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饮食

“四个最严”保证舌尖安全

举报/反馈
2016-02-03 08:51:24生命时报

  春节将至,食品消费迎来高峰,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更健康。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个最严”指示已出,但落实执行似乎仍有诸多困难。

  食品标准亟需理顺

  又脏又乱的小作坊、形同虚设的消毒区、布满污垢的生产设备……2015年,《生命时报》推出深度报道《一包辣条的制作真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辣条产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根源在于缺乏标准,目前仅湖南、河南、四川等地设有地方标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而存在类似问题的,远不止辣条这一类食品。

  概括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很多食品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不合时宜、跟不上现代要求;

  2.一些食品标准还需细化和严格,和国际相关标准对比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农药残留方面,针对哪些农残不能检出、最大残留量是多少等问题,国外若有100项标准,我国就可能只有10项,存在10倍的差距;

  3.食品标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标准之间协调性不好,比如我国食品标准主要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还有进出口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等。多级标准不仅存在混乱、冲突的问题,还可能因为有些标准已经废除,有些标准必须要用等细节变化,让企业甚至专业人士无所适从。

  可以说,我国食品标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及时增添废止、整合理顺、互相协调。

  监管不力催生侥幸心理

  虽然食品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但比这更严重的是即使标准存在和明确,很多企业仍不按标准来做。究其原因,监管缺失是主因。

  监管的目的在于通过一次次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树立法律的威严,起到立规矩、做示范和震慑的作用。但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监管之下的漏网之鱼太多,即使出台严刑峻法,都起不了太大作用,从而导致很多企业侥幸心理越来越大,胆敢在食品生产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胆敢让死猪肉走上餐桌,胆敢一次次铤而走险,久而久之,让法律失去了尊严。

  过去,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责任分工不明,各个部门“九龙治水”的问题,但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监管问题已经变成“一龙当家”,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当下,监管的主要疏漏在于基层执行力不够,如果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没有改变,没有主动出击的主人公意识,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地方的食品安全就很难抓好。

  因此,应加大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减少漏网之鱼和企业的侥幸心理,长期坚持,形成风气,让最轻的监管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希望和走向,要给他们体面的收入,激发其工作热情,而不是以消极、被动、应付的心情去工作。

  严惩不能理想主义

  过去,人们总是抱怨食品安全违法成本太低,但新《食品安全法》明显加大了处罚力度,其变化不仅表现在罚款数额上,还将处罚延伸到了《刑法》。处罚在于执行,执行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很多企业不怕罚款,但怕抓人和坐牢,如果真能做到该罚就罚、该抓就抓、该关就关,该判就判,一点都不含糊,这才能叫最严处罚。

  当然,严厉处罚不能过于理想主义,应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适当变通。我国存在广大的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有多如牛毛的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如果监管人员严格按照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健康证、技术人员、产品检验设备等标准要求,不符合就处罚和取缔,显然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处罚最好分地域、分阶段,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尊重现状,讲究分寸和尺度,不该一刀切,多对小摊贩进行帮扶教育,而不是单一的管、罚和问责,如此才能做到当地的最严。其实,国外的情况也是同样,并非一刀切似的“严”。监管是为了不管,处罚是为了不罚,那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多方问责不留情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问责增添了不少规定,但总体来说,配套的法律还是不多,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且缺乏涵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很具体的法规,这就导致很难问责。另外,标准、监管、处罚和问责是层层递进的,如果前三步保障不了,后一步就难以实施。需要强调的是,问责不仅仅是针对企业,诸如检测机构造假、监管机构渎职、媒体捏造虚假信息等,都要面临不留情面的问责和处罚。

  “四个最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也指出了相关各方应该努力的方向,要想达到“最严”,不能简单说说,更需要切实执行。值得强调的是,改善食品安全环境需要“社会共建”,比如政府应推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及其有效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秉承责任和诚信,注重自律;媒体和社会大众应提高食品安全知识……大家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关口,没有主次之分,只要不同责任人都认认真真做事,食品安全问题自然就会减少。

  (本文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