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证明,一个35岁的正常人,当血压达到160/100时,那么他患心肌梗死或偏瘫的几率将提高至50%。” 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长城会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流行病研究室主任赵冬向大家介绍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的新概念。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评估危险因素去预测这个人的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据最新的《国际动脉粥样硬化指南》显示,心血管病目前的风险评估已不受时间所限,终生可以评估。
现如今,中国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等。这些危险因素常常聚集出现在一个病人身上,大部分人至少有两种危险因素。
(图为赵冬教授)
但在公众的意识中,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人认为要到60岁以后才更有意义。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赵冬认为, “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要从年轻开始”。
当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数值高于20%时,便可以判断成高危人群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据赵冬介绍,这一评估方法已经运用了很多年,帮助临床医生科学、有效地筛查病患。
众所周知,心血管病在中国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一直是占据第一位,这与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和缺少有效控制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病就会越来越泛滥。
这些危险因素都与人群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赵冬教授提醒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膳食,每天都有体力活动,心胸开阔,远离烟酒,这是预防心血管病最基本的手段。