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医改关隘:青涩得药品流通体制

举报/反馈
2008-05-30 22:52:00
  无论是“以药养医”,还是“以药补医”,一个不争的现实状况是,“看病贵”、“药价虚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议论的社会现象,更使部分医院医生的高尚形象逐渐褪色。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充分竞争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例如,可以降低商品价格。但是,中国国内制药企业过度竞争的结果,却是医院用药价格的居高不下。

  现有药品流通模式的探索,其实质是通过重新分配对药品收益的控制权,帮助患者补上钱袋子上不应有的“窟窿”。然而,要在纠结重重的格局中获得公益与功利的平衡,意义固然重大,难度也可想而知。

  据权威数据显示,上海闵行医改前的2004年,区内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占其业务总收入的49.4%,而药品毛利润占药品总收入的l/4,占业务总收入的12%。闵行的情况,仅仅是整个中国卫生产业的冰山一角。西部的宁夏,也在进行着名为“三统一”的医药流通的改革——由自治区政府主导,对医疗机构用药施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改革的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药价,但这显然也改变了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据央视《中国财经报道》调查,由于遭到一些药品经销商的抵制,现有的药品配送商陷入无药可送的窘境,面临出局的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句人所熟知的名言,很可以表达当下中国医药流通改革的青涩滋味。

  谁切蛋糕?怎么切?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一些学者看来,政府的适当、适度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同时培育医疗环境内的充分竞争。通过有序竞争来根除弊病,才是治本良策。引发这一议论的,是国内烽烟四起的、主要由政府主导的“收支两条线”改革。

  “收支两条线”改革的重点是,化解医院(包括个人)由于“以药养医”而获得不合理收入的问题。当卖方(医院和医生)垄断了绝大部分交易信息的时候,势必发生对买方(患者)正当利益的侵害。此时,对于市场的治理,就是完全必要的。对于这一点,存在相当的共识。

  进一步的问题在于,如何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管制型的医疗卫生市场,还是以医院为主体,在规则优化的前提下,鼓励竞争,从而汰劣存优?政府干预的范围和角度,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反思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困扰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难题”,北大医学部马谢民教授,长期参与医疗改革的研究与评估,如此评价医改的艰辛。

  “要通过制度设计,保证患者能够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良性流动”。北师大的顾昕教授,第7套医参考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强调医保要向社区医院倾斜,以此提高社区医院的生存能力及其与大医院的谈判地位,利用充分的市场竞争,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

  马谢民教授反对宽泛地谈所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更反对个别的让医院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提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有一些社区医院限价看病的试验,因为没有对患者做出限制,反而大大增加了医院的负担,甚至超出了当地政府的支付能力。

  制度设计必须同时满足激励与约束的功效,马谢民这样看医改的大原则。他说,在就医制度设计方面,单病种定额收费就是很好的试验。目前有三种付费方式:开单付费(医生开多少,病人交多少)、限价付费和定额付费,限价付费只是一种过渡,定额付费则是医收费制度改革的大趋势。马教授举例说,北京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早前需花费1.2万左右,医保定额付费后降到8干,个别医院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又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现在病人只需花费5干左右。

  在马谢民教授看来,即使有些病种的医疗费用有了大幅下降,医院也可以盈利。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患者利益的同时,又能激发医生的积极性,实现医方和患方的共赢。

  闵行医改,权力易位

  上海人务实的风格,某种程度上烙印于闵行区的医改。似乎没有太多理会关于政府或市场的争论,政府从一开始就成为闵行医改的主导力量。2006年,在接受《社会观察》采访时,闵行区卫生局副局长夏红就指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控制和引导。

  对药品流通权和收益权的再分配,是闵行医改的核心。政府对这些权力的掌控,彻底改变了政府主管部门与医院的话语地位。由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被有效抑制,所以医院更像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相应地,医院的公益、服务色彩,被大大强化。

  始于2005年夏末的闵行医改,已经经历了近两年历程。改革的操刀者许速,闵行区卫生局局长,一个往返于手术台和政府办公室间的技术型官员。由于深谙医院内部药品流通的种种规则,许速改革伊始,就在医、药分家问题上发力。而上海闵行区的医改正是由于许速等在操作细节上刻意为之,才获得了难得的成效。

