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疫苗如果不能按时打 宁可推迟别提前

  每个孩子一出生,便可以从医院获得《预防接种证》,这是宝宝预防接种的凭证,孩子应根据各年龄段要求,按时接种各类疫苗。可是,记者调查发现,港城有不少家长认为,疫苗漏打不要紧,有的家长甚至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需要,提前或拖后给孩子打疫苗。还有的家长只给孩子打免费疫苗,不愿花钱给孩子打自费疫苗。那么,疫苗到底该怎样打?你知道怎么选择自费疫苗吗?昨天上午,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

  儿童疫苗分为免费和自费两大类

  专家介绍说,我国将疫苗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国家免费为儿童或高危人群接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一类疫苗有15种,国家免费接种,其中常规使用12种疫苗,接种对象是6岁以下儿童,需接种23剂次。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白百破二联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麻疹疫苗、麻腮二联疫苗、甲肝疫苗等,可以预防的传染病有乙型肝炎、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A群C群流脑、麻疹、风疹、乙脑、腮腺炎、甲肝等12种传染病。

  另外三种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主要为流行区域重点人群以及高危人群接种。

  专家提醒说,外来儿童和本市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专家支招,教你如何选择二类疫苗

  采访中,疾控专家特别强调说,二类疫苗作为一类疫苗的补充非常有必要。近几年监测数据表明,水痘、流感、HIB及Y型、W135型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在幼儿园、学校经常发生。因此推荐有条件的家长自愿选择以下二类疫苗接种:

  水痘疫苗:1岁以上接种1针,4-6岁加强一针。

  流感疫苗:3岁以上儿童每年9-11月份接种1针,3岁以下儿童接种2剂次,两针间隔1个月。

  HIB疫苗:4月龄、5月龄、6月龄1岁半各接种1剂次,A+C+Y+W135流脑疫苗:3岁、6岁各接种1剂次

  此外,市疾控专家还表示,成人需要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狂犬疫苗等。

  乙肝疫苗:除了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外,无特殊禁忌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剂次,3针间隔为0.1.6个月,预防乙型肝炎。

  甲肝疫苗:经常外出就餐、外出旅行者建议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型肝炎。

  流感疫苗:1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在每年的冬季来临之前(9-11月份)应接种流感疫苗。

  肺炎疫苗: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的3岁以上人群,每隔3-5年应接种1次肺炎疫苗。

  狂犬疫苗:被狗咬伤的人员应尽早接种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生活环境周围有老鼠或者被鼠咬伤的16-60岁居民,建议接种出血热疫苗,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这是一种经老鼠传播的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

  风疹疫苗:计划怀孕的准妈妈们,建议接种风疹疫苗。注意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不要怀孕。预防因风疹病毒导致的流产或畸形。

  宝宝接种疫苗,这些问题家长要注意

  采访中,疾控专家还特别提醒说,在接种前,父母需保证孩子正常饮食和休息,给孩子洗澡,穿宽大衣服,安抚孩子。配合接种医生,提供宝宝的健康状况,比如有没有发热、拉肚子、咳嗽等症状,以便医生作为能否进行预防接种的参考。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如果宝宝在上次接种这种疫苗后出现过发高热、抽搐、尖叫等严重的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时,都要告诉医生。

  对于正常机体来说,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也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有某种疾患或处于特殊生理状态下接种疫苗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以下情况应禁忌或暂缓接种。

  (1)发现宝宝体温超过37.5℃,或者处于急性疾病期,或者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应暂缓接种。

  (2)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宝宝,含有过敏原的疫苗不予接种。

  (3)如果宝宝免疫功能不全,如:肛周脓肿,经常口腔溃疡等,家长要注意告知接种医生,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效果比健康儿童差。

  (4)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患的儿童,不要接种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疫苗。

  (5)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心脏、肾脏病变、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的重症慢性病病人,应暂缓接种。

  宝宝疫苗接种完毕,要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若有反应出现,医生会及时处理,若无反应出现,再离开。

