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方成功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

  

警方成功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

  北京警方针对今年以来本市“医托”类诈骗警情较为突出的情况,于7月6日,会同相关单位,成功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一次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收缴账本、电脑、药品等大量涉案赃证物。这是本市有史以来打击医托诈骗犯罪规模最大,抓获人数最多的一次。

  今年5月,北京警方通过日常警情分析研判,发现了隐藏在本市朝阳、西城等区的多个“医托”团伙。北京警方牵头组织相关业务单位成立专案组,加强案件串并分析,及时开展专项打击。针对慈睦国研中医院、北京京城国中医门诊部、子安堂中医诊所、中豫丹草中医院门诊部、奥东中康医院、瑞丽妇科门诊、俊丽中医门诊部等多家“医托”警情突出的医疗机构展开深入调查。

  经过1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专案组在深入掌握了本市多个团伙实施“医托”诈骗的犯罪事实和证据后,开始制定详细的抓捕方案。

  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总队会同朝阳分局、西城分局等相关部门共计400名警力,在涉及“医托”诈骗的诊所,以及嫌疑人的暂住地开展抓捕行动,共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 ,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收缴账本、电脑、药品等大量涉案赃证物。现已将嫌疑人分别移送西城分局和朝阳分局进一步审查。

  患者

  大学教师为母看病 被骗药费7000多元

  事主张先生是山西一名大学教师,7月1日他带着舅舅、舅妈、表妹一家子来北京给舅妈看病。早上8点在协和医院看病,遭遇了一男一女俩“托儿”。听说老太太有嗜睡病,“托儿” 立马拍着胸脯说他的表妹就是在一家中医院看好的,很快便把张先生一行人忽悠到了一家小医院。花了101块钱挂了号并拿了一个病历本,在等待叫号的过程中,有一名自称是患者的 陌生人主动上前与张先生一行人闲聊,说她丈夫就是在这边看好的嗜睡病,把这个医生夸得神乎其神。看病的过程异常顺利,这位“名医”熟练地给老太太开了几副中药,一交钱才知道,总共7383元。

  “医托”

  主动搭讪还坑老乡 无资质却当了护士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医托”主要以主动搭讪、诱人上钩、贬低名院、抬高“诊所”、主动带路的方式进行呲活。

  在二龙路派出所里,嫌疑人之一的刘某正在接受调查。她的身份很特别,据她自己交代,无任何资质的她在医院里当护士,而就在几天前刘某还是这家医院的“医托”。

  “今年6月我来北京找工作,在北京西站我认识

  了一个老乡,老乡知道我来找工作,就推荐我去当‘医托’,说干这个挣钱多,然后我被介绍到这家医院。干了一阵‘医托’后,医院的负责人问我是否学过医,我说在老家的时候学过一阵子草药,他说让我当护士和王大夫在办公室,我负责带患者去取药。我知道是违法的,是不对的,这样做耽误了患者看病。”刘某说。

  手法

  名院附近找猎物 贬低名院抬高诊所

  据刘某交代,她在当“医托”的时候一般在肿瘤医院转悠,看到病人就上前搭讪,问明病情后就和患者说她有亲戚以前也得过同样的病,并且全程护送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刘某说如果遇到看病的湖南老乡,她就会用家乡话跟对方拉近距离,取得信任,对方上当的几率非常高。

  调查发现,整个过程首先由该团伙中“猎物者”负责寻找目标,与患者主动搭讪,并使患者产生前往涉案诊所就诊的意愿。在此基础上,会有“医托”扮演“病友”上前佯装患有同类疾病,为患者带路至涉案诊所并一同看病。此外,等事主看病买药后,会有专门“护送”人员将其送至地铁或公交离开。

  看病

  医生看病问一下病名 就可按“秘笈”开药

  “‘医托’的危害很大,绝不仅仅是骗点钱那么简单”一位负责侦办此案的民警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这其中最大问题是误诊,嫌疑人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开药,对他们来说对症下药是空谈,什么病都是那几套方子,反正治不好也治不死。

  民警还在坐堂的大夫桌上发现了一个开药秘笈,上边把常规的病开什么药都开列出来,谁坐堂不重要,只要问一下病名,再按照这本秘笈开药就可以了。其实,在民警办案中也发现,有的患者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医托儿”,小医院也不正规,可这类患者多是患有疑难或顽固性疾病,有时是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正好着了“医托”的道。

  分账

  高价卖药挂号 诊所医托三七分成

  至于“医托”的收入有多少?据刘某交代,只要她带来的患者在医院开药自己就有200元提成。不过据警方调查,“医托”的收入远不止这200元。

  警方调查发现,作案时该团伙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密切配合,整个诈骗过程环环相扣。经深入调查,涉案诊所一般将成本为几十元的药品以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卖给患者,由诊所收取高额挂号费、药费后,再将获利与团伙成员进行分成。

  其中,事主首次交纳的药费一般由诊所和“医托”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诊所占三成,“医托”占七成进行分割,诊所通过电话“回访”、收取转账汇款、邮寄药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2次联系,所得收益归诊所所有。文/本报记者  李涛

  警方提示

  不要轻信“病友”的话

  防范“医托”莫拿生命当儿戏,民警教您如何识别“医托”:一是不要相信“病友”的话,这些“托儿”一般都是2、3个人,陆续出现在你面前,以病友的身份消除你的戒心。虽然他们能将你的病说得头头是道,这是因为他们事先做了功课。特别是如果他们坚持要带你去医院看病时,一定要提防。

  二是要仔细识别“小医院”。这类医院规模很小,一般也就二层楼,负责人请几个大夫,雇几个护士,再招一大批“医托”就敢开张,目的就是开药,而且以中药为主。所以整个医院就是药房这个地方人多。您如果细看,因为是现搭的草台班子,这种医院化验、放射、住院等设施几乎没有,科室少,医护少。

  三是当有人对您说有“名医”坐诊时,要及时通过上网查询以及拨打医院电话等方式认真核对,不要轻易相信。

2015-07-09 08:35:10浏览2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