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行业观察

引爆趋势:制药产业点燃热火朝天的医生集团

举报/反馈
2015-09-20 14:29:02E药经理人

  超过千名与会者引爆会场,也预示着即将席卷医生行业的更大风暴:医生集团之盛已经呈现井喷状;先声药业、康哲药业、百洋健康这样的药企势力也在积极的布局应势而动。

  2015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将由深谙政策的行业领袖大佬,十大最具代表性的医生集团,十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网上医生社交影响力十强大V,体制内外的医生意见领袖,远道而来的各国医生集团代表,闻讯而至的医生、院长、投资人,悉数到场,共同探讨“医生集团”的热点话题。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给医生松绑,盘活医生资源

  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几百万医生当前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医生的自由执业的问题。过去我们和院长们的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是有争论的。

  能不能让医生从体制中解放出来?能够让他们自由的流动和充分的竞争。让市场定价,也让好医生为医院带来一些价值。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22%,医疗资源占世界2%,而且我们的资源分布还不均,分布不合理,其中80%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的80%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

  探索一条给医生松绑、盘活资源之路,才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推进医生的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使医生从单位转向社会人,促进多元化办医和民营医院的发展。

  医生多点执业是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第一国家政策支持,支持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推进。其次是中国的市场巨大,需求量太大,这种大需求会倒逼这些转变的加速。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医生群体需要更体面的生活

  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推动,2015年我国一大批医生集团应运而生,医生集团这四个字也成为了医疗圈乃至社会最新的热点话题。

  医生是关乎人类进步最为重要的健康医疗资源,如何提高医生的地位,发挥医生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如何更有效的配置医生群体这一稀缺的医疗健康资源,拷问我们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劣。

  国家卫生计生委5部委,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为了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要推进医生合理流动,规范医生多点执业,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反映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放宽条件,优化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环境。

  医生集团的出现,为体制的医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很多医生走出体制,探索市场化运作的一个积极尝试。同时也为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能,为广大基层群众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提供了最好的医疗健康资源。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医生集团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目前还很稚嫩,不禁成熟,还有很多具体的政策和瓶颈尚待突破,还需要全社会和各行各业的理解和呵护。我们不仅关心和关注医生集团的发展,也愿意积极参与和支持医生集团的建设,愿意为我们广大的医生更体面和更精彩的生活和工作贡献我们一份力量。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广东推进“多点执业”的最新动态

  医生到基层不要用“鼓励”作为政策的主线,而是把“鼓励”变成“吸引”。

  在医改过程中,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症结就是医生仍然禁锢在旧体制里面。医生多点执业不要局限在“多点”两个字,它将会是撬动整个医疗体制的改革。

  最近中央很多文件都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引导医生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不管是控制公立医院扩张,还是规范公立医院行为,这些都是我们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清晰。

  广东最近一个讨论稿,更加开明开放把医生多点执业推向最高峰。广东最近的医生多点执业讨论稿新举措里面,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促进医生去多点执业:尤其是允许公立医疗机构副高以上职称医师以开设个人诊所的方式多点执业。允许三级医院副高以上医师与有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合作。同时允许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专科护理门诊,这也是一种很开创性的政策。另外允许二级以上医院护士开展出院后患者延续护理。

  由此,再加上互联网+,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使广东省的医生多点执业,包括护士多点执业如虎添翼。

  树兰医疗创始人郑杰:医疗信息化亟待完善

  我在8年前开始做数字医疗,医疗领域相对别的行业一个特点是什么?就是IT的基础非常的薄弱。最近我参加一个论坛,他们还在探讨怎么抗击蠕虫病毒,这种话题在BAT,在我们互联网领域可能都是几年前的话题。同样一个医院的信息中心,包括我们医生工作室,包括我们医生集团,我相信未来对于信息化的这个事情是要重视的。

