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民进中央:振兴我国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时表示:“愿与世卫组织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中医和西医相比处于越来越弱势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中医床位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床位的13%;中医门诊人数占全国总门诊量15%,住院服务总占比11.9%;全国中医药机构人员由解放初80万降至现在20万;中成药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22%;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中药市场的3%~5%,日韩的洋中药占据七成比例;中医院的药品中中药仅占40%;全国老中医专家仅1500人左右;中医院校毕业生仅3成可以当医生(很大一部分去从事医药代表等行业)。许多老中医呼吁,这样下去,中医药有消亡的危险。

  导致目前中医药窘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上五次“存废”之争,使得中医药大伤元气,西医渐成主流;二是对社会公众的正规中医药科普教育非常少,人们对中医药误解颇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发展;三是当前医疗管理体制西化,使得中医药独有的特色和技术发展受限;四是现行的中医药教育体制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五是未能利用好当今科技手段切实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为此,建议:

民进中央:振兴我国中医药事业

  一、深入调研,尽快推动《中医药法》出台

  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亟需正式法律的有效保障。目前中医药行业的指导性法规是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但该条例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动国家出台符合中医特色和中医规律的《中医药法》很有必要。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并重点就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师考核评定、中药制剂、中药道地药材、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二、积极宣传,努力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

  中医药的疗效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由于近年来中药材质量下降、“江湖郎中”假中医之名行骗,以及媒体上各类“养生大师”的虚假宣传,严重毁坏了中医药的声誉。同时,国民在科学素养提升的同时,绝大多数人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并不了解,难免出现以现代西方科学标准来考量传统中医药,得出中医药不是科学的结论。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科学的宣传的第一位的。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要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大力宣传中医药,弘扬中医药文化,逐渐提升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同时要严格执法监管,大力取缔非法中医、清理各类虚假中医养生节目,以积极、科学的手段为中医药正名。此外,还要大力培养中医药国际交流(对外翻译)人才,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三、多措并举,切实提升中医药疗效

  改进中医药疗效是改变人们对中医药误解的当务之急。建议:一是修改《药典》。现行要点对中药的使用剂量规定过于谨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按药典剂量基本无法治病。建议通过科学的试验分析得出安全用药标准,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剂量。《药典》应适当增大弹性,增强医生用药的自主性,临床效果才会好。二是规范中药材种植,大力推广道地药材,从源头确保中药的疗效。三是科学推广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符合现代人们的使用习惯。因此要加大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力度,对于疗效明确的中药配方颗粒要大力推广。这也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

  四、大胆创新,着力改革中医药教育

  要根据现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大胆创新,着力改革中医药教育。一是课程内容改革。建议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只学中医药学,四年级可开设一些西医课程;西医专业的学生也要开设中医课,尤其是中医基础和中药方剂课程;要加大中西医结合课程的比重,加大关于现代诊疗设备方面课程的比重。二是办学体制改革。建议中医药院校多设立交叉学科,让学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甚至学物理、哲学的并对中医药感兴趣的学生,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进行融合,培养综合性人才,为推动中医现代化服务。三是要大力推动“师带徒”模式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并在中医师资格考核方面出台相关规定,探索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中医师考核鉴定体系。

  五、顺势而为,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也必将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要顺势而为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现代化。一是要以国家级机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内大型企业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IT技术为基础,建立以“国家中医药大数据库”、“中医交互式搜索引擎”、“中医知识智能服务引擎”为核心的开放型国家级中医药知识智能服务平台,形成面向医生、个人、科研人员、中医院校师生、中医药企业的四大服务平台(临床、科研、教育、新药研发),从而支撑我国中医药行业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化中医诊断设备,解决望闻问切的人工诊断问题,如脉诊仪、舌像仪等。四诊仪的突破将是中医诊断现代化革命性突破。建议国家出台政策,让社会资本有兴趣进入这个行业,鼓励IT行业大力发展医用传感器和芯片。鼓励研发简便低价可靠的四诊设备,普及化应用,甚至变成家庭可用,并对获得医疗设备许可的设备开绿灯,以尽快普及应用。

