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公立医院或因分级诊疗“受伤” 院长未雨绸缪早预防

  “分级诊疗体系建成之日,即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之时。”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在2015年长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题研讨班如是说。这句话直接点透了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公立医院在这场分级诊疗改革中扮演主角的同时,也面临着压力与危机。

8月21日上午的分级诊疗与医疗保险分论坛上,5位院长分享对于分级诊疗的看法
8月21日上午的分级诊疗与医疗保险分论坛上,5位院长分享对于分级诊疗的看法

  公立医院对分级诊疗“若即若离”

  福建省厦门市组建由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组成的团队,以“三师”为纽带实现大医院与社区的衔接,目前共有38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共计121名专家下沉到社区……

  广东省2013年—2014年拨出3700万元,支持粤东、西、北等13个县医院进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安徽省分步实施分级诊疗病种,2015年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股骨颈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6种常见病种的分级诊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共同证明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个结论性观点:我国分级诊疗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患者流向发生改变,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目标稳步实现。

  在政府主导的分级诊疗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少不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参与。

  以北京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医联体为例,它被视为分级诊疗的积极探索。北京市卫计委方面表示,到2016年,北京将建成50个左右的医联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医联体的核心都是以某个区域内的大型三级医院。

  事实上,公立医院与分级诊疗两者之间看似自然而然的关系,并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虽然推动分级诊疗是医改的一个切入点,但当前大型公立医院的生存都是靠自己,谁也不愿意将病人分流出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林建华坦言,作为医院管理者,打心里并没有那么欢迎分级诊疗。

  其实,回头看已取得不小成绩的医联体模式,其推进仍以行政力量为主。

  例如,医联体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大医院的好医生定期到基层坐诊。一位院长曾吐槽,大医院的医生本来就忙,加上缺少配套机制,如果不是行政要求,没有人会有积极性做这件事。

  “当前医院之间形成的所谓的医联体,名为强基层,实为医院扩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更是在其2014年的两会提案中有这样的直接表述。

  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公立医院对分级诊疗在态度和实际工作上都与顶层设计存在差异。公立医院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也有自己的心不甘情不愿。

  分级诊疗冲击了公立医院既有利益

  我国的分级诊疗总体目标是:2017年初步实现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无论实现分级诊疗面临多大困难,需要多长时间,整体趋势却不可逆转。公立医院管理者已经有某种危机感。

  如果分级诊疗顺利实现,这意味着最快在两年后的2017年,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将得到改变。但同时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公立医院的门诊量将大幅度下降。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分级诊疗将首先冲击三级医院的门诊业务量,而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收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等参与分级诊疗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等参与分级诊疗讨论

  “这是现实问题,不以意志为转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同样表示忧虑,“如果未来县级医院、基础医疗占据90%的比例,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三甲医院将如何生存?当300万、400万的门诊量降到100万,甚至50万,还能不能生存下去?”

  但这并不是分级诊疗最大的“杀伤力”。

  医改强调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必将有与之匹配的医院、医保、医药政策。基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医师资源。

  一定程度而言,医师资源是否能实现合理流动和分布是衡量是否达到分级医疗的标准。

  2014年年底,我国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通知,地方也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的具体政策。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概念的火热,优质的医生资源更加抢手,并且这种出走已经不只是说说而已。

  公立医院管理者也许在此时才意识到,做公立医院的单位人不再是医师的唯一可能。即使曾经多么“傲娇”,多么有话语权,留住人才也成为公立医院开始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分级诊疗也要求利用报销比例加以引导,大型公立医院必然面对医保控费的压力。

  如果门诊量减少对公立医院造成的伤害是1000点,那么,未来医保控费的压力加上医师资源的流动,则可以说对其造成了10000点伤害。

  公立医院院长未雨绸缪化解“杀伤力”

  面对可能遇到的挑战,大型公立医院当然不能选择“亡羊补牢”。

  “只能面对现实,未雨绸缪。”朱同玉准备了“三把伞”——

  第一,走医学的高端路线,做一个含金量更高的大型公立医院。“别人不能诊断的我能诊断,别人化验不出的我能化验,别人不能治疗的我能治疗”,让大型公立医院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的集中地。

  第二,学习国外医院成功案例,依靠医学研究转化出更多的生产力。3亿美金,高端检验费,26亿美金。

  第三,从人才培养、教育着手做更多的工作,让其成为医院的经济来源,使医院在有限的医疗经费下能更好地生存。

  他还指出,除了“开源”,医院自身也要通过调整内部运营机制着手,通过“节流”带来提升。

  相比朱同玉的“开源节流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更注重从大医院与社区的衔接上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王晨表示,大型公立三甲医院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不要排斥全科医生,并且有必要把人力资源向两级进行转化。大医院不是把患者送到社区,而应该把大医院普通门诊开到社区,社区中心成为大医院的连锁机构或分支机构,大医院的专家资源可因此辐射到基层去。

  无论是开源节流还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皆是医院管理者在微观层面的努力。事实上,院长们也有大环境上的考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等参与分级诊疗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等参与分级诊疗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关注医师多点执业的问题,他希望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更加明晰。

  在未提到多点执业之前,“走穴”扮演着类似的角色。而当国家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后,却依然与现存体制不符,即医生目前依然是某个医院的单位人,该医院负责其薪酬与福利,并与医生共同承担医疗风险。

