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2003年12月,朱进中夫妇带着孩子们同本报记者及读者代表合影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当年大宝集团援建的校舍楼如今已废弃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朱凤坤和母亲杨桂香在院子门口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朱福龙成为了一名装修工人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朱康康在自己的美发店里

  

内地因艾滋病产生孤儿7.8万人

 

  刘光从事塔吊操作工作

  导读:今天是第27个国际艾滋病日。11年前,北京青年报记者曾赴河南商丘柘城县双庙村,对当地爱心人士朱进中收留50多名艾滋遗孤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巨大社会反响。2005年1月13日,朱进中因病去世,距今将满十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政府对艾滋病人及其遗孤实行“四免一关怀”等一系列救助政策的十年。

  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8月,我国内地因感染艾滋病父母双亡的孤儿有8644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数字是,“中国有7.8万个孩子因为艾滋病而失去了双亲或单亲”。十年之后,朱进中曾收留过的遗孤们现状如何,值得我们给予关注。而他们的经历和境遇,似乎也代表着艾滋遗孤群体的缩影。

  双庙孤儿

  朱小峰和朱福龙近来的“工程”,是为柘城县皮革厂刚建成的宿舍大楼装修。一天干下来,他们各自能领到90元工资,外加20元饭补。虽然薪水低了一些,但比起刘光,这份工作更安全——刘光在工地操纵19层楼高的塔吊,前几天,当他徒手攀爬下来时,脚底板不小心扎了一根钉子。

  以危险为代价换来的月薪,是令同伴们羡慕的5000元。

  不过,这样挣钱养家的方式,若和二十几年前他们的父辈比起来,其危险性和困苦程度实在算不得什么。

  90年代的柘城县双庙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东转西转不如去血站,胳膊一伸一蜷45元。”共用针头、无检测,混乱的卖血很快演变成一场血殇。

  此后,“双庙”成了一个令全柘城谈之色变的地名。这个不到3500人的村子里,有大约1200人参与过卖血,其中700多人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据报道,全村30至50岁的村民中,90%未能幸免。有的家庭夫妇二人双双离世,留下遗孤无人照料。

  24岁的刘光、20岁的朱小峰和19岁的朱福龙均来自柘城县岗王乡双庙村。在聚会中,刘光提起了朱进中:“今年是十周年(忌日)了吧,回来的人可能会多。”2005年1月13日,朱进中带村民去北京抽血化验回家途中身染风寒,在被送往北京救治后去世。

  在朱进中去世前,刘光和小峰的父母都因参与卖血双双患病身亡。福龙的父亲死于艾滋病,母亲则患病至今。衣食无着的刘光当年曾被二叔送到双庙村朱进中家中寄养,小峰和福龙的境遇也是如此。当时,被送到朱进中家的艾滋孤儿越来越多。

  朱进中是当地的一名农民,也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早年间他在卖血中不幸染病,靠社会捐赠和微薄积蓄,支撑起了一个叫“关爱之家”的艾滋遗孤收养所。从2002年到2004年,五十多个孩子幸运地进入了朱进中的“辛德勒名单”。

  关爱之家

  前几天,一个叫做“关爱之家”的微信群让当年的小伙伴们重新建起了联系。建立微信群是袁晓燕的主意。今年早些时候,身在广东的袁晓燕在微信上招呼了一声朱凤萍。朱凤萍是朱进中的大女儿,而袁晓燕曾被朱进中夫妇认作干闺女。

  刚建起微信群的时候,凤萍记得大家纷纷在群里表达思念之情,说今年要回“关爱之家”聚一聚。

  从2002年年底开始,遗孤们先后进入“关爱之家”。很多原本伴随着孤单和歧视成长的孩子,在“家”里获得了关爱和温暖。

  “关爱之家”是当年孩子们“三段生活”中的第一段,幸福且短暂,艰辛都由朱进中一个人扛着。遗孤李强在回忆起2003年和小伙伴们的一次北京行时,只记得到红十字会吃饭、参观科技馆、看3D电影,后来他才知道,“进中叔因为‘关爱之家’经济困难四处求援,那次是带着我们进京去寻求媒体关注的。”

  国家政策的出台,为朱进中卸下了一些负担。2003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针对艾滋病问题的“四免一关怀”政策。按照相关政策,“关爱之家”的孩子们可以免学费到本村的双庙小学和县里的实验一中就读。

  2003年冬,开始有各路记者出入朱家的院子,经过媒体报道,双庙“关爱之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各界纷纷出资捐助,影响同样波及到了当地政府。在18天时间里,柘城县建成了一座“阳光家园”,并以“关爱之家”没有相应资质为由,要将这五十几名孩子接收。

  2004年1月29日,双庙的五十余名孤儿被带到了村东南几公里外的岗王乡“阳光家园”,但他们领到的救助金另有来源。据报道,当时中央电视台全台5000名员工为关爱之家的孤儿捐款100万元,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专门用作这批孤儿的生活费,标准约为每人每月150元。可是,多个孩子表示:领了这笔钱,就不能再领政府给的救助金了。

