肿瘤是散发性不是家族性的,没有高度易感。

  (以上专家观点源自现场速录稿)

2016-04-17 01:52:27浏览11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