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行业观察

“抗生素”您确定服对了吗?

举报/反馈
2016-01-29 10:34:03

  2015年11月16日至22日是世界首个提高抗生素认识周, 世卫组织发起了“慎重对待抗生素”的全球运动,旨在提高公众、决策者、卫生和农业专业人员的认识,鼓励他们采取措施,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出现和蔓延。世卫组织呼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改变医生和消费者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否则,全世界可能会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几十年来可以治疗的普通感染和小伤将再次变得致命”。

  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包含了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等,抑制消灭这些“坏蛋”的药物,统称为抗感染药物。其中老百姓最常言的抗菌药就是抗感染药物中的一部分。

  而在广泛的报道用语中,常会使用抗生素一词,抗生素的科学定义是指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自然产生的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了,可谓自然天成的抗菌药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有交叉,但有一点请您一定分清:目前大家口中常说、常用的抗生素,如“感冒了少吃点抗生素药”,实际上说的是“抗菌药”!抗菌药是指一般局限于针对细菌、真菌的药物,不少是化学合成的,它与医学中界定的抗生素概念有别,不应混为一谈。

  抗生素、抗感染药物、抗菌药物、消炎药,四者之间的涵盖关系如下图所示:

1

  在公众认知中,最常存在的误区是将消炎药和抗菌药混为一谈。

  日常生活里,大家常备的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只要感觉不舒服就吃两粒,认为“病能好得快。”而就诊的感冒发热、咳嗽患者中,将近80%的患者都已在家服用过抗菌药,或要求医生开一些“消炎药”。也就是说,公众常会把“消炎药”等同于抗生素,并认为带炎字的疾病(关节炎肾炎等)都该用抗菌药,这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在医学中,炎症是泛指身体对多种损伤因素出现的防御反应,并非均为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所以,医生常说的改善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症状的药物多指解热镇痛药类,比如我们常会接触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商品名泰诺林、必理通等)、布洛芬(商品名芬必得等)、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只有炎症反应确为细菌引起的才涉及到应用抗菌药。因此,消炎药≠抗菌药。

  以最常遭遇的感冒为例,我们平时的感冒90%都是病毒感染,通常情况下,在感冒初期的3—5天内,若单纯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嗓子疼等,是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的,抗菌药物其实并不对症。多喝热水,充分休息,服用复方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一般含有抗过敏、解热镇痛药、收缩鼻黏膜血管、止咳作用的药物组合成份,才可减轻病毒造成的炎症反应。

  再如,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服用解热镇痛的消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和缓解全身疼痛不适,可谓治标;而服用抗菌药才能治本。

  那么,生活中常说的感冒、发烧,如何辨得清究竟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呢,医生除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常会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依据其表现来协助判断可能的感染种类,从而对症给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应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常会用到的口服抗菌药: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可对抗的细菌较多(专业称为广谱抗菌药),常用于细菌性咽炎、气管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但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第一代)、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第二代)、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第三代)等,第一二代常用于细菌性咽炎、气管炎、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第三代可用于部分轻中度的支气管炎、肺炎、泌尿感染、胆囊炎等。头孢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等同属大环内酯类药物。多用于呼吸道感染,尤其还常用于儿童支原体感染。

  左氧氟沙星:与早年的氟哌酸(诺氟沙星)和近年的莫西沙星同属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细菌等感染。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也对支原体等不典型的呼吸道病原体有效。但因对软骨发育有影响,故而18岁以下人群不宜应用。

  上述药物中,阿莫西林、头孢菌素一般每天服用数次(2-3次),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每日服药一次。在实际选择抗菌药时,医师会根据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每一类药物中不同成分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也会略有区别,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恰当应用。

  使用抗菌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抗菌药在使用2至3次之后才能达到临床效果;

  第二、抗菌药的使用需按照医嘱,要么不用,用就要用足量。如果疗程或是剂量不足,都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第三、联合用药时应该注意配伍禁忌,即在服用抗菌药物同时,还混合服用了其他药物,这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忌自作主张。

  世卫组织对医患双方提出建议,即医生只能在患者真正需要时才可开具抗菌药,而且处方和发药都要注意药品正确、剂量正确、服药疗程正确。这样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抗菌药滥用容易造成耐药菌产生,导致现有抗菌药物在人体应用失效,且抗菌药具有很多副作用,长期使用将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

  对患者的建议是,“当你并不需要时,别要求医生开抗菌药;只有在专业医务人员开具处方时才服用;即便感染好转,也一定要按疗程服药;不要服用剩余的抗菌药,也不要把自己的分予他人;要经常洗手,预防感染,避免接触病人,及时接种所需疫苗。”(清华长庚医院)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