  另外一个情况我们现在医疗数据的碎片化,医生像筑了很高的坝,同样数据也是一样读出不来,情况很严重。未来的治疗一定要基于一个人的完整数据。美国在新的五年计划里面非常简单,就是Collect、Share、Use。美国也是积极鼓励老百姓患者去服务你的组织和医疗机构,向他要你的答案。这点国内同样广东省是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早就出了一个政策允许老百姓去复制他的档案,医院不能截留。

  美国他很早就有这个计划,任何医疗机构和组织要提供蓝色按纽,患者可以点击下载他本人的信息,这个已经产生非常大的效果。同样国家推动开源医疗项目,医疗领域的开源也会做,我一直在想未来我们有没有一些医疗的开源软件,能够让一些全科医生或者诊所能够使用呢?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在于信息的产权,我们在医院里面产生数据哪些是归属于医疗机构和医生组织,哪些归属个人,这个在国家层面同样在思考这个信息产权问题。

  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体制内医生集团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现在多点执业的机会是历史性的机会,背景是政府极度推崇,不断发政策,这是历史性机会,是政策的红利。在这个红利下面其实政府是希望让我们的医生得到解放。

  在法律层面自由执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师执业注册法规定医生的执业范围有限定,即我是北京医生,我只能在北京执业,某种特定情况下,中国目前仍然没有自由执业的医生,自由执业的医生是体制外的多点执业。

  自由执业面临很多问题是因为在长期垄断情况下优质医疗资源在公立医院里面,对医生个体而言没有个人的品牌,某种意义上他需要重新思塑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品牌是中国医生群体缺乏的。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故事,北京去年有一个政策是鼓励公立医院的医生在家门口开社区门诊。我们几个合伙人特别想做这件事情,但是一打听困难重重,怎么办?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名气,没有钱,没有患者,我们怎么办?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多点执业政策的红利给了我们一个希望,我们争取要把我变成我们。中国医生合伙人来了,我们这个团队就是叫大家医联。

  我们的团队是根据医生和律师合伙人这种体系建立一个合伙人的体系,利益是共享,分享也是共担,我们是第一个体制内的医生集团,我们这个团队核心人员都是由体制内三甲医院的副高以上的医生组成。

  第二是多点执业的互助平台,医疗资源不对称,中国比较大,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上广,其他医疗资源都比较欠缺。老百姓找不到想看的专家,医院找不到能够帮助他的专家。我们这个平台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的分享平台。我们对接上级医院,北上广优质医疗资源和下游需要,提高技术,需要共同发展的这样一个医疗机构。这种情况下,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优化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社会对我们的关注其实在于国家希望通过某种尝试,能让多点执业让分级诊疗能够真正的落地。

  我们的现状:签约有200位三甲医院副教授以上医师,签约医疗机构三家,还有更多是在谈判中间。上周的时候,我们第一个真正的实质性的入驻在莆田的医院,我们全面入驻了骨科、眼科、耳鼻喉还有妇产还有ICU。

  大家医联的模式引发了整个医生集团的躁动,很多医生想做事,很多机构也想投到大家医联里或者是投到体制内医生集团里面或者是投到更多医生团队里面。我们今天讲大家医联是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一个开创者或者是走在前面的先行者,我们不是先驱,不愿意做先烈,我们做先行者。

  医生集团是不是轰轰烈烈,注定会失败的尝试呢?这是某位大咖在公开场合对体制内医生集团的提问。

  只有医生的真正解放,才有更多的后面,医生是执业的主体,医生的解放将激发出非常巨大的医疗市场的潜力,这个市场非常的巨大。也是我预计未来很多年投资的热点或者是风口。

  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创始人林锋:多元化的模式是重要的探索

  我国公立医院分三级十等,大家都希望当第一,希望当国际第一,当宇宙第一。当把一个东西天然分级别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向着最高的级别去攀升,所以,患者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所以国家要制定政策,用行政手段分流患者,让医生下基层,我们在引导医生去基层的时候,其实应该考虑一下,为什么所有医生都要往大医院跳?最后导致大医院资源配置非常恶劣,其实资源密度过大就是浪费。

