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旧注射器回收制成饭盒 家庭医疗废弃物处置存空白

举报/反馈
2014-07-11 09:02:44

  据《新闻晨报》报道,医院的角落里,立着醒目的黄色垃圾桶,有些上面还会有“警告”、“感染性废物”的标志,提醒大家医疗废弃物的危险。医疗废弃物,被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为头号危险废物。医院处理医疗废弃物也有一套相当严格的程序。

  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对于家庭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却是空白。比方说一个糖尿病人,如每天在家注射2次胰岛素,那一个月就有60个针头和注射器需要丢弃。其他还有使用过的棉球、棉签、纱布、敷料、输液袋等,这些“头号危险废物”大多被作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民盟成员施莉莉通过社情民意向上海市政协反映:“医疗废物常含有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进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随意丢弃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经晨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医疗废弃物甚至存在被通过非法渠道回收、再利用的可能。

  家庭医疗废弃物亟需规范回收。

  医疗废物作生活垃圾丢弃

  每天17时30分,是章先生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他拿出家庭药箱,从里面抽出酒精棉花,将腹部皮肤擦拭干净。随后,拿出注射器,安好针头,将针筒旋钮调到所需剂量,吸入胰岛素。一切准备就绪,他将针头刺入已消毒部位的皮下,药液顺着注射器流入体内。注射完毕,针头缓缓取出。这样的注射章先生每天要进行2次。

  章先生说,4年前,他查出糖尿病,医生嘱咐每天早饭和晚饭前都要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4年来,他从不敢马虎。每次注射胰岛素,针筒可以重复使用一两次,但针头都是一次性的。因为没有统一的回收地方,这些棉球、针头等医疗垃圾都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理掉。同样,在一些社区还有很多家庭病房,也会产生很多医疗废物。一些被家庭医生带走,但也有一些被直接丢弃。

  “虽然不懂医疗常识,但随意乱丢,肯定会有很多隐患。”章先生说,希望这些家庭医疗垃圾有正规的去处。

  民盟成员施莉莉通过市政协社情民意反映,目前家用医疗废物乱丢弃现象较为普遍。家庭经常产生的医疗废物有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敷料、一次性针筒、输液袋、胰岛素注射针、一次性血糖测试纸等。以糖尿病为例,中国的糖尿病人目前有9200万,仅上海就有约180万。根据病理学推测,其中需注射胰岛素的病人约占30%,现在主流的注射方式还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名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每天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械2-3次,一个月就有60-90个针头注射器要丢弃。即使是使用新式的无针形注射器,其给药口等多个部件仍是一次性产品,需要随用随弃。那每个月被糖尿病人丢弃的针筒针头,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了。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或场所回收这些医疗废物,多数家庭把它们当作生活垃圾处理。

  居委会称没政策不敢回收

  一次性针筒、输液袋,这些在家中产生的医疗垃圾,在小区里是否应该设立一些回收点呢?

  林云居委会书记董菊兰说,小区过期药品有统一回收,但家庭医疗垃圾没有固定回收站,也没有居民有这方面的需求。记者拨打了欧阳、凉城等多个居委会,对方均表示“未听说过有家庭医疗垃圾固定回收站”。有些居委会干部还告诉记者:“上面没有政策,我们不能回收,何况医疗垃圾有些可能还带着病菌,这种东西收进来‘吓牢牢’的。”

  记者在虹口株洲路上一小区看到,虽然垃圾桶已进行分类,比如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但保洁人员说,垃圾分类在该小区并没有严格推广,居民仍“打闷包”,有害垃圾桶里见不到“有害物”,还是一些餐厨生活垃圾。

  无人拿到社区中心处理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曲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自己家里有医疗废物,是否可以送到中心来处理。护士告诉记者,完全可以拿过来处理。但她在中心工作多来,从未见到有市民主动将家里医疗废物送过来。

  同样,在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当班医生带记者来到他们的医疗废物处理处。他告诉记者,在中心,医疗废物会经过严格的分类,比如生活垃圾有小药品、药盒、外包装袋等都装入黑色垃圾袋,但这些生活垃圾一旦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就属于医疗垃圾处理范畴。医疗垃圾包括针头、针筒、皮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器械,被病人血液等污染的物品等要装入黄色垃圾袋。但这名医生表示,目前没有市民会专门将家庭医疗废物送到这里来处理。

  随意丢弃造成病原感染

  施莉莉说,随意丢弃家用医疗废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是医疗废物常含有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进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二是注射针头等损伤性废物如处理不当,特别是被儿童接触后,易刺伤人体,造成病原微生物感染。三是医疗废物易变质发臭,滋生蚊蝇,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蝇媒介传播疾病。

  市疾控中心也佐证了施莉莉的说法,随意丢弃的医疗废弃物确实存在很大的危害。

  “一旦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就属于医疗废物。”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科长朱仁义说。医疗废物是一类特殊的医疗垃圾,包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乃至数百倍,具有很强的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的危害,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其列为1号危险废物。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因子,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直接进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

  建议社区医院设回收点

  施莉莉提出了她的建议:医疗系统应该在社区医院等地设立定点的回收点,将回收的家用医疗废弃物纳入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从而科学合理、环保卫生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未纳入统一管理之前,市民可以将家庭产生的医疗废物送到社区医院,防止病菌传播或被回收利用。

  [新闻纵深]