  如果允许多点执业,待遇和风险依然如故,天平便不平衡了。

  “真正的多点执业应该是:医生是自由人,与各个医院签工作合同,明晰工作任务和职责,而医生的福利待遇也有多家医院共同承担。”李新钢表达了自己的这样的希望。

  他还认为,大型公立医院因分级诊疗而受到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公立医院体现着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国家不会让医院停牌,而政府应予以支持。

  分级诊疗好像是即将到来的一场暴风雨,有的医院管理者选择主动撑起伞,有的则希望雨不要下得那么大。

  公立医院这艘大船是否能安稳走过这场风雨,管理者的应对策略能否保护这艘船,依然需要实践证明。

2015-08-22 08:00:49浏览1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红歌主治医师
邓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会阴整形是处女膜修复吗
会阴整形不是处女膜修复,而是对会阴部位包括阴道口、阴唇、会阴体等区域进行的整形手术,旨在改善会阴部位的外观、功能,解决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会阴形态异常或功能障碍等问题。处女膜修复是针对破裂的处女膜,通过手术将其重新缝合或重建,以恢复处女膜完整性的手术。二者手术部位、目的等均存在差异。会阴整形的需求多源于多种因素。比如因分娩导致会阴撕裂,造成会阴体损伤、阴道口松弛等,影响了会阴部的正常功能和外观。或者小阴唇肥大、不对称等,在行走、运动、穿紧身衣物时会产生摩擦不适,还可能影响到性生活质量,所以需要进行会阴整形手术来改善。常见的会阴整形手术有小阴唇整形术,通过切除部分肥大的小阴唇组织,恢复其正常形态;还有阴道紧缩术,通过切除部分阴道黏膜和松弛的肌肉组织再进行缝合,增强阴道的紧致度。而处女膜修复主要是因为处女膜破裂后,部分人出于传统观念、心理需求等原因,希望通过手术恢复其完整性,手术时医生会修剪处女膜破裂边缘,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会阴整形手术后需要做好护理以促进恢复,要保持会阴部位清洁。若术后出现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处女膜修复手术后同样要注重护理,保持外阴清洁,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剧烈运动和过早性生活,防止处女膜修复处裂开。若术后出现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控制感染,或使用甲硝唑干扰细菌DNA合成对抗感染。建议在考虑会阴整形或处女膜修复手术后,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过程、风险、预期效果等。术后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保持会阴部或外阴清洁干燥。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张红歌主治医师
邓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做了私密整形一直有血丝
私密整形术后出现血丝可能是术后正常反应,也可能是并发症的早期表现。术后少量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持续出现血丝,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伤口愈合不良或局部感染有关。建议患者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并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严重并发症。私密整形术后出现血丝的原因较为复杂。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被切割和缝合,可能导致部分血管未完全止血,术后在活动或局部压力变化时出现渗血。此外,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感染,进而引起出血。例如,术后过早进行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都可能增加伤口压力,导致出血。同时,如果术后伤口清洁不到位,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和渗血。为了预防和处理术后出血问题,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术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增加腹压的活动,如长时间跑步、举重等。建议术后48小时内保留无菌纱布遮盖伤口,防止摩擦导致疼痛和出血。此外,术后可局部冷敷以减少出血和血肿,但需注意冷敷物不可与创面直接接触。术后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以免刺激伤口。如果术后出现持续出血或血丝,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止血处理。对于私密整形术后持续出现血丝的情况,建议密切观察出血量和出血频率。如果出血量较多或伴有疼痛、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避免可能导致伤口再次受损的行为。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臀部脂膜炎看什么科室
臀部脂膜炎是一种涉及皮下脂肪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臀部皮下硬结、红肿以及疼痛等。臀部脂膜炎通常可就诊于皮肤科、风湿免疫科、普外科等科室。1、皮肤科:臀部脂膜炎主要表现为臀部皮肤下的结节、斑块,伴有疼痛或触痛,皮肤表面可出现红肿等炎症反应。皮肤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皮肤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通过观察皮损的形态、分布、质地等特征,结合病史、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可通过皮肤活检等手段明确诊断。2、风湿免疫科:脂膜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关节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风湿免疫科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等,以评估病情是否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3、普外科:当臀部脂膜炎病情较为严重,形成较大的结节或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或者出现局部感染、破溃等并发症时,普外科医生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切除较大的结节或进行清创处理等,以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对于臀部脂膜炎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诊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少对臀部的压迫。保持臀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等,有助于健康。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的区别
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脂肪分布特点、健康风险以及评估指标等方面。1、脂肪分布特点:腹部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表现为腹部膨隆,腰围明显增加,这种肥胖类型通常与内脏脂肪堆积有关,内脏脂肪细胞活跃,容易释放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影响代谢。臀部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及大腿部位,呈现“梨形”身材,这种肥胖类型相对更稳定,脂肪多为皮下脂肪,代谢活性较低。2、健康风险差异:腹部型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腹部型肥胖者由于内脏脂肪过多,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臀部型肥胖相对腹部型肥胖,健康风险较低,但长期大量脂肪堆积也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和关节负担加重。3、评估指标:腹部型肥胖常用腰围(WC)和腰臀比(WHR)作为评估指标,男性腰围大于102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8厘米;或男性腰臀比大于0.9,女性腰臀比大于0.85,可判断为腹部型肥胖。臀部型肥胖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和脂肪分布观察进行判断,一般无特定的量化指标。建议患者在发现肥胖问题时,及时就医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指标检测,明确肥胖类型及潜在健康风险。对于腹部型肥胖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利司他等辅助减重药物。对于臀部型肥胖患者,可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量来控制脂肪堆积。无论哪种肥胖类型,均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身体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