  小峰说,在阳光家园时,他们天天吃咸菜,喝的“米汤”里也没有米。福龙则回忆说“馒头都是酸的”,后来上中学时,每月150元生活费也只能吃得起馒头夹辣条(5毛钱一包的小食品)的“套餐”。

  孩子们还感到,“阳光家园”里的教育质量反而不如之前在家里上的村办小学,“转过去以后,我们学习全都下来了”。此外,“阳光家园”福利院式的集中管理,也给孩子们造成了困扰。除了严控出行和家人来访之外,统一发放的衣服也让他们难堪。有的孩子回忆说,他们在外面都不穿“阳光家园”发的衣服,担心衣服会暴露自己的身世。

  “自愿辍学”

  不到半年,几个大些的孩子就离开了“阳光家园”,直接原因是跟保安打架。

  “那胖子说话太难听,都是针对我们,”刘光说。有一次双方“戗戗”起来动了手,男孩们集体抄家伙去找那个保安评理,女生们也跟在后面助阵。虽然并没打起来,但事情闹大了,为首的刘鑫、朱迎博等大孩子被“开除”,早早走上了打工之路。

  后来还有一些孩子离开了“阳光家园”。史小兵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通过母婴传播),被迫离开阳光家园,与同样患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自行上学、工作,据称目前身体状况稳定。而另两个染病的孩子王郭颖和朱然然,则已不幸离世。柘城县民政局的一位李姓主任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阳光家园”后来被改成了一个养老中心,其中一部分屋舍租用给了当地的“恒康”医院,成了老年公寓。

  在遗孤中,也有些孩子中途被收养,比如朱小峰和他的哥哥朱小豹。

  进入“阳光家园”不久后,小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送到了豫南(信阳或南阳)一户人家,据称对方家里有个儿子,但是“傻”,想收养一个孩子。仅一个多月后小峰便回到了柘城。“他儿子老是打我,我就让他们把我送回来了。”

  小豹比小峰大三岁,还在“关爱之家”时,他作为首先被挑中的孩子就被送到了河北石家庄的一户人家。据双庙的中国民间艾滋病协会会长朱龙伟回忆说,小豹被收养一年多后又回到柘城,原因“与转户口不方便有关”。

  朱小豹回来后继续在县里读书,学习不错,但他却错失了大部分同伴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高考机会,原因是伙同他人偷盗摩托车被拘。朱福龙和小峰回忆:“他当时跟着别的混混‘连’在一起,没钱花了就去偷摩托车,大概值2000块钱。当时记得他进去了不到一年时间。”

  小峰记不清哥哥当时的年龄,也不确定后者是否被判刑。多年来兄弟俩联系甚少,小峰说,小豹目前在浙江义乌打工,近三年来都没有回来过。

  留在柘城的孤儿们,一批接一批,进入县第一实验中学寄宿读书。然而初中二年级成了很多遗孤的一道坎。刘光、凤萍、小峰、福龙和康康都是在初二这一年选择辍学,原因基本是:学习跟不上、生活难以维持。

  根据“四免一关怀”政策,以及河南省安置抚养艾滋病致孤人员的相关措施,这个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可免费就学,大中专阶段则比照特困生给予救助。双庙走出来的孩子们享受到了这个待遇,但在生活方面,给他们提供支持的,仍然是那笔每人每月150元钱的捐赠款,难以满足日常所需。

  个别一些孩子坚持读了下来。谭何伟的家境原本尚可,但母亲患病后四处求医,很快就因病致贫。成绩更好的姐姐放弃了学业,把机会留给了他,这种情况让谭何伟“感觉没有退路”。上大学后,他每月得到的生活补助涨到了200元。谭何伟考取了某医科大学,目前在读研究生,是目前已知孤儿中前景最光明的一个,不过,自卑在这个孩子身上很容易发现。

  更多的孩子选择了放弃。最终,他们和“阳光家园”签订了一份协议,表示自愿辍学,并解除和家园的抚养关系——包括那笔每月150元的生活补助。

  2006年,在“阳光家园”的协调安排下,刘光、刘同、刘鑫、朱慧玲、朱春红等七八名遗孤被送去了福建莆田的一家工厂。刘光回忆道:“院长把我们送到的当天下午就回去了,给我们一人留下最后150块钱。以后我们和‘阳光家园’就再没有联系了。”

  四处漂泊

  大部分的遗孤们,都经历过几年的漂泊时光。

  在柘城县商业街北口,有一家叫“丝念造型”的美发店,门脸窄小。朱康康一人身兼老板、美发师、勤杂工数职。今年年初,他在县城盘下了这个店,开启了自己一份小小的事业。

  当年辍学后,他随哥哥朱迎博去过广州,后来独自闯荡肇庆、南通、广元。他还曾经辗转到了北京,在朝阳区团结湖边上的一家美发店里做学徒。当时的师傅也是柘城人,对1岁丧父、母亲改嫁的康康同情有加,在工作和生活上对他悉心照顾。康康第一次有了和父亲相处的感觉。

  “我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个贵人,他教会了我谋生的本事。”等活儿的时候,他会抱着一只几个月大的泰迪犬——那是他从一个狗贩子手里解救出来的,也是个“孤儿”。

