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奶粉国家队”欲拯救国产奶 或将形成10大集团

  2013年中国奶业可谓始终处于多事之秋:1月,恒天然奶制品被曝检出微量二聚氰胺;7月,发改委重拳出击对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8月,新西兰奶粉再次被曝检出肉毒杆菌,其乳铁蛋白原料被检出硝酸盐含量异常遭退货;9月,有媒体指出天津多家医院新生婴儿的“第一口奶”被多美滋等奶粉企业“绑架”……

  被“问题奶粉”和“奶粉问题”吓坏了的中国妈妈开始动用各种关系和渠道,试图从境外为她们的孩子“淘”到纯正的“洋奶粉”。然而,中国巨大的奶粉需求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不得不推出限购政策,并特意用中文标出;香港更是立法,限每人带2罐奶粉离境,违者可监禁2年。

  今年9月28日,中国奶业似乎迎来了转机。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组织,伊利、蒙牛雅士利、完达山、飞鹤、明一和高原之宝6家企业集体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并做出诚信守法、严格把关、承担责任、接受监督等质量安全承诺。有人认为,这6家企业俨然已成为中国“奶粉国家队”。

  未来奶粉业或将形成10大集团

  中国提高奶粉质量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今年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要求,要把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把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

  6月,工信部发布实施了《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组织制订了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并表示将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6月1日至8月31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质量安全保障条件不达标的企业。

  近日,有报道称,国家将斥资300亿助力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补贴等方式打造一批能够赢得市场信任的国产品牌。

  此次6家国产乳品企业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组织下,高调向社会发布了婴幼儿乳粉新品,被外界视为打造国产奶粉品牌的重要举措。这6家所谓的“奶粉国家队”也被许多人视为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和“中国奶业的希望”。

  然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却表示,从来没有所谓的“国家队”之说,“只有生产好产品才是好企业”,上述6家企业是由行业协会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调研遴选得出的。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府部门更多的是对企业的创新、产品质量的提升予以鼓励和支持,但具体投产后的反响最终要经过市场严格的评价和消费者的“打分”来判定。对于“斥资300亿”一说,高伏称,“支持政策会有,但具体的资金量和支持方式,目前尚未明确。”

  业界普遍认为,奶粉国家队的名号或许并不存在,但按照这6家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国家对其支持的力度,这6支队伍就是有实无名的“奶粉国家队”。一位奶粉企业高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6家企业已经和其他奶粉企业有了根本上的区别。

  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认为,将一批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很有必要,“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好像中国的奶粉行业都出了问题,很多企业其实是没有问题的。”王景海预计,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经过兼并重组,未来奶粉行业可能会形成10家左右的大集团。

  奶源仍是产业软肋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乳制品产业的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三是政府的监督机制、监督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宋昆冈表示,经过3年多的整改,乳制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检验技术与能力、自有奶源基地建设、企业管理水平、职工队伍建设都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

  “现在中国乳制品的标准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看了一些企业,他们乳制品设备和现代化水平并不比我们高。”王景海说。

  为什么高标准、好设备和严监管之后,还存在乳品质量问题?

  “我们的设备、工艺、技术都没问题了,但奶源仍存在问题。国内依然存在着部分散养奶牛户,奶源质量控制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澳优乳业行政总裁陈远荣也曾表示,国内奶企存在的奶源质量与安全问题,具体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鲜奶标准低;二是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低;三是环境污染、乱用抗生素及饲料的情况较多。

  “现在,养殖户也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国家法律法规也越来越严了,奶源的管控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要让企业把所有的源头都把控好还不现实。有的小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有时检测标准也有高有低。”王景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乳品安全不从源头上抓起,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业内呼吁政府帮建奶源基地

  在很多人看来,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水平,奶源是关键;而要把控奶源质量,就必须加大奶源基地的建设力度,提升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王景海建议,政府要适应于新的发展形式,主导实施农民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培训,解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问题。这样既能保证食品安全,也解决了产业化,可以在产业化运行过程中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说,加工企业与养殖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造成现在奶源质量低的根本原因。与其他养殖业不同,奶价是乳品加工厂说了算,奶农没有定价权,而且这种定价机制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而国外的奶业合作社,如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其乳品加工厂是奶农建的,奶农是乳品企业最大的股东,除了获得原料奶销售的收入外,还有乳品销售后的分红,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户利益是一致的。李胜利认为,为更好地控制和扩大奶源,加工企业应该扶持奶源基地,也可以自己建奶源基地。

  对于自建奶源基地,王景海表示,企业要做的就是收集原料,加工然后卖向市场。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这些应该是政府要做的。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把牧场建好,把农业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养殖,用现代化的系统喂养,实现机械挤奶、冷料运输、管道封闭输送和无菌化加工,既保证了食品安全,提高了食品质量,同时企业增效、农民致富。

  对话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

  国产奶粉拥有洋奶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时隔5年之后,再回头看“三聚氰胺”事件,您有什么感触?

  王景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我们的出口表现相当不错,中国乳品业中,我们出口是第一位的,一年出口12000到13000吨,有五六个亿的销售额,在非洲的维和部队常年吃的都是我们完达山奶粉。

  可是“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我们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企生病、行业吃药。前段时间我去访问南非,南非相关人士就表示,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乳品不合格。

  《中国经济周刊》:完达山这几年发展不如伊利蒙牛这么迅速,为什么?

  王景海:“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奶粉行业中三鹿是排在第一位,完达山排在第二位。这些年我们成长比较慢,现在论品牌价值我们排第三位。

  发展缓慢主观上是因为我们求稳不求快,不求业内最大,而要做百年老店,以质取胜,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加速发展。

  客观上讲,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第一,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过重。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三聚氰胺事件出现以后,很多黑龙江的乳制品企业都亏损,不收奶,杀牛倒奶现象严重。政府找我们说,你是国企,要担当社会责任。当时我们就提出了不降价、不限收、不拒收的政策。为此我们承担了2.47亿的损失。后来形势恢复后,奶源变得紧张,之前不收奶的企业又回来抢奶。两头搭成本,企业付出很大。

  第二,我们得到的产业政策支持比较少。地方经济发展中,一些新入驻的企业往往容易得到很多优惠政策,像乳业企业等长期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却很难享受这些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的洋奶粉品牌接连受挫,这对国内乳业是不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王景海:近期这些事件都说明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就比中国的圆。我们应该让消费者更加明白这个事实:国产奶粉与国外奶粉相比,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洋奶粉新鲜度不如国产奶粉。洋奶粉大多是在国外生产的原料粉,漂洋过海运到中国再进行二次加工,运输保存时间较长;其次,国外代购的奶粉不是针对中国宝宝体质添加营养成分,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第三,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开展的“月月抽检计划”工作,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对主流品牌婴幼儿奶粉进行抽检,检测结果显示国内奶粉明显优于国外奶粉。

  当下,国内乳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向消费者传达更多理性客观的声音,同时也要炼好“内功”,加强自身产品的监督管理,以质量和诚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2013-10-22 08:54:15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