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全国认证胸痛中心已达305家 7月起基层胸痛中心可申请认证

  2016年4月22日上午,第19届中国介入心脏病论坛胸痛中心新闻发布会在河北石家庄太行国宾馆中山厅召开。该大会由现任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长陈纪言主持并发表开场致辞,理事向定成、王伟民、方唯一针对胸痛中心发展发表了讲话。

  目前全国在线注册胸痛中心共计305家

  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理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向定成介绍,自2011年3月第一个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成,胸痛中心的建设真正起步。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于2011年底开始承办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基础的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在国家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3年9月13日在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上正式发不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包括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认证标准,并于2013年11月正式开始启动了认证工作。

  截止2016年4月18日为止,全国已经在线注册的胸痛中心共计305家,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已经完成7批认证工作,在144家/次提交申请的医院中共有63家医院最终通过了认证。

  7月起基层胸痛中心可申请认证

  发布会指出,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进,其中改进最明显的是缩短了经120入院或自行到达具有介入治疗能力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救治时间,但从基层医院转诊来院的患者救治时间缩短并不理想。鉴于此,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11月13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该标准重点是引导不具备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基层医院提高早期诊断能力、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转运工作,尽快将急性胸痛患者转运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缩短在基层医院的时间延误。

  按照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申请单位必须在启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后至少6个月、经过自评基本满足认证条件、主要数据显示出持续改进的趋势才能开始申请认证,计划将于2016年7月开始接受基层胸痛中心的认证申请。

  规范自身建设,从细节做起

  1.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认证准备工作质量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王伟民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加强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培训和教育,推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本年度计划召开两次大型胸痛中心论坛会议,一是4月份刚刚完成的南方胸痛中心高峰论坛,二是11月份在武汉召开第六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两次论坛将分别举办为期一天的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其次,认证工作委员会将与各省市或区域性学术年会以及企业合作,举办胸痛中心建设培训。此外,认证办公室还将在每一批认证申请截止日之后举办主要针对当期申请单位的认证强化培训,以提高认证准备工作的质量。

  2.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加强质量监督

  大会强调,如何保持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持续改进诊疗质量、逐步提高我国急性胸痛相关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能力是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办公室,对已经通过认证的单位进行持续性质量监督,定期发布各主要监控指标的变化和排名,以促进各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

  3. 增设3个区域认证办公室,适应发展需要

  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普及,尤其是下半年开始接受基层胸痛中心认证申请之后,预计认证工作量会快速增长。为适应认证工作的需要,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在4月8日正式增设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厦门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区域认证办公室,各办公室将在第八批认证过程中正式开始展开工作,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广州)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认证组织工作。

  胸痛中心未来发展规划

  1.借政策的“东风”快速发展:卫计委加大对认证工作支持力度

  2015年3月17日国家卫计委发布189号文件明确以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为核心,推进我国急救体系建设、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能力的整体设计。近期将发布文件进一步推动胸痛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国家卫计委名誉发布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把胸痛中心数据库纳入国家医疗大数据管理之中并加强质量监督,加快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政府将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并委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具体组织实施,以推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

  发布会表明,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一直是在国家卫计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进行的,国家卫计委加大对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将推进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快速发展。

  2.优先考虑医院的救治能力,全面推进协同急救体系建设

  未来,胸痛中心将以189号文件为依据,积极推动在所有承担了急性胸痛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内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联合院前急救系统以构建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打破急救体系中原有的单纯急诊就近的原则,建立起急性胸痛应优先考虑医院的救治能力的协同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总体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6-04-22 18:50:03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