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疾控发布春运防病指南

  春运高峰时期,数以亿计的人员大流动给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也对全社会防控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提出挑战。

  当下正处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而春运高峰期的火车、长途车上往往是人群密度高,空气污浊,密切接触频率增加,加上旅途疲劳,抵抗力下降,这些都增加了呼吸系统疾病感染风险。作为春运大军中的一员,怎样做好自身防范呢?

  禽流感会影响春运吗?

  去年底,广东出现今冬首例H7N9流感,着实又让国人紧张了一阵子。但专家组评判,2016年春节前应为散发(偶发)较多时期,但只是多了偶发病例,应该不会再有H7N9流感大流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指出,从最初使大家“谈禽色变”的H7N9,到目前的H5N6,在传播途径上来看,都是一样的,就是禽传人。这个传播途径已经有大量科学依据来证实。因此,虽然禽流感的病死率很高,对于个体非常危险;但是对于群体来说,还是不必恐慌的。因为它不像甲型H1N1流感,人与人之间传播,一旦爆发非常危险。

  据悉,由H5N1和H7N9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已被我国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不同病毒感染人后的临床表现不同,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烧等,但H5N1和H7N9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肺炎,病死率也比较高。H5N1的病死率达60%,H7N9的病死率为40%。

  根据病理学的研究分析,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新的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因为,禽流感病毒不具备可以有效结合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能力,只能在比例非常低的人群中发生。“春运不会增加禽流感传播,所有的人员流动都不会增加这种风险,公众不需要为此恐慌。”舒跃龙如是说。

  流感高发期应提前注射疫苗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症状有所区别,流感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如忽然发热、周身疼痛、无力、白细胞不高。普通感冒则以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而每年冬春交替时也正是流感的高发期,很多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但今年反而在年轻人当中暴发。

  “流感流行季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比如春运期间的车站,人群密集的车厢等。”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庞星火解释说,打流感疫苗,不但在目前流感的高传染期很有必要,而且对冬春交替时的流感也是有效的预防。“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至2个月,即每年9月至11月,但这并不是说在流感流行之后就不能接种疫苗。”

  流感初期,症状轻微的病人可以用生姜红糖水服用,服用板蓝根冲剂对预防流感和治疗有一定的作用,而较重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治疗。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解热镇痛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高烧病人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对某些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患上流感后,除给予抗病毒治疗外,还应预防性的给予抗菌治疗。严重并发症的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

  另外,专家还建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和雾霾天气下,应戴上口罩。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春节出游需做好防范

  在“地球村”的今天,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似乎都不遥远。泰国新发现第二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拉沙热的主要症状均为发烧、头痛、喉咙痛、腹泻、咳嗽等,致死率较高。目前这些国际流行疾病,尚无可用疫苗或特异性疗法。

  对此,相关疾控专家均提醒,春节出游需做好以下防范: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睛、鼻或口;尽量避免密切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建议外出时尽量戴口罩;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旅行期间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卫生;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应当注意自身健康。

  尽量避免前往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尤其是避免接触骆驼。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近距离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打喷嚏、咳嗽或清洁鼻子后应彻底洗手。

  如果从流行地区返回两周之内如出现发热、出疹、头痛、关节痛等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曾经到过的地区,以协助诊断,并应按要求隔离治疗。

2016-02-05 09:19:15浏览8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15年前高危可以排除艾滋病吗
高危一般指高度危险性行为。15年前的高度危险性行为通常不可以排除艾滋病。如果15年前的高度危险性行为导致患艾滋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误病情。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等。而15年前的高度危险性行为并不足以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为该病毒的潜伏期较长,平均为8-9年,最长可达15年以上。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易被发现。即使检测到抗体阳性,也无法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需要进行多次检测以确认诊断。高度危险性行为人群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HIV感染方式之一,在发生性接触时正确佩戴,并且在全程均保持佩戴状态,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毒进入体内。同时,高度危险性行为人群还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日常生活中还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以免通过破损的皮肤感染艾滋病毒。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建议不要有不洁净的性生活,而且还要做到固定性伴侣,能够减少患病风险。对于高危人群而言,一旦确诊为艾滋病后,还需要遵医嘱定期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比如CD4检测、艾滋病检测等,以便于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