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最高限价放开 惠州市民担心药贵

  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

  药品价格的涨跌比资本市场的股市更关乎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这次取消政府限价,药品价格会否大幅上涨,各方对此又持何种看法?近日,记者就这些疑问多方走访了解情况。

  市中心医院:新定价标准尚未下达

  在市中心医院办公楼里,该院副院长兼药学部主任扶玲对记者表示,作为医院,将会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本院药品的价格进行全面的复核。

  根据扶玲的了解,目前药品价格构成分成两大块,一部分属于企业自主定价,即企业根据生产成本拟定价格,并向市物价局提交申请;另一部分属于政府定价,包括医保目录里的药品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由全国统一设置最高零售限价。这意味着政府对所有的销售药品渠道进行管制,药价绝不能超过国家限定的最高零售价,这类药品的临床使用比较规范,价格也相对稳定。

  此次放开最高限价,扶玲表示理解,过去为了遏制药价的不合理上涨,设置最高限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随着医保控价能力逐渐增强,包括该院在内的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均须通过全省集中招标采购确定,药企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三个因素制约之下,此次政策调整后,药品价格并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客观条件。此外,据其了解,6月1日开始将有为期半年的价格专项检查,如果发现不合理定价,很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

  在扶玲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因为最高限价而造成药品供应不足的现象偶有存在,但比例很少。目前医院里至少七成药品是由政府定价,药品价格都在最高限价之下。扶玲表示,广东省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政策,6月1日之后,是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行调整还是重新制定政策,还在等待省级主管部门的落实文件。只有在此之后,才能根据市物价局的价格调整对药品零售价重新核对。

  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类特效药或价格浮动

  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吴小妹告诉记者,以往惠州乃至广东省的药品交易都通过省药品交易中心—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截至日前交易平台没有任何相关通知文件下达。

  “以往我们所有医院都是按照广东省物价局出台的‘三控’标准实行,严格对照‘三控’规定加成,在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范围内实行定价。”至于以后药企竞价会发生何种改变,她表示,以往招标都是各个医院按照自己的需求上报药品通用剂型规格,省里再安排竞价,派医疗机构跟厂家议价,最后在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公布结果。“6月1日以后竞价模式会怎么改变还要看相关部门的政策。”

  说到药价上涨问题,吴小妹认为一些心血管类的特效药、抢救药(普药)生产厂家少,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且生产原料逐年上升,例如蛇毒血清、西地兰等,可能会出现价格浮动。

  基层医疗机构:零差价销售让惠于民

  “最高零售价的取消对我们没影响,因为我们都是进货多少钱就卖多少钱。”汝湖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黄聪林表示。

  汝湖医院院长告诉记者,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均按照省级统一采购价购进,由于实行“收支两条线”,药品基本实行“零差价”模式,以让惠于附近百姓。不过,目前的药品采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广泛使用的葡萄糖采购价格约为0.8元/瓶——这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矿泉水还要便宜,而作为药品,其生产环节无疑要更加严格,成本并不低,这导致药企在生产和销售上并不积极,特别是对于汝湖医院这种镇级医疗机构,由于进货量少,往往需要反复催促才愿意发货。

  那么,分布在市区各社区附近的卫生服务站的状况又如何呢?在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多名医生对记者表示,其药品一般从药品批发企业或当地药企采购,因此最高限价的取消与其并无直接关系。由于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治疗感冒、肠胃炎症等常见病症的药品价格并不高昂,三九、西安杨森等大品牌药企的产品往往价格更高,因此医生在开药时也会从价格、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市民:希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平衡

  “那以后买药会不会越来越贵啊?”这是记者走访市区各大药店对市民进行采访时最常听到的担忧。药价是否将上涨已成为药品取消政府定价后市民的一块“心病”。

  在市中心医院,一名年轻妈妈带着年幼的孩子在药房排队等待取药,这次她是来帮4岁的女儿和60多岁的家公取药的。“女儿要开一点维生素倒无所谓,但我家公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开降压药,一年上千元,我担心以后药价涨起来,我们这些市民要怎么办?”陈女士一声叹息。记者发现和陈女士一样担忧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强药价的监管,维护市场平衡。

  “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记者走访的大部分药店都一问三不知。在江北某小区开药店十年有余的王阿姨听闻政府取消药品定价,表示对小药店来说这个政策影响不大,他们的零售价还是以药企定价为准。“以前药企根据政府标准定价,我们根据药企定价。现在取消政府定价,那药企怎么调整,我们还是跟着怎么调整。”说到药价涨幅问题,她表示,“我觉得变动应该不会很大吧,毕竟他们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啊。”

  市物价部门:目前实行6个价格变化区间

  那么,市物价部门是如何确定药品价格的?“三控政策”又是怎么一回事?