  政府部门:监管确存空白

  本市相关卫生部门向晨报记者证实,家庭医疗垃圾分两种,一种是家庭医生上门后产生的垃圾,这一部分管理非常严格,家庭医生会当场带走,或者病人使用完毕后,医生下次上门后再回收。“但是对于个人自行注射后使用的医疗垃圾确实处于空白。国家或地方目前没有出台家庭医疗垃圾处理办法和相关规定,也没有专门机构来处理家庭医疗垃圾。”

  “上海一直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不少小区也有专门的有害垃圾处理桶,医疗废物则属于有害垃圾。但现实情况中,分类状况并不好。”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局表示。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医疗垃圾属于感染废物,必须进行焚烧处理。”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公司有资质处理医疗废物。“虽然国家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但仍然不排除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非法渠道进行回收再利用。”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科长朱仁义表示,家庭病床医疗废物在监管上的空白无疑给医疗废物的非法回收留下一个很大的漏洞。“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不容忽视。”朱仁义说。

  [晨报调查]

  医疗废物:量大上门回收,之后做成饭盒

  然而,被随意丢弃的危害,远远比不上这些医疗废物通过非法渠道被回收利用的危害。

  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沈月副所长告诉记者,目前医院产生的医疗垃圾都有非常严格的处理程序,包括数量、种类都有比较详细的登记,再交由专门的部门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这是在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的条文。”

  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医疗废弃物可以卖钱”的说法。当然,并没有居民承认自己卖了,但总有所指的说,比如“我听说7号里的XXX就拿去卖了。”

  回收价约5元/公斤

  在居民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株洲路上一家废品回收站。“家里有很多使用后的输液袋、针筒等,回收价是多少?”“就按照原来的价格,不变。”采访中,这名废品回收站老板竟意外将记者认成了他的“老顾客”。“你原来不是来过的嘛,原来2元/斤,现在还是一样的价格。”老板说。

  凭借“老顾客”的关系,记者打听到,他回收的医疗废物主要是输液袋、针筒、输液的塑料管等,虽然数量不多,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货车统一运输到其他地方去。不过,老板拒绝透露具体去向。

  医疗垃圾携带病菌,回收做什么用途?老板说,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送到塑料厂加工成塑料粒子,这些塑料粒子可以成为一些塑料制品的原材料。

  另一家废品回收站称,这样的医疗废物回收价在5元/公斤。

  量大有公司上门收

  记者上网搜索“医疗垃圾回收”,出现一家位于闵行的垃圾回收公司。这家公司网页上显示不仅回收生活垃圾,还回收医疗垃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数量不大,他们不会上门收,他们回收的量至少要上百斤。具体情况要跟老板谈。记者拨打了该公司老板的电话,对方说,“现在个人送来的医疗垃圾,我们收的少了,环保部门查的严,没必要冒这个风险。”但该老板表示,曾有医院是他们的长期合作伙伴。

  回收后做成塑料玩具

  回收后的医疗垃圾都作何用途?记者发现,1个月前,温州公安部门就破获了一起特大非法收购贩卖医疗废物案,查获疑似医疗废物40余吨。在温州警方的通报中,嫌犯从各种渠道收购医疗废弃物后,将这些医疗废物简单冲洗、分类、粉碎、晾晒、装袋后,出售给塑料原料市场及塑料加工厂。这些塑料原料,又卖到各地的塑料制品厂,有电器厂用来做开关、绝缘体等,有玩具厂用来做儿童玩具等,有鞋企用来做鞋底,还有食品行业用来做塑料饭盒、塑料袋、编织袋、水桶水瓶等。

  《钱江晚报》在报道这个案件时感叹:塑料饭盒是带血丝的针管做的,孩子的塑料玩具是注射器做的,放饼干的食品袋是注射器做的……想一想就叫人毛骨悚然。

  [记者手记]

  好大一片空白

  若干年前,我们意识到废旧电池的危害性,于是通过广泛宣传、大量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废旧电池,终于……能够回收到了这么一点点。

  但是意识到总比没有意识到要好,开始做总比没有开始做要好。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医疗废物编号01,高居所有危险废物的首位。“头号废物”的处置在医院里如临大敌,但为何到了家庭层面,就完全没有了任何规范性的手段?

  真是白茫茫好大一片空白。

  政府大张旗鼓地推行垃圾分类已经有段时间了,且不说取得的成果如何,个人认为,相比较垃圾分类体现的环保意义,对高危的有害垃圾采取刚性的监管更应该先行。或采取强制性、或采取引导性的手段,促使有害垃圾不留遗漏进入应有的处置程序。换句话说,敦促市民将家庭医疗废弃物准确无误地交由专业人士处理,比教会市民什么垃圾该投入“可回收”垃圾箱更为重要。

  而且,后者可以通过宣传、鼓励来慢慢达成,但前者必须依靠有效监管来迅速实现。这些有害垃圾,比如每天大量产生的家庭医疗废弃物,所产生的危害不见得有多直观,但其隐患确如一颗炸弹般可能随时炸响。

  其实说难也不难,玻璃啤酒瓶,退一个瓶子返5毛钱,于是空啤酒瓶成为所有垃圾中回收率最高的。促使居民愿意将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袋等产生数量最大的家庭医疗废弃物交由社区卫生中心处置,可能只需要设置一个小小的利益引导手段。

  关键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去做,能够迅速地填补掉这一大块危险的空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