  宝宝接种后要这样护理

  专家表示,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刺激,接种后绝大多数人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机体的个体差异,个别宝宝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流鼻涕、头疼、腹泻、食欲不振、针眼部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这是疫苗的一般反应,这类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3天可自行恢复,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但极个别宝宝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如无菌化脓、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这是异常反应,需要到医院诊治。还有一些不良反应与疫苗本身无关。比如宝宝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在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称为偶合症。

  宝宝接种后,回家后家长应尽量让孩子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当天最好不要洗澡。多给宝宝喝开水(服用脊灰糖丸半小时内不要喝开水)。

  宝宝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出现红肿以及以下反应,都是正常现象,家长只要细心对症护理,宝宝会很快恢复。若出现病情持续加重或反复不愈,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若体温低于38.5℃,或伴头痛、恶心等一般症状,无须特殊处理,或给宝宝做物理降温,一般经物理降温后,宝宝的体温会恢复正常,头痛、恶心等症状也会随之消失或者缓解。

  若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要注意饮食清淡,还需保证营养充分。

  “预防接种证明”要妥善保管

  完成全程接种的6周岁以上儿童应到接种门诊开具“预防接种完成证明”并妥善保管,以备入托入学时查验。所有3岁、4岁、6岁儿童要及时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明”,以备上幼儿园、上小学时查验。

  《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证明”是儿童接种疫苗的凭证,也是入托、入学和成年后就业、出国的必备手续,一定要多复印几份,并妥善保管好。

  □提醒

  不能按时接种疫苗

  最好推迟不能提前

  疫苗接种的时间通常是规定好的,如果孩子没能按时接种,会有什么后果呢?

  在正常情况下,不按时接种疫苗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若接种时间不规范,则接种效果会相对较差,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也比较激烈。

  “对于不能按时接种疫苗的小孩,我们通常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不能提前。比如,按规定,孩子两个月的时候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那么距离第二次接种的时间就不能短于28天,要超过一个月才能再接种。如果提前接种,浓度叠加,浓度太高对小孩可能有不良影响。”市疾控专家表示,一般可以推迟一个月,如果超过一个月才去补种,抵抗疾病的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

  对于要分开几次接种的疫苗,在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会不会有可能就感染上疾病呢?专家表示,这是有可能的,因为疫苗接种以后,不是两三天就能产生抗体的,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来说,起码要两个星期。如果在产生抗体之前接触了病毒,就有可能会感染。

2016-02-15 08:15:47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没有杂音能说明没有心脏病吗
心脏没有杂音不一定能说明没有心脏病。心脏没有杂音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引起的。1、生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是指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等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出现心脏没有杂音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休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2、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可能会导致血液通过室间隔缺损部位流入主动脉,从而引起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出现心脏没有杂音的情况。对于缺损较小的患者,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缺损较大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3、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育、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房间隔缺损可能会导致心脏血液的左向右分流,从而引起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出现心脏没有杂音的情况。对于缺损较小的患者,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缺损较大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等。4、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的瓣口面积缩小,可能与先天性畸形、风湿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晕厥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声音嘶哑、心脏杂音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普钠、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心脏病,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脏杂音、胸闷、胸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心脏没有杂音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一用力或者一挺胸心脏就疼
一用力或者一挺胸,心脏就疼痛,一般考虑是冠心病、心肌炎、肋骨炎等引起。需要结合具体病症进行处理。 1、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是因为提供冠状动脉的供血发生了减少而引起的,慢性病患者可能很多因素有关。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就是心前区胸骨后出现压榨样的钝痛,症状可以向左肩背部或者下颌放射而形成放射痛,不仅如此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用力就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等多种临床表现。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改善病情,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还有他汀类降脂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2、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心肌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寄生虫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中毒性心肌损伤。肌炎的主要症状是四肢近端肌肉无力。某些患者的心肌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出一用力就心跳加快和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并且在早期应用需要足量。另外,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进行治疗,预防复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