  刘光被送到莆田的工厂后,发现工资挣得最多的一次只有1200块,跟那些熟练工人没法比。之后,他又在广东和新疆漂泊打工,最终学了开塔吊这门技术。

  凤萍则东奔西走,在三个影视剧组里面打过杂,当过保安,回县里做过协警,在美甲店里打过工,最近谋得了管理公共自行车的差事,待遇不错。

  小峰辍学后在家待了一年,然后去过北京、天津、深圳、中山、苏州,在仓库里开过叉车,当过生产线工人。

  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儿来,这是他们内心的禁地。“只要一提自己是哪来的,别人就离你远啦。”刘光说,“我肯定不提过去,让它烂在了肚子里。因为牵扯到艾滋病,我们跟普通孤儿不一样。”

  然而,当遗孤们想告别漂泊、安定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成家很难。

  多年前,刘光娶了邻村的一位父母双亡的艾滋遗孤为妻,两人育有一双儿女。这是这批遗孤中最顺当的一桩婚事。

  回到县里工作的凤萍,先后处过三个对象,彼此建立起感情后,却无一例外地遭遇到对方家长的反对。其中两个对象的父母都在政府部门上班,对她的身世十分介意。另外一个男朋友是邻村花桥人,对方家人不仅反对,还逼着凤萍去验血。

  在外地把婚恋问题解决,倒是一个办法。在广州打工时,小峰认识了一位来自广西百色的姑娘。他只有通过“慢慢说”的方式把出身艾滋村的信息透露给对方,直到婚后妻子怀孕时,真相才被他和盘托出。当时妻子惊恐万分,一度想把孩子打掉,在小峰证明了自己的健康后,儿子得以于半年前降生。

  回到柘城

  距离朱进中农历腊月初四的忌日只有一个多月了,当年的这位“叔叔、父亲”已离世整整十年,再加上迫近年末,遗孤们将纷纷踏上归途,十年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朱进中的葬礼上曾为他披麻戴孝。

  凤坤今年早早结束了在上海打工的生活,回到家里照顾做了手术的妈妈杨桂香,另外还要去看望三爷爷、三奶奶——他们在十四年前即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如今病情得到了控制。

  “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动了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据估算,目前的双庙村仍有不到200名艾滋病人,死亡率在逐年降低。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艾滋病总病死率降低了64%。如今的双庙村艾滋病人,每人每月从当地卫生部门领取300元医疗补助和260元生活补助。

  凤坤感到,从1996年开始有人染病至今,村民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始时,村民们“绕着得病的人家走”、“以为从空气传染”,后来看到朱进中等人往返大城市带回的健康宣传材料,蒙蔽才被逐渐解开。

  刘光也回来了。他感到,原先对他颇为排斥的亲戚们,如今开始以正常的方式同他交往。有一次过年,某位表亲还破天荒地留他在家吃了顿饭。

  福龙工作后没有走远,以免让患艾滋病多年的妈妈独自在家。为了照顾妈妈,福龙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县城的工地和家里。这个家的担子,现在全扛在小泥水匠福龙一人的肩上。

  朱进中的遗孀杨桂香守在家里,当年她因患黄疸病,转氨酶偏高,随朱进中卖过一两次血后即被制止,因祸得福地躲过一劫。

  在村中心的位置,曾经被孩子们挤得满满当当的二层小楼,现在只住着杨桂香和凤坤母子二人。当年由大宝集团捐建的另一座二层学校校舍,如今在院子东侧废弃着。每当遗孤们零零星星地回到“家里”,杨桂香会把堂屋里的朱进中遗像收起来。她不忍心看到孩子们行大礼。

  据估算,当年于绝境中被朱进中收留的50余名艾滋遗孤,目前最大的27岁,最小的16岁,大半中途辍学,在大专院校读书的约占七分之一,一人有过犯罪记录,一人离家出走,两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一人患病至今。

  (文中朱小峰、朱福龙、朱凤萍、朱小豹、李强、谭何伟为化名)

  新闻背景

  2003年

  2月16日,朱进中的“关爱之家”正式成立。

  9月,温家宝参加世界联合国艾滋病大会时提出,中国将对艾滋病患者及后代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12月1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对朱进中事迹进行报道。此后收到捐赠款100万元。此款由商丘民政局负责发放给曾在“关爱之家”的孩子,每人每月150元。

  12月4日,北京青年报连续刊发有关“关爱之家”报道。三天之内,为“关爱之家”的55名孩子募捐了7万余元人民币和价值10万余元的物品。

  12月10日,柘城县政府研究决定修建“阳光家园”。

  2004年

  1月29日,原先在“关爱之家”的大部分孤儿陆续转入“阳光家园”,“关爱之家”关闭。

  2月,河南省政府公布该省“艾滋孤儿”达2026人,并宣布从当年起投入1025万元在各地修建艾滋孤儿院,免费接收孤儿。

  2005年

  1月13日,朱进中因病去世。

  2月8日(大年三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上蔡县芦岗乡“阳光家园”,看望艾滋遗孤。这个群体开始慢慢长大。

2014-12-01 07:56:34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