2015-03-04 18:42:08浏览14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妇手指疼挂什么科
产妇手指疼可根据不同病因考虑挂妇产科、风湿免疫科、骨科、康复科等科室。1、妇产科:产妇在产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关节韧带松弛,进而引起手指疼痛。妇产科医生对产妇产后的身体状况较为了解,能够判断手指疼是否与产后身体恢复情况相关,如是否因产后过度劳累、抱孩子姿势不当等因素引发,同时可给予相应的产后康复建议。2、风湿免疫科:如果产妇除手指疼痛外,还伴有肿胀、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时症状明显,活动后稍有缓解,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所致。风湿免疫科医生可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关节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并给予专业的治疗方案。3、骨科:若手指疼痛是由外伤引起,如不慎扭伤、拉伤,或者有明显的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是手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损伤。骨科医生能够通过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判断损伤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固定、物理治疗等。4、康复科:对于因产后长期重复手部动作,如抱孩子、喂奶等导致的手指肌肉劳损,引起的疼痛,康复科医生可通过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如按摩、热敷、理疗等,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手部功能恢复。产妇出现手指疼的情况,不要自行盲目用药或处理。建议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疼痛的具体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时间、诱因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宫缩乏力对产妇的影响有哪些
宫缩乏力对产妇可能产生产后出血、产程延长、感染、生殖道瘘等多方面影响。针对宫缩乏力,建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鼓励产妇在产程中合理进食,摄入足够的能量和水分,维持体力。1、产后出血:宫缩乏力时,子宫肌纤维不能有效收缩,无法对胎盘剥离面的血管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导致产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严重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2、产程延长:正常宫缩是推动胎儿娩出的关键动力,宫缩乏力会使产程进展缓慢,初产妇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为滞产。长时间的产程不仅使产妇体力大量消耗,还易导致产妇精神疲惫、焦虑,进一步加重宫缩乏力,形成恶性循环。3、感染:产程延长增加了产妇阴道检查、剖宫产等操作的机会,且胎膜长时间破裂,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加之产妇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产褥感染,影响产妇产后恢复。4、生殖道瘘:若第二产程延长,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导致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等生殖道瘘,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对于经处理后产程仍无明显进展或出现胎儿窘迫等紧急情况,应及时果断地选择剖宫产,确保母婴安全。产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量等,积极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褥感染产妇取什么卧位
产褥感染产妇宜取半卧位。半卧位有利于恶露引流,使感染局限在盆腔,减少炎症扩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和循环,对产褥感染产妇身体恢复较为有利。产褥感染时,产妇的生殖系统存在炎症,会产生恶露等分泌物。若采取平卧位,恶露可能会积聚在子宫和阴道内,不易排出,而半卧位可借助重力作用,让恶露更顺畅地经阴道流出,降低宫腔内积血、积液的风险,从而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扩散的可能性。半卧位通常能使盆腔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当发生感染时,炎性渗出物可因重力作用流向盆腔,在盆腔内形成局限性脓肿,避免炎症向上蔓延至腹腔,引发更严重的腹膜炎等并发症,有利于控制感染范围,减轻全身感染症状。此外,半卧位还可使产妇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肺部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这种体位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对产后身体较为虚弱的产妇较为重要。对于产褥感染产妇,建议保持半卧位的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身体恢复情况而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半卧位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局部受压过久。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如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处理或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妇渴了喝什么能解渴
产妇在产后身体处于特殊状态,水分流失较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来解渴,可以选择的解渴饮品包括温水、红糖水、蔬菜汁、水果汁等。1、温水:这是比较适宜产妇的解渴饮品。温水能迅速被身体吸收,有效补充水分,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而且通常不会对产妇的胃肠造成刺激,产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温水温和的特性有助于保护胃肠。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随时饮用适量温水,都能快速缓解口渴感。2、红糖水:红糖水不仅能解渴,还具有暖宫、促进恶露排出的作用。产后适量饮用红糖水,对于身体恢复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红糖水不宜饮用过多或过久,一般产后7-10天较为合适,以免摄入过多糖分,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和血糖水平。3、蔬菜汁:例如胡萝卜汁、菠菜汁等。蔬菜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解渴的同时能为产妇补充营养。将新鲜蔬菜洗净后榨汁,可适当加热后给产妇饮用,避免生冷食物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4、水果汁:包括苹果汁、橙汁等。水果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利于促进产妇恢复。但要注意选择新鲜水果自制果汁,避免购买含有大量添加剂的罐装果汁。同样,需将果汁温热后给产妇饮用。建议产妇在产后口渴时,要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饮品,这些可能会影响产妇身体恢复以及乳汁分泌,进而影响宝宝健康。在制作蔬菜汁和水果汁时,务必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卫生,防止因饮食不洁导致产妇身体不适。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