  对此,记者联系了市物价局收费管理科,该科工作人员柳小姐告诉记者,从2010年至今,市物价局一直执行的是省物价局《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在实际定价上没有太大空间。此次国家政策调整之后,惠州药品价格的调整应属必然,但具体如何调整,也在等待广东省相应落实文件的通知。

  市物价局提供的文件显示,包括惠州市在内的广东省药品价格,从2010年以来所执行的“三控”管理,指的是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采取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的管理。其中,最高零售价顾名思义是指实际零售价格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最高限价,实际供货价控制的则是厂家出货价或进口药品的口岸价,流通差价率则对流通环节的差价率同样实行最高限制。

  具体到价格计算上,无论是药品批发企业还是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商店,执行的都是同一套公式,只是在差价率和差价额上存在区别,共分为6个变化区间。购进价格在每支(瓶、盒)2000元以下药品的销售价格为购进价格乘以1+差价率加上差价额,2000元以上的则不计算差价率,只在购进价加上差价额即可。此外,此次政策调整后依旧需要政府定价的药品,即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并不在“三控”范围。

  记者注意到,根据目前“三控”政策,不仅批发和零售渠道的差价率和差价额差异明显,在零售环节中,医院和药店也存在显著区分,其特点是医院的差价率显著低于药店,但差价额反而高于药店,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医院的最高限价要低于药店。根据上述文件的附件计算,以每支(瓶、盒)在10元至40元之间的常用药品为例,医疗机构的差价率为15%,差价额为1元,零售药店的差价率为30%,差价额为0.5元,即使以最低10元的购进价格计算,零售药店也要高于医疗机构。

  ■观察眼

  “药改”

  只是医改序曲

  在医保控制、集中采购和药企竞争的综合作用下,药品价格全线飞涨的可能性不大。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最高限价的取消对包括惠州在内的药品市场、医疗机构的整体影响却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长期形成的“以药养医”模式让药价和诊疗费用都存在严重扭曲,而且彼此纠缠,破解困难。对药品价格的管控在内的政府行为,往往既扮演解铃人又扮演系铃人的角色——解决老问题带来新状况。比如,最高限价在一定时期内确实限制了药价高企,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其实际效果开始显得跟不上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就在于,对一个已经形成充分竞争的药品市场来说,即使只是最高限价而非直接定价,同时符合市场变化和各方预期的价格如何厘定,只会愈加困难,直至不可实现。限价过低,药厂不愿意生产,医疗机构和药店无药可卖,只能寻求价格更高的替代药物;限价过高,则又失去管控意义。

  放开最高限价,将价格更多交于市场决定,只是医改的序曲,而非结束。并非巧合的是,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中药饮片除外的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知多D

  药品定价放开

  并非“一刀切”

  依旧需要政府定价的药品:

  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吗啡和美沙酮等)

  调整后通过市场定价的药品:

  1.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探索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2.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