  但事实上,美国很多好医院其实是私立医院,2014~2015年美国医院排名前十中有大部分都是私立医院。

  国外医生的执业方式只有三种,第一是个体人,医生可以开一个全科诊所;第二在医院当雇员;更大一部分是社会人,自由执业人。

  我们很少出现自由执业人,按照最近的政策是让医生从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但是当你一个人走在社会的时候,一定没有利润,你需要有一群人,你需要有程序,有模式,有管理。

  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是一个典型的医生提法,我组成了由我本人组成的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50多人,麻醉、病理、内科、放射,他是一支完整的胃肠肿瘤治疗综合团队。我的这支团队将是一支移动的专科医院。

  当我们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期的培育,我们将会培育出来更多元化的医疗平台。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建立多元化的医疗生态,让医生有多元化的执业方式的选择,我们的病人可以由多元化的就医选择,我们就能够促使我们国家商业保险多元化的发展,未来中国医疗生态将会变得更为和谐,更为理想。我们的医生能活的更有尊严,我们的病人也更有尊严。

  凯撒医生 医学/哲学博士纪森:美国最大的医生集团是这么玩儿的

  美国是全世界医疗费用最高的市场,而它费用的40%是由政府出,病人自己出腰包只有12%,医生获得整个费用的20%。美国医生行医模式可以归结为三类,一类是学术行医,一类是集团行医,一类是个人行医。

  美国根据CMS的定义,认为有25个医生以上的集团才是真正的集团行医。对医疗保险公司和医生来讲,有3个或3个以上医生,大家要一起分享收入,花费,设施,设备和辅助人员,即算是集团行医。医生之所以选择集团行医,一是专业的需要,二是市场的需要,三是经济的需要,四是集团行医对美国医疗水平提高有很多的帮助。

  美国最早开业的集团行医,是从梅奥开始,最初是一对兄弟俩。后来认识到医学发展不可能是两个人把梅奥维持下去,才持续扩展。

  去年美国对最成功的50个医疗集团大致的总结:凯撒医疗集团是加州部分,名列第一。什么样的集团会成功?第一是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降低运营成本,绿色是代表比较成功的单位,黄色代表不太成功的单位。你可以发现他们的运营成本相差是相当大的,最大可以14%左右。

  第二是人员配置的问题,集团行医不是所有事情都由医生做,而是有辅助人员。成功集团辅助人员相对比例高一些,不太成功的集团辅助人员比率就少一些。

  另外一个就是电子病历,电子病历可以增加生产效率,可以降低开销,可以降低错误,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对疾病的诊断正确性提高的很高。

  凯撒医疗是1945年由于工业家Henry Kaiser和Garfield医生共同建立。凯撒医疗和保险两个机构他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合合作。他给凯撒基金医院的门诊部提供设施和再投资,他只和他的医疗集团签约;凯撒基因医院和门诊部只提供寻医场所,医生不需要管理这些问题,医生去做他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他给凯撒医疗健康保险提供医疗,他跟医疗公司商量预算,根据市场情况,上一年的收入,保证医生工资、福利和红利。

  2015年7月,有1010万会员,2014年营运额564亿美元,纯收入有31亿美元,总共有38个医疗中心,有700多个门诊部。他不光提供是医疗,而且他提供是所谓的全面的健康医疗。他在电子病例的应用方面确确实实在美国是开创者、先驱者。他现在在美国大概有17800名医生,光加州就有7300名医生。

  延伸阅读

  万众创业下的医生集团到底能火多久?

  医生集团:一群青春叛逆期医生们的逃离?

  廖新波:医生集团大会将推动多点执业走上新台阶

  谭勇:医生集团的风口 会在黎明前摔死吗

  张雁灵:自由执业不容易 应继续给医生松绑

  医生大V们的下午茶:愿做个有温度的人

  任晋生:医生集团井喷背后是医生创业梦的释放

  医生集团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又如何+互联网?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