  和很多地方一样,中间环节也是闵行医改的重点,据闵行区卫生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药品从制药企业流通到患者的过程中,药品营销企业、医院(和医生)等中间环节的所得,占药品销售总价的30~40%。而闵行的做法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力图从各个节点遏制权力寻租的发生:在药品采购目录中对单一药品确定独家供应商,以弱化制药企业对临床用药进行促销的动机;确定后的采购品种实行独家配送,弱化了药品营销企业对医院进行促销的动机;同时,取消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和药款支付权,改为政府财政统一管理,医院和医生的权力寻租空间被压缩到最小。

  从相关统计数据看,闵行医改已经初步达到了目的。政府的强势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和患者的药品支出费用。“闵行区收支两条线效果图”显示,医改以后,闵行区门急诊人均费用和出院病人人均费用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门急诊药品人均次费用下降了12.75%,出院病人药品人均次费用下降了7.09%。

  政府为什么有效率?

  作为监管一方,闵行区政府的强力介入,是促使医改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在该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涉及医疗卫生管理的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一并被整合进入“闵行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改变了从前卫生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弊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出多门、令不行禁不止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半年多的准备”,闵行区药品采购办主任吴东晖向记者介绍说,改革之前的头脑风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改革的关键环节,以及改革所可能触发的矛盾,需要各个部门反反复复地磋商、交流。

  政府角色和功能的定位问题,历来是议论的一个焦点。从纯粹的理论层面考虑,闵行医改并不符合市场主义者的逻辑,因为政府的作用被人为放大,而不是被尽可能地缩小。市场主义者倾向于认为,闵行医改虽然能促进合理用药并降低患者的药品支出,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主导的管制型体制会导致医院的低效率。

  这种抑扬图象更像是跷跷板的两端运动,一端是医疗机构,一端是患者,而政府是居中调节的支点。实际上,医院原本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如何在经济效益与社会公益方面实现平衡,本身就是医院管理者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我们只是进行了有限的管理”,吴东晖这样评价闵行的改革。另外,对于药品的招标采购管理也是有技巧的。“招标和采购是一回事吗?”当记者拿闵行的成功和个别地区的不成功做对比时,吴东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对于商家而言,进人药品采购目录只是第一步,但却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在于采购交易的实现,采购量的大小才关乎药商的命脉。在吴东晖看来,一些地方的改革简单认为招标就能解决问题,而闵行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有效控制了采购。

  闵行模式具有普适性吗?

  转型的中国需要各种模式,特别是那些来自地方实践的经验总结。比较明显的“计划”色彩,是闵行医改的突出特征。政府作用的放大,又似乎与卫生产业的公益性质合拍。然而,现实总是这样充满戏剧性,西部地区宁夏由政府主导的“三统一”改革,就遭到了利益损失方的强力抵制。

  同样都是政府主导下的改革,但博弈的结果却喜忧参半。政府在医改中如何作为?目前尚不能定论。

  闵行医改有其特殊性。马谢民教授直言,上海市政府对医院从来就管得比较紧,这是闵行能够通过政府主导获得改革成功的重要背景。这意味着,政府能否成功干预市场,不仅需要相关制度设计,也需要依赖与传统习惯的对接。另一个严肃的问题是——谁来监督政府?会不会因为采购权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而出现集中的腐败呢?一个好政府固然是皆大欢喜,但客观讲,一个好政府的持续也需要相关制度的约束。

  “收支两条线”的改革,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积累智慧。马谢民指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切断医生收入源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医生的工作动力?此外,由于药品收支金额每天都有变化,面临变化频率高且数目巨大的现金流,如何实现高效管理,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政府应该重新定位自身角色”,马谢民认为,一方面,要制定规则,落实规则,鼓励竞争:另一方面,政府要把干预重点放在低收入人群上。例如,由政府出面建立服务于低收人群体的医疗机构;再如,现在一些地区试行的单病种定额付费试验。

  市场与政府的争论并不是孰轻孰重那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确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医改制度,并逐步谋求该制度的完善。正应了那句“行话”:没有完美无暇的设计,只有真正适用的制度。

  无论怎样,闵行医改对于政府之介入医院管理,提供了有益思路。不过,也正如中央财大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乔宝云院长所分析的,医改相关制度的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吴东晖坦陈——闵行的改革初衷只是为了解决闵行区医疗机构中的一些问题,而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所以闵行模式之于全国的意义,并不能过分扩大。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