  3.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4.其他原来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继续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2015-05-19 09:22:25浏览1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臂晒黑后美白的方法有哪些
手臂晒黑后美白的方法主要有日常护理美白、食物调理美白、医美项目美白等。1、日常护理美白:做好防晒是美白的基础,外出时应尽量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外出,必须外出时要穿防晒衣、戴遮阳帽、太阳伞等,还可涂抹防晒霜。清洁方面,可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定期清洁手臂皮肤,去除老化角质和污垢,促进美白产品的吸收。2、食物调理美白: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C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有助于皮肤美白。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如坚果、橄榄油等。还可适量饮用牛奶,其富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美白。3、医美项目美白:光子嫩肤利用高能激光对皮肤进行治疗,可以分解皮肤中的色素颗粒,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改善皮肤暗沉,使手臂皮肤变得白皙光滑。水光针是通过微针注射的方式,将透明质酸等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皮肤真皮层,不但能够补水保湿,还能促进美白成分的吸收,让皮肤从内而外透出光泽。果酸换肤则是使用高浓度的果酸促使皮肤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对改善皮肤暗沉、粗糙有一定效果。建议想要美白的人群,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同的美白方法效果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理想的美白效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手臂上会长很多小红点点吗
手臂上在多种情况下会长很多小红点点,比如因皮肤过敏引发的湿疹,或还有可能是由于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等导致血液逸出血管外而引起的紫癜,表现为皮肤、黏膜下的瘀点、瘀斑。湿疹的诱发因素众多。内在因素如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外在因素则是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以及接触化学物质等。湿疹初期手臂皮肤会出现红斑,紧接着红斑上迅速出现密集分布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瘙痒感明显,搔抓后可能出现糜烂、渗出。紫癜中常见的过敏性紫癜,多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有关,表现为皮肤紫癜,常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初期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表面,按压不褪色,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等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针对手臂上的小红点点,治疗方式因病而异,但都需根据医嘱进行。对于轻度湿疹,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能有效抗炎、止痒。若伴有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类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来缓解过敏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血小板减少严重,可能需输注血小板,同时可使用提升血小板的药物,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氨肽素。若发现手臂上出现很多小红点点,不要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日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勤换洗衣物、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如果小红点点持续增多、伴有发热、腹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接受针对性治疗。
汤志水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手臂抽脂塑身衣穿多久
手臂抽脂后塑身衣穿戴时间因人而异,若恢复佳、抽脂量适中,约3个月即可;但恢复差、抽脂量大或皮肤松弛严重,可能需6个月甚至更久。此外,患者年龄、皮肤弹性、术后护理等因素也会影响塑身衣穿戴时间。如果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抽脂量适中,那么塑身衣可能只需穿戴3个月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塑形效果。然而,如果患者的恢复情况不佳,抽脂量较大,或者皮肤松弛程度较严重,那么塑身衣的穿戴时间可能需要延长至6个月,甚至更久。这是因为塑身衣在术后主要起到压迫止血、减轻肿胀、促进愈合、预防皮肤松弛和凹凸不平的作用。穿戴时间足够长,可以确保这些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但除了个人恢复情况和抽脂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塑身衣的穿戴时间。例如,患者的年龄、皮肤弹性、术后护理情况等。年轻患者皮肤弹性较好,恢复速度较快,可能穿戴塑身衣的时间会相对较短。而老年患者皮肤弹性较差,恢复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穿戴塑身衣。此外,术后护理情况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加速恢复进程,从而缩短塑身衣的穿戴时间。建议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塑身衣的穿戴时间。在穿戴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还应选择适合自己体型、松紧适中的塑身衣,避免选择过紧或过松的款式。过紧的塑身衣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导致不适;而过松的塑身衣则可能无法起到有效的压迫和塑形作用。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健身后失眠的原因
小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为了增强体质和塑造身材,他坚持每天晚上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原本沾床就睡的他,现在即使在疲惫的健身后,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常常要辗转反侧一两个小时才能勉强进入梦乡。小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因素,初步判断他的失眠与过度健身以及不合理的健身时间安排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10%-15%的健身人群在进行健身活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失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我国,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因健身引发的睡眠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健身与睡眠的正常关系】在正常情况下,适度健身对睡眠有着诸多积极影响。当我们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使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代谢状态。同时,健身还能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让我们产生愉悦感,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然而,当健身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时,这种良好的关系就可能被打破,进而导致失眠。【健身后失眠原因分析】01运动时间不当临近睡眠时间进行高强度健身是导致失眠的一个常见原因。我们的身体有着自己的生物钟和睡眠节律,在临近睡觉的时候,身体会逐渐进入放松状态,为睡眠做好准备。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会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起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同时体温也会升高。这种身体的兴奋状态和较高的体温,会打乱我们正常的睡眠节律。02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后,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的作用是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应对高强度的运动挑战,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然而,运动结束后,这些激素并不会立刻消失,它们会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难以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会感觉思绪活跃,难以入睡。03心理因素有些健身者过度关注健身效果,总是担心自己的训练不够到位,或者对自己的身材变化不满意,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在健身后持续存在,影响睡眠。另外,健身带来的成就感也可能使大脑持续兴奋。当我们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训练,或者突破了自己的某个健身目标时,会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这种兴奋感可能会让我们在晚上难以入睡。04个体差异不同人的身体素质、生物钟、睡眠敏感度等都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人对健身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的身体对运动的刺激更为敏感,即使是适度的运动,也可能会使他们在健身后难以入睡。【应对健身后失眠的方法】01调整运动计划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运动强度是解决健身后失眠问题的关键。①首先,要避免在睡前3-4小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可以将运动时间安排在白天或者黄昏,这样在睡前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平静。②其次,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不要一开始就进行过于高强度的训练,而是要逐渐适应,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对于刚开始健身的人,可以从每周2-3次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如慢跑、快走等,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频率。02饮食调整健身后的饮食选择对睡眠也有很大影响。①推荐在健身后摄入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是一种能够帮助身体合成褪黑素的氨基酸,而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牛奶、香蕉等食物中就富含色氨酸,可以在健身后适量食用。②同时,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含有咖啡因和大量糖分的食物或饮料。在健身后,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给肠胃造成负担,影响睡眠。03心理调节缓解健身焦虑、放松身心对于改善睡眠也非常重要。①可以尝试一些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在健身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或者躺下来,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再慢慢地呼气,排除杂念,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②还可以在健身后泡个热水澡,同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在放松的氛围中逐渐平静下来,为睡眠做好准备。04睡眠环境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调整睡眠环境,包括温度、明暗程度、安静程度等。还可以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让身体在睡